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3)
- 2023(13280)
- 2022(11724)
- 2021(10987)
- 2020(9253)
- 2019(21478)
- 2018(21392)
- 2017(42550)
- 2016(22884)
- 2015(25868)
- 2014(25785)
- 2013(25812)
- 2012(23469)
- 2011(21063)
- 2010(21083)
- 2009(19183)
- 2008(18509)
- 2007(16378)
- 2006(14598)
- 2005(12488)
- 学科
- 济(98255)
- 经济(98151)
- 业(70722)
- 管理(62935)
- 企(49160)
- 企业(49160)
- 农(47935)
- 方法(44995)
- 数学(40157)
- 数学方法(39827)
- 农业(31823)
- 财(23686)
- 业经(23657)
- 中国(23275)
- 地方(20042)
- 学(17733)
- 制(17452)
- 贸(16639)
- 贸易(16630)
- 易(16110)
- 技术(15620)
- 理论(14386)
- 务(14006)
- 财务(13947)
- 财务管理(13916)
- 环境(13541)
- 企业财务(13216)
- 策(13197)
- 银(13153)
- 和(13117)
- 机构
- 学院(322730)
- 大学(319469)
- 济(133622)
- 管理(132640)
- 经济(130975)
- 理学(116341)
- 理学院(115216)
- 管理学(113516)
- 管理学院(112943)
- 研究(103216)
- 中国(77669)
- 农(66187)
- 京(66055)
- 科学(62398)
- 财(59763)
- 业大(52597)
- 农业(50669)
- 所(50603)
- 财经(48194)
- 中心(48048)
- 江(46437)
- 研究所(45941)
- 经(44134)
- 北京(40921)
- 范(40764)
- 师范(40461)
- 经济学(39093)
- 州(37559)
- 经济管理(36949)
- 院(36471)
- 基金
- 项目(223408)
- 科学(176352)
- 研究(167208)
- 基金(162731)
- 家(140236)
- 国家(139034)
- 科学基金(120566)
- 社会(105971)
- 社会科(100200)
- 社会科学(100177)
- 省(87775)
- 基金项目(87217)
- 自然(77145)
- 教育(76369)
- 自然科(75341)
- 自然科学(75328)
- 自然科学基金(74027)
- 划(72308)
- 编号(70006)
- 资助(66664)
- 成果(55849)
- 部(50377)
- 重点(48995)
- 发(47749)
- 创(46631)
- 课题(46394)
- 国家社会(43523)
- 教育部(43498)
- 创新(43360)
- 人文(42986)
- 期刊
- 济(144687)
- 经济(144687)
- 研究(94438)
- 农(67362)
- 中国(58871)
- 学报(49106)
- 农业(45672)
- 科学(45129)
- 管理(43206)
- 财(42850)
- 大学(38141)
- 学学(36126)
- 教育(34405)
- 融(29634)
- 金融(29634)
- 业经(28515)
- 技术(28305)
- 财经(22517)
- 经济研究(21386)
- 业(21243)
- 问题(20054)
- 经(19027)
- 技术经济(15941)
- 理论(15720)
- 图书(15707)
- 版(15636)
- 科技(15367)
- 农村(14720)
- 村(14720)
- 世界(14704)
共检索到46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民收入 两阶段模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国平 刘殿国
利用对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并且引入和考察了合作社的产品差异化服务。结果表明,在合作社因素中,合作社年龄、资本额、理事长非普通农民背景、合作社资金服务、产品差异化服务对成员产品净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员经营因素、个人因素对成员产品净收入也有显著影响。从成员经营因素来看,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种植业、投入成本对成员产品净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成员个人因素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村干部或非农等特别经历、喜好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玉霜 曲秉春
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经营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并通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带动了农民增收。借鉴国外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推动农业经营创新的巨大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新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增收 增收来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平卫英 张谊瑞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对实现农户收入结构性增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增能赋权视角,采用2018年西南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检验了农民合作社实现结构性增收的作用机制,讨论了不同模式下合作社对不同类型收入的增收效果。结果显示:一、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二、农户参与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合作社增能效用,通过促进农户人力资本提升、拓展就业渠道,实现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三、农户要素入股可以有效发挥合作社赋权作用,通过促进资产积累,实现产权增收,保障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人才带动、社企对接、政府监管三方面增强合作社外部支持力度,从产业发展、就业稳定和资产增益三方面优化合作社内部保障的发展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联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脱贫的理想载体。本文通过DID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2)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不同分位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增幅更大;(3)贫困农户人均资产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彦丽 施轶坤
本文利用来自13个合作社空间覆盖范围内34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并特别关注农户入社意愿到入社行为的转化。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低且兼业特征明显的弱势农户更愿意加入合作社;然而,农户入社行为并不完全基于其对合作社的需求意愿,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如外部环境)的影响;真正入社的农户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农户对"紧密型"合作社表现出明显偏好但并无选择余地;加强合作社知识宣传对农户的入社意愿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拓 高建中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建立、完善具有必然性的论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困扰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问题是如何最快最好地将这种必然性转化为现实。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合作社和农户进行调查,得到该地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户合作行为的相关信息,通过采纳农户意见对合作社功能进行重要度评价,并提出基于农户需求的合作社功能建设方案。
关键词:
农户需求 功能重要度评价 功能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庆海 徐闻怡
本文选取新疆棉花种植户数据,综合采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有如下发现:(1)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有增收作用,平均意义而言,加入合作社相对于未加入合作社使得农户收入增长约23%。(2)合作社不同参与方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对于未参与合作社,消极参与、松散参与和紧密参与对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断提升,即参与程度越深增收效应越明显。(3)合作社的增收效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而提高,即加入合作社实质上对高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最明显。(4)合作社通过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议价能力和自信水平,进而对农户增收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胜忠 林坚 徐旭初
本文利用从台州、温州和邯郸三地获得的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基于有序概率模型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治理良好的合作社,其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相对较强,社员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合作社 治理机制 绩效 有序概率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廖小静 应瑞瑶 邓衡山 徐志刚
本文基于对合作社本质规定的讨论,构建了不同治理结构下不同角色农户受益程度与机制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合作社发展现实提出了合作社影响的相关研究假说,并利用对江苏等3省18个乡镇合作社全面调查获取的18家设施蔬果合作社与相关农户的一手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的来说,由于我国合作社功能普遍很弱,合作社对普通成员生产和收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而由于成员异质性,核心成员受益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角色的农户。合作社治理结构和功能完善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角色 受益差异 收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杰 李聪 戚东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简鹏 刘丽珍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可分为经济绩效、社员收入绩效、交易绩效和社会绩效等四种类型。基于安徽省2014年29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在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合作社绩效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绩效与社员收入绩效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所占权重最高;不同分位数上的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类型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也有明显差异;合作社不同类型绩效的改进存在着"悖论",如固定资产规模"悖论"、政府支持"悖论"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宝玉 简鹏 刘丽珍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可分为经济绩效、社员收入绩效、交易绩效和社会绩效等四种类型。基于安徽省2014年29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在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合作社绩效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绩效与社员收入绩效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所占权重最高;不同分位数上的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类型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也有明显差异;合作社不同类型绩效的改进存在着"悖论",如固定资产规模"悖论"、政府支持"悖论"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玉峰 邓衡山 陈菲菲 徐志刚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激励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农户"被参与"合作社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构建农户参与行为"自选择"和"被参与"的理论框架,利用在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18个乡镇获得的合作社相关数据,运用GLM模型,在合作社层面分析合作社官方发起和功能对农户参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能较弱的合作社中具有官方背景的合作社参与率达53.5%,明显高于民间背景合作社(18.6%),而在功能较强的合作社中两者参与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民间背景合作社中,功能强的合作社参与率比功能弱的合作社高出15.8%,参与率与组织自身功能完善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官方背景合作社的参与率与其功能几乎没有关系,功能较弱的合作社参与率反而略高。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严重的虚假参与问题,并且主要集中在具有官方背景且功能较差的那类"空壳"合作社之中。因此,我国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过程中的虚假参与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开始着手提高合作社准入门槛、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力度,并适时调整合作社扶持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