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5)
- 2023(10659)
- 2022(8821)
- 2021(8260)
- 2020(6691)
- 2019(15293)
- 2018(14946)
- 2017(28423)
- 2016(15610)
- 2015(17555)
- 2014(17344)
- 2013(17026)
- 2012(15568)
- 2011(14193)
- 2010(14139)
- 2009(13077)
- 2008(12834)
- 2007(11579)
- 2006(10498)
- 2005(9452)
- 学科
- 济(63978)
- 经济(63885)
- 业(52319)
- 农(49710)
- 管理(42842)
- 农业(33316)
- 企(31054)
- 企业(31054)
- 业经(21324)
- 方法(19149)
- 制(18152)
- 财(18062)
- 中国(17656)
- 数学(16727)
- 数学方法(16557)
- 地方(15158)
- 体(13374)
- 农业经济(12628)
- 发(11952)
- 银(10521)
- 银行(10511)
- 行(10072)
- 融(10071)
- 金融(10066)
- 策(9991)
- 发展(9970)
- 展(9961)
- 贸(9890)
- 贸易(9885)
- 体制(9811)
- 机构
- 学院(217932)
- 大学(210646)
- 济(91119)
- 经济(89153)
- 管理(81884)
- 研究(72576)
- 理学(70426)
- 理学院(69676)
- 管理学(68665)
- 管理学院(68256)
- 中国(57344)
- 农(53296)
- 京(43445)
- 财(42743)
- 科学(41599)
- 农业(40139)
- 业大(36420)
- 所(35280)
- 中心(34831)
- 江(34819)
- 财经(32578)
- 研究所(31413)
- 经(29453)
- 范(29316)
- 师范(29115)
- 州(27001)
- 经济学(26804)
- 北京(26327)
- 院(25677)
- 农业大学(25004)
- 基金
- 项目(144283)
- 科学(114190)
- 研究(112965)
- 基金(103217)
- 家(88247)
- 国家(87317)
- 科学基金(75329)
- 社会(72655)
- 社会科(68271)
- 社会科学(68257)
- 省(58912)
- 基金项目(55418)
- 教育(51514)
- 编号(48415)
- 划(47408)
- 自然(45269)
- 自然科(44111)
- 自然科学(44103)
- 自然科学基金(43332)
- 资助(39428)
- 成果(39236)
- 制(33791)
- 课题(33242)
- 发(32581)
- 部(32485)
- 重点(32164)
- 农(31212)
- 创(30418)
- 国家社会(29986)
- 性(29529)
- 期刊
- 济(112293)
- 经济(112293)
- 研究(64642)
- 农(59850)
- 中国(50794)
- 农业(40332)
- 财(33686)
- 学报(31038)
- 科学(30374)
- 教育(26098)
- 管理(26095)
- 大学(25648)
- 业经(24799)
- 融(24747)
- 金融(24747)
- 学学(24270)
- 技术(19785)
- 业(18321)
- 问题(16156)
- 财经(16102)
- 农村(15370)
- 村(15370)
- 农业经济(15157)
- 经济研究(14181)
- 经(13792)
- 版(13254)
- 世界(12399)
- 经济问题(11477)
- 社会(10900)
- 资源(10756)
共检索到336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小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的"合作社包装下乡资本"现象,发现合作社被包装成为下乡资本的牟利工具、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包和乡村精英投机资本包装的载体,呈现出乡土实践与制度文本背离的异化状态。合作社制度的运营需要与乡土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基层治理方式之变以及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使下乡资本与权力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形态,即下乡资本和部门权力的结合、下乡资本与暴力权威的结盟以及与少数乡村精英的合谋。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这些结合的权力主体策略化运作,这构成了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德元 潘纬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行为的社会资本逻辑。研究认为,合作社网络有助于信息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并且在社员的社会互动作用下,合作社网络所孕育的信任关系、规范和惯例等非正式制度,提高了社员间的合作动机,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发生作用,从而保障了社员资金互助的合作稳定性。依托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试点,其理论逻辑在于发挥合作社社会资本的功能,但考虑到社会资本的作用边界,在试点中,要控制合作社社员规模,充分动员和利用社员的"地缘、亲缘和业缘"关系,以提高合作社先赋性社会资本,从而最大化社会资本在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中的功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尚勇
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和逻辑方法,研究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设置逻辑,进而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在一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将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提升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方式,"拿"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部分利润,并以此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此,农民合作社只能实行"普惠制",对内实行利益分享、有限积累、限制股金分红、限制大股东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民合作社缺乏"效率",无法与同行业普通工商企业竞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经济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制度逻辑 制度要求 政府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和人文关怀对合作社治理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合作社治理一方面要在质量控制、产业链经营、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核心制度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要遵从合作社的本质特征,积极打造人文关怀与公益精神相结合的合作社文化软实力。政策启示在于:(1)面对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的现实,政策支持应采取效率优先、逐步向公平转变的宽容性战略;(2)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应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政策支持重心应逐步聚焦到人的培育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上来。
关键词:
合作社治理 制度创新 人文关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和人文关怀对合作社治理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合作社治理一方面要在质量控制、产业链经营、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核心制度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要遵从合作社的本质特征,积极打造人文关怀与公益精神相结合的合作社文化软实力。政策启示在于:(1)面对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的现实,政策支持应采取效率优先、逐步向公平转变的宽容性战略;(2)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应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政策支持重心应逐步聚焦到人的培育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上来。
关键词:
合作社治理 制度创新 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晓峰 付少平
本文以府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合作社发展中地方政府、企业、农村能人、普通社员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了现阶段农民合作组织与合作制度呈现出复杂现实局面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企业、农村能人与普通社员等利益主体在合作社发展中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博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庇护关系,构建起渐趋稳定的庇护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具有相当强的对外排斥功能,既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又不利于从根本上保护普通社员的合作权益,成为阻碍合作制度创新的结构性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新一轮合作组织与合作制度的变迁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政策工具,打破庇...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庇护关系 合作社 制度变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宝玉
股权安排与社会资本都是合作社治理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关系,替代性激励着合作社寻求更低治理成本,获取更高治理收益,互补性意味着合作社整体性制度安排可以内在一致。合作社组建期,社员间的依赖性与协调性要求越高,其对社会资本治理的需求也就越大;合作社成长期,社员异质性增强、交易频率增加又会使合作社对股权安排的需求增加;合作社成熟期,社会资本和股权安排的动用将在不同适用对象上出现分化。两种治理机制的替代、互补与适用性匹配能够保障不同生命周期合作社治理的整体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舒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建立的宗旨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民主管理不完善、分配机制不合理和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异化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方略,以期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动因 异化 调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悖论 合作原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本文把农民合作社看作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进而分析了中国农民合作社变异的经济逻辑。决定合作社成败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合作社的契约集合中很少体现,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积极寻求合作社的控制权以谋求人力资本的回报,并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运营合作社。
关键词:
合作社 变异 经济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国鲁来
以欧洲为代表的市场合作社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一代合作社是世界各国合作社的两种主要模式。与新一代合作社相比,市场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如管理人员缺乏激励、对管理者的监督成本过高、决策效率过低以及资本筹措能力不足等等。市场合作社的制度"缺陷"是以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为依据,与股份公司等营利企业比较而言。虽然这些"缺陷"的存在削弱了组织的营利能力——更高的经济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合作社能够成为合作社——创造了社会公平。在目前我国的合作社实践中,一些社员(尤其是大户社员)的行为,已经显示出他们在客观上存在对于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需求,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不断完善现有合作社制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海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面临"规制漏洞"与"规制失灵"的制度困境,亟需以《农民合作社法》为名进行修订。修法应在坚持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相机抉择法律文本结构体例两条思路的基础上,既要从成员资格更新、优先股设置、联合社规则设计、解散清算制度细化等方面完善一般合作社通用之具体制度,又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系统构建特殊合作社专用之特别规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海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面临"规制漏洞"与"规制失灵"的制度困境,亟需以《农民合作社法》为名进行修订。修法应在坚持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相机抉择法律文本结构体例两条思路的基础上,既要从成员资格更新、优先股设置、联合社规则设计、解散清算制度细化等方面完善一般合作社通用之具体制度,又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系统构建特殊合作社专用之特别规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英 宋彦峰 濮梦琪
我国民间融资作为农村金融抑制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产物。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形式是发展合作金融及破解农村金融问题的一种有益探索。从基层发展实践看,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有效地改善了农户贷款难问题,实现了农村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认为需从政府支持、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合作社 资金互助 农村合作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高建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给合作社的农民带来集体收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是一项集体行动,面对着"集体行动困境",在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环境下,这种困境被加剧了。恰当地发挥乡村能人的作用,实现政府、乡村能人和普通农户的良性互动,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中,超越"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的制度导向辨析——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的策略和逻辑——以甘肃陇中地区B合作社为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逻辑边界、现实误区与关联路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农户行为选择逻辑与组织化
经济理性、生存智慧与行为逻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中小社员“搭便车”行为探究
能人效应与关系动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一组基于西北地区村域合作社的实地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资格开放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演变中的“会员制”困境及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