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1)
- 2023(18192)
- 2022(15406)
- 2021(14356)
- 2020(12248)
- 2019(28189)
- 2018(27774)
- 2017(52765)
- 2016(28950)
- 2015(32859)
- 2014(32799)
- 2013(32262)
- 2012(29875)
- 2011(26922)
- 2010(27273)
- 2009(25253)
- 2008(25215)
- 2007(22931)
- 2006(20202)
- 2005(18118)
- 学科
- 济(119966)
- 经济(119807)
- 业(88662)
- 管理(85430)
- 企(67422)
- 企业(67422)
- 方法(52794)
- 农(52704)
- 数学(46309)
- 数学方法(45645)
- 农业(34898)
- 财(33714)
- 业经(30973)
- 中国(30634)
- 制(28099)
- 学(23727)
- 地方(22899)
- 贸(21012)
- 贸易(21002)
- 易(20443)
- 务(19958)
- 财务(19892)
- 财务管理(19838)
- 体(19714)
- 理论(19190)
- 银(18991)
- 银行(18937)
- 企业财务(18818)
- 技术(18581)
- 行(17993)
- 机构
- 学院(415898)
- 大学(412751)
- 济(167541)
- 经济(163952)
- 管理(158672)
- 研究(138776)
- 理学(137044)
- 理学院(135558)
- 管理学(132823)
- 管理学院(132077)
- 中国(106526)
- 农(86525)
- 京(86388)
- 科学(86019)
- 财(79277)
- 所(70820)
- 业大(67642)
- 农业(67080)
- 中心(65734)
- 江(65020)
- 研究所(63882)
- 财经(61579)
- 经(55823)
- 范(53611)
- 北京(53537)
- 师范(52965)
- 州(50840)
- 经济学(50261)
- 院(49596)
- 省(46087)
- 基金
- 项目(277774)
- 科学(218213)
- 研究(201364)
- 基金(200888)
- 家(176257)
- 国家(174735)
- 科学基金(149379)
- 社会(126979)
- 社会科(119943)
- 社会科学(119905)
- 省(111130)
- 基金项目(105613)
- 自然(97659)
- 自然科(95415)
- 自然科学(95384)
- 教育(94577)
- 自然科学基金(93696)
- 划(92598)
- 资助(82591)
- 编号(82347)
- 成果(66938)
- 重点(63102)
- 部(61735)
- 发(59513)
- 创(58064)
- 课题(57666)
- 创新(54237)
- 科研(53516)
- 制(52934)
- 教育部(52658)
- 期刊
- 济(189392)
- 经济(189392)
- 研究(118445)
- 中国(88360)
- 农(85791)
- 学报(69274)
- 财(63662)
- 科学(62691)
- 农业(57759)
- 管理(57313)
- 大学(53431)
- 学学(50652)
- 教育(46833)
- 融(40509)
- 金融(40509)
- 技术(38290)
- 业经(35199)
- 财经(30502)
- 业(28930)
- 经济研究(28174)
- 经(26156)
- 问题(25707)
- 版(23098)
- 统计(20478)
- 技术经济(20396)
- 世界(19383)
- 科技(19374)
- 策(19049)
- 业大(18723)
- 贸(18678)
共检索到624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连刚 陈星宇 谢彦明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治理主体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村集体经济支撑等结构性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重塑了乡村公共领域的治理结构,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本研究通过建立“动因-行为-绩效”和“主体禀赋-场域支持”两个逻辑分析范式,构建了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动态过程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4个典型案例解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依存条件。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行为机制为:利益互嵌-协同联动机制、矛盾调解-长效稳定机制和民生普惠-扶持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行为机制为:资源整合-节本增收机制、村社共建-固基强村机制、“培训+就业”助农机制和认知驱动-文化造血机制。同时,“村‘两委’+合作社”共治模式能更显著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禀赋、村庄场域支持网络两类依存条件的积极作用,一要充分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潜力与动力;二要健全乡村治理格局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三要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选育机制;四要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多元化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军蓉 祁春节
本文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4个典型园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理事长自身素质、合作社原料供需状况和产后增值水平及政府对合作社规范化的重视程度。为此,本文提出应该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健全财政扶持资金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和规范。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规范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若希 漆雁斌 何强
为探究成员管理参与是否会对合作社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9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数据,将合作社的治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分析成员管理参与、治理水平、合作社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员管理参与会对合作社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治理水平在成员管理参与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研究发现,成员管理参与与合作社绩效的关系会受到合作社成立时间以及社员规模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合作社治理机制、改善合作社治理结构、激发社员参与合作社治理并提升合作社整体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胜忠 林坚 徐旭初
本文利用从台州、温州和邯郸三地获得的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基于有序概率模型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治理良好的合作社,其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相对较强,社员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合作社 治理机制 绩效 有序概率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鹏 于宏 霍学喜
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果农退社行为与果农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退社行为会稀释中低发展水平果农合作组织发展的凝聚力,但不影响高水平合作组织发展;退社行为的发生是高水平果农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且与其他不同发展程度的果农合作组织相比,退社方式对较高发展程度的果农合作组织的负向影响程度相对轻微;退社行为会对中低发展水平果农合作组织声誉产生不良影响,但不会影响较高水平合作社发展;退社行为对中低发展水平果农合作组织中的成员积极性具有不良影响,但不影响较高水平合作社发展;中低发展水平果农合作组织中的退社行为会导致国家经费和资源的浪费,但较高发展水平合作社则较少出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旭初 吴彬
本文基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背景,主要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为例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了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具体路径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变量与治理变量紧密相关,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股权结构的作用最大。一个良好的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但主要依赖于内部机制。因此,完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瑾 刘波 王力立 盖小静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将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在小生产化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它还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之后土地包给谁、土地保增值和农民增收等问题。与其他地方相比,杨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以土地流转为先导、以产业规划为依托、以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政府资金为支撑、以帮农富农为宗旨、以涉农帮扶为创新的新型合作社模式。近年来杨凌的合作社发展迅速.形成了众多模式,并在不同阶段拥有不同职能,但也存在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发展乏力、发展保障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凌示范区 调研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进才
通过对三类浙江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参与动机、参与方式等调查,发现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浓厚、参与能力越强。专业合作社能够成为未来我国农民制度化参与政治的有效组织载体,积极引导其政治参与行为有利于农村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昕 周升师 张辉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是对不同主体所形成的控制与激励,直接影响组织绩效。本文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及外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构建出以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以提升组织绩效为目标,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互嵌的“双网络”治理结构,并探讨了其运行机制,同时借助案例比较分析,检验了合作社“双网络”治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勇
农业产业扩张要求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合作社政策日益完善是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外部环境。在多种政策创新的背景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势日益显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基于农民教育机制创新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社区组织的成长。在农业产业转型时期,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强化内部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玉乐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合作社尚未完全发挥其功能,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参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管珊 万江红 钟涨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是影响其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鄂东H合作社为例,分析了一个股权配置虚化的合作社是如何通过网络化治理获得良好组织绩效的。研究发现,H合作社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了网络化治理:一是合作社通过理事会骨干社员在各村庄设置独立分社的方式,扩张了组织规模,实现了合作社的横向联合;二是合作社各分社通过设置"技术员"角色,实现了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建立了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H合作社网络化治理的实质在于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从而降低了它在规模扩张和与农户合作中的交易费用。本文研究的启示是: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网络。通过关系网络运作,合作社不仅可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小芳 李焱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性质、所处行业、提供产品、运行基础、生命阶段等性特征,不仅会放大其生产经营环节的风险,而且决定了财务风险的不完全可控性。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防范应从整体视角出发,着眼于"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后期保障";同时强调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联合参与,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财务风险 特殊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佳民 张照新
[目的]构建德治、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分别从历史视角和组织视角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和农村各类组织构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属性探讨了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结果]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多项功能和价值,可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能代表农民发声,成为农村公共事务协商决策的重要主体;可以承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承载主体;可以调节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乡村社会重要的纠纷调处主体。[结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要从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创新方式、完善法律等方面,加快推动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1)要转变观念和意识,重视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2)完善乡村管理体制,细化县乡政府与村级自治的职责和界限。(3)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4)推动购买服务方式,让合作社承担更多乡村公共事务。(5)完善法律法规,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识别其联合路径对联合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理论框架,以"苏合"销售合作联社、"邓村绿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龙联"联合社为案例,分析基于合作社服务功能系统的合作社联合路径,并探讨各联合路径的差异性和共性。结果表明,合作社之间的"二次合作"有助于激活组织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打破原有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升的禀赋约束,增加农民合作经济的效用;合作社的联合有同服务区位联合,服务系统内联合和跨服务系统联合3条联合路径;各路径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联合效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联合社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还需与成员能力相匹配,并且以完善的运营模式为保障。研究表明,不同的联合路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合作社。因此,对已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结成战略联盟,对初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同类产品的联合,对规模较小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专业性联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