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5)
2023(10299)
2022(8724)
2021(8176)
2020(6845)
2019(15180)
2018(15071)
2017(28478)
2016(15435)
2015(17172)
2014(16552)
2013(15990)
2012(14510)
2011(13231)
2010(13546)
2009(12686)
2008(12400)
2007(11536)
2006(10356)
2005(9218)
作者
(40493)
(34858)
(34072)
(32142)
(21506)
(16513)
(15153)
(13256)
(13050)
(12170)
(11726)
(11427)
(11049)
(10832)
(10664)
(10324)
(10059)
(10015)
(9897)
(9793)
(8735)
(8426)
(8248)
(8116)
(7881)
(7745)
(7627)
(7596)
(6862)
(6858)
学科
(59636)
(58438)
经济(58349)
管理(48578)
(45594)
(39327)
企业(39327)
农业(30256)
业经(20238)
技术(18183)
(18083)
方法(17685)
中国(17020)
(15917)
数学(14793)
数学方法(14621)
(13382)
技术管理(12177)
地方(11800)
(11064)
银行(11049)
(10843)
(10646)
农业经济(10214)
(10149)
(10060)
贸易(10051)
(9917)
金融(9914)
体制(9910)
机构
学院(211978)
大学(204426)
(91019)
经济(89247)
管理(83943)
理学(72301)
理学院(71615)
管理学(70672)
管理学院(70256)
研究(69960)
中国(55249)
(50237)
(41730)
(41475)
科学(39085)
农业(37833)
业大(34898)
(34311)
(33838)
中心(33250)
财经(31721)
研究所(30007)
(28724)
(26457)
(26394)
师范(26253)
经济学(26055)
北京(25330)
经济管理(25173)
(24662)
基金
项目(139713)
科学(112147)
研究(110041)
基金(100024)
(85640)
国家(84750)
科学基金(74067)
社会(71052)
社会科(66984)
社会科学(66970)
(58301)
基金项目(53590)
教育(50657)
(46433)
编号(46178)
自然(44682)
自然科(43676)
自然科学(43667)
自然科学基金(42955)
资助(37787)
成果(37006)
(35432)
(33904)
课题(32194)
创新(32166)
(31539)
(31487)
重点(31342)
(29519)
(29379)
期刊
(110348)
经济(110348)
研究(63584)
(55567)
中国(53269)
农业(37119)
(32205)
管理(31151)
科学(28785)
教育(28487)
学报(28110)
(24388)
金融(24388)
业经(23983)
大学(23535)
学学(22255)
技术(21337)
(17988)
财经(15548)
问题(14920)
农村(14574)
(14574)
经济研究(14464)
农业经济(13939)
(13372)
科技(12560)
世界(12025)
(11568)
技术经济(11431)
经济问题(10768)
共检索到331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国鲁来  
以欧洲为代表的市场合作社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一代合作社是世界各国合作社的两种主要模式。与新一代合作社相比,市场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如管理人员缺乏激励、对管理者的监督成本过高、决策效率过低以及资本筹措能力不足等等。市场合作社的制度"缺陷"是以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为依据,与股份公司等营利企业比较而言。虽然这些"缺陷"的存在削弱了组织的营利能力——更高的经济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合作社能够成为合作社——创造了社会公平。在目前我国的合作社实践中,一些社员(尤其是大户社员)的行为,已经显示出他们在客观上存在对于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需求,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不断完善现有合作社制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和人文关怀对合作社治理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合作社治理一方面要在质量控制、产业链经营、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核心制度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要遵从合作社的本质特征,积极打造人文关怀与公益精神相结合的合作社文化软实力。政策启示在于:(1)面对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的现实,政策支持应采取效率优先、逐步向公平转变的宽容性战略;(2)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应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政策支持重心应逐步聚焦到人的培育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上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和人文关怀对合作社治理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合作社治理一方面要在质量控制、产业链经营、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核心制度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要遵从合作社的本质特征,积极打造人文关怀与公益精神相结合的合作社文化软实力。政策启示在于:(1)面对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的现实,政策支持应采取效率优先、逐步向公平转变的宽容性战略;(2)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应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政策支持重心应逐步聚焦到人的培育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上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召将  
基于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的需求和自身组织效益的考虑,合作社越来越重视自身声誉。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声誉究竟产生哪些特殊效应?合作社声誉效应的又有哪些影响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上给予解释。本文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声誉效应的表现以及影响声誉效应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提出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声誉效应的制度创新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佳  姜长云  
通过分析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动因和影响、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力及其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互动,揭示了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互动逻辑。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农业组织制度创新,既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和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现有制度环境约束下不断"试错"和优选的结果。土地托管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联合社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解决发展现代农业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支持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创新,应把营造有利于合作社企业家成长发育的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中春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对苏州市古尚锦碧螺春茶叶合作社改制的调查,发现了在政府规范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可以从二次分配顺利转变为土地入股(干股),使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从松散型转向紧密型,为政府扶持合作社从而带动农民受益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提高组织效率和解决合作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途径,也为创新农民承包地集约使用方式提供了条件。本文认为,这一转变是对现行合作社基本制度和农民土地承包使用制度的重大创新,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红霞  
合作社治理的目标就是协调合作社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良性互动,提高竞争力。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创新、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养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内容,从治理结构层面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治理困境,并提出了促进其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即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的实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规范合作社管理以及政府合理定位,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体系的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海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面临"规制漏洞"与"规制失灵"的制度困境,亟需以《农民合作社法》为名进行修订。修法应在坚持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相机抉择法律文本结构体例两条思路的基础上,既要从成员资格更新、优先股设置、联合社规则设计、解散清算制度细化等方面完善一般合作社通用之具体制度,又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系统构建特殊合作社专用之特别规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海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面临"规制漏洞"与"规制失灵"的制度困境,亟需以《农民合作社法》为名进行修订。修法应在坚持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相机抉择法律文本结构体例两条思路的基础上,既要从成员资格更新、优先股设置、联合社规则设计、解散清算制度细化等方面完善一般合作社通用之具体制度,又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系统构建特殊合作社专用之特别规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精英依赖或精英控制是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特征。虽然学术界对精英如何影响合作社发展存在分歧,但乡村精英有自己的行动逻辑。他们不仅看重经济收益,还会考虑声誉、社会地位等社会收益,其行为具有二元效用特征。精英会根据合作社的成长情况对两种收益进行权衡。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的成长历程印证了上述理论。在精英带领下,通过利益让渡和风险的不均衡承担等制度创新,仁发合作社实现了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转变。但是,随着合作社经营收益的持续增加,精英也会不断调整分利秩序,以提高其在总收益中分成比例。不过,普通成员能够接受精英的适度侵占行为,而不会"用脚投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宋相涛  
由"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新动向"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9月12~13日在四川省邛崃市召开。来自加拿大农民合作组织联盟、加拿大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玉珉  
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现存的供销合作社相比 ,具有制度创新的特征。依托型专业合作社“依托”供销社 ,存在着对供销社的“路径依赖”现象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内在矛盾。依托型专业合作社制度再生产必须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 ,由政府选准制度创新的可行区域 ,推行合作教育 ,转变“初级行动团体” ,真正实现社员自主选择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赖静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新探索,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明确其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基本功能;通过分析目前比较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阐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具体方式;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劳动者、资本、劳动关系、生产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对农业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小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的"合作社包装下乡资本"现象,发现合作社被包装成为下乡资本的牟利工具、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包和乡村精英投机资本包装的载体,呈现出乡土实践与制度文本背离的异化状态。合作社制度的运营需要与乡土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基层治理方式之变以及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使下乡资本与权力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形态,即下乡资本和部门权力的结合、下乡资本与暴力权威的结盟以及与少数乡村精英的合谋。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这些结合的权力主体策略化运作,这构成了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晓峰  付少平  
本文以府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合作社发展中地方政府、企业、农村能人、普通社员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了现阶段农民合作组织与合作制度呈现出复杂现实局面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企业、农村能人与普通社员等利益主体在合作社发展中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博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庇护关系,构建起渐趋稳定的庇护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具有相当强的对外排斥功能,既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又不利于从根本上保护普通社员的合作权益,成为阻碍合作制度创新的结构性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新一轮合作组织与合作制度的变迁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政策工具,打破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