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8)
2023(3097)
2022(2552)
2021(2509)
2020(2090)
2019(4571)
2018(4654)
2017(9295)
2016(5004)
2015(5455)
2014(5466)
2013(5648)
2012(5140)
2011(4834)
2010(5040)
2009(4779)
2008(4677)
2007(4463)
2006(4231)
2005(3632)
作者
(13667)
(12386)
(11725)
(11096)
(7169)
(5872)
(5115)
(4796)
(4571)
(4155)
(4140)
(3892)
(3663)
(3656)
(3634)
(3576)
(3460)
(3434)
(3270)
(3242)
(3089)
(3069)
(3063)
(2948)
(2839)
(2803)
(2773)
(2540)
(2486)
(2448)
学科
(43324)
农业(28698)
(25001)
经济(24982)
(24289)
业经(11412)
农业经济(9556)
(8828)
农村(8824)
管理(7552)
(6973)
(6775)
土地(6656)
(6511)
劳动(6510)
农业劳动(6290)
发展(6173)
(6171)
人口(6074)
收入(5931)
动力(5763)
劳动力(5742)
农业人口(5690)
地方(5661)
中国(5657)
(5593)
分配(5565)
方法(5509)
建设(5330)
方针(5294)
机构
学院(74960)
大学(67773)
(37593)
(34419)
经济(33861)
管理(29560)
农业(28193)
理学(25953)
理学院(25767)
管理学(25448)
管理学院(25336)
研究(24822)
中国(21185)
业大(19574)
农业大学(16929)
科学(14757)
(13302)
(13171)
中心(12888)
(12801)
经济管理(12443)
(12157)
(12082)
研究所(11425)
(10575)
(10498)
发展(9801)
(9790)
科学院(9438)
财经(9345)
基金
项目(48279)
研究(38845)
科学(37991)
基金(34306)
(29136)
国家(28738)
社会(25340)
科学基金(24494)
(24116)
社会科(23465)
社会科学(23459)
(20791)
基金项目(18778)
编号(18395)
教育(15697)
(15527)
自然(14009)
成果(13676)
自然科(13642)
自然科学(13640)
自然科学基金(13396)
资助(12711)
(12152)
(12004)
(11186)
(10929)
课题(10872)
农业(10758)
(10580)
(10440)
期刊
(47526)
经济(47526)
(46101)
农业(31186)
研究(19690)
中国(17596)
业经(16816)
(13404)
农业经济(13055)
农村(12664)
(12664)
科学(11621)
学报(11615)
(10481)
金融(10481)
大学(9974)
学学(9830)
农村经济(8543)
问题(7685)
世界(6954)
(6881)
经济问题(6718)
(6599)
社会(6178)
社会科(5856)
社会科学(5856)
技术(5534)
管理(5301)
业大(5092)
教育(5042)
共检索到114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力  于明霞  
作为近年来我国粮食收购中特有的现象,"惜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政策、农民地位、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粮食自主权拥有主体、农民的经济基础、种粮成本增加、粮价预期、收购粮食主体变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诠释了"惜售"的原因,并从稳定粮食供应、稳定生资价格、出台激发种粮积极性的系列政策、培育多方收粮主体、改变收粮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锋  
《背景与诊断》一文对"憋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憋粮"现象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效用损失。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减少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1]。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邬沧萍  穆光宗  
本文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对以"民工潮"为主体的农民流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从中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出发,空前活跃的农民流迁运动利大于弊,而农民流迁带来的诸多问题更多的是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市格局从二元分治走向协调统一过程中的问题。还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分析了"民工潮"的动因、机制、类型、贡献、问题和走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卓成  
一、“弃耕”的状况及特点 1993年3月中下旬,我们考察了洞庭湖区,对农民“弃耕”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南县、沅江市、益阳县、桃江县、鼎城区、湘阴县的17个乡镇150个村,共有农户53346户,耕地面积257633亩。去冬今春“弃耕”的农户有4344户,占农户总数的8.1%;“弃耕”面积16435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巧玲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而要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最根本的是要给农民以市民待遇,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因此,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民工荒”的关键,而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利国  闫沙庆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不顾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农民的意愿,推动农民被动地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需要理性地反思农民被动城市化问题,科学地做出应对。这就要合理的选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合理推动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舒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建立的宗旨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民主管理不完善、分配机制不合理和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异化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方略,以期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文政  
农民交易条件波动的影响与成因胡文政农民的交易条件,是指农产品与城市下乡工业品的交换关系,其中的核心是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工业品销售价格的关系。本文试图依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宏观历史背景,借农民交易条件的波动或周期对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树凯  
以往关于农民流动原因的一些分析,大都是从外部进行的,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农民的收入预期提高等等,回答的仅仅是“农民为什么要外出”的一般性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微观的,即“为什么有的农民外出,有的农民没有外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剑锋  
农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怎样,怎样看待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远索  崔永亮  张占录  
该文从简述"农民上楼"发展现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入手,分析了"农民上楼"运动可能给农民带来的伤害,并从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推进"挂钩"政策健康运行的要件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挂钩"政策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尤其是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值得关注。在中央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利益保护的背景下,"挂钩"政策试点要减少数量,放缓批准节奏,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燕琼  魏玲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1542个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反映了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土地征用的主要特征,农民的惜地心态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非农化和农民土地产权受侵害、为失地农民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征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紫剑  马桂英  
山东农民收入问题的焦点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支农、富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增收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使农民收入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据统计,1978年山东省农民平均全年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锋  段禄峰  
农地流转是农业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陕西农地流转关系着"三个陕西"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文章在分析陕西农民农地流转消极意愿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地确权,规范收益分配,调动农民土地流转热情;扩大参与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加快陕西农地流转步伐;健全交易平台,完善交易程序,沟通供需双方意愿需求;恪守流转原则,坚持农地性质,确保农地用途和粮食增产等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