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5)
- 2023(13722)
- 2022(12187)
- 2021(11501)
- 2020(9656)
- 2019(21991)
- 2018(22029)
- 2017(41616)
- 2016(23207)
- 2015(26367)
- 2014(26060)
- 2013(25410)
- 2012(23080)
- 2011(20771)
- 2010(20860)
- 2009(19029)
- 2008(18112)
- 2007(16214)
- 2006(14202)
- 2005(12059)
- 学科
- 济(85184)
- 经济(85093)
- 业(64208)
- 管理(58229)
- 农(48057)
- 企(42932)
- 企业(42932)
- 方法(36194)
- 农业(31913)
- 数学(31407)
- 数学方法(31012)
- 中国(23267)
- 业经(23151)
- 学(19217)
- 财(18509)
- 地方(18159)
- 制(16960)
- 理论(16395)
- 贸(15206)
- 贸易(15199)
- 易(14781)
- 技术(14363)
- 教育(14192)
- 环境(13463)
- 发(12898)
- 和(12655)
- 策(12574)
- 银(11781)
- 银行(11735)
- 体(11581)
- 机构
- 学院(318804)
- 大学(311486)
- 管理(124764)
- 济(120244)
- 经济(117311)
- 理学(108167)
- 理学院(107032)
- 研究(105575)
- 管理学(105060)
- 管理学院(104521)
- 中国(77207)
- 农(69488)
- 科学(67698)
- 京(66890)
- 业大(55702)
- 所(53439)
- 农业(53007)
- 财(50253)
- 研究所(48782)
- 中心(48648)
- 江(47962)
- 范(43839)
- 师范(43463)
- 北京(41899)
- 财经(40576)
- 州(38713)
- 院(38477)
- 技术(37778)
- 经(37003)
- 经济管理(34491)
- 基金
- 项目(220893)
- 科学(172035)
- 研究(166363)
- 基金(155369)
- 家(135227)
- 国家(133991)
- 科学基金(114232)
- 社会(100231)
- 社会科(94309)
- 社会科学(94282)
- 省(90115)
- 基金项目(83516)
- 教育(77856)
- 划(74289)
- 自然(74216)
- 自然科(72401)
- 自然科学(72384)
- 编号(72243)
- 自然科学基金(71039)
- 资助(63059)
- 成果(57518)
- 重点(49806)
- 课题(49689)
- 发(48155)
- 部(47878)
- 创(45992)
- 创新(42663)
- 科研(41898)
- 项目编号(41626)
- 大学(40981)
- 期刊
- 济(140534)
- 经济(140534)
- 研究(89215)
- 农(70205)
- 中国(67175)
- 学报(52069)
- 农业(47808)
- 科学(47773)
- 教育(46518)
- 管理(41163)
- 大学(40193)
- 学学(37755)
- 财(35469)
- 技术(30828)
- 业经(29280)
- 融(25406)
- 金融(25406)
- 业(22893)
- 经济研究(18817)
- 问题(18810)
- 财经(18076)
- 版(16784)
- 图书(16772)
- 科技(16656)
- 经(15328)
- 业大(15111)
- 职业(15039)
- 技术经济(14970)
- 资源(14860)
- 农业经济(14586)
共检索到46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玉杰 冯国红 王景峰
在分析大类招生理念来源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以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存在的四大问题,提出了基于大类招生的工业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个性化创新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青峰 王红 李园园 李玉平
为提高农林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大类招生背景下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农林院校 保障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占柱 尚微微 姚丹 李亚非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出现了各种改革,就跨大类培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优缺点,提出跨大类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构建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实行授课教师准入制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在对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和总结了几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经验,并结合温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并认为此方法符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趋势,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新高考平稳落地,在促进科学选才、促进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高校和学生获得感高。但是如何设置选考科目、如何应对生源知识结构多元化和生源质量差异大的挑战、如何凸显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及如何保障综合评价招生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等,依然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合理设置选考科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扩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的范围,促进高校科学选才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新高考 综合评价招生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春花 戴海燕 刘占柱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类培养 优势 对策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崔永健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四大功能之首,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立足西北、放眼全国,近年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实行双轮驱动,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启动了2008版培养方案,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了学风建设"五大工程",使本科培养人才质量稳步提升,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蔚 贺晓琳
本文从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入手,解析应用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英语基本技能的系统化训练、英语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拓展、综合素质能力的系统化提升、面向就业创业的一体化培养等基本特征,提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举措。主要包括重构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立体化培养体系、能力递进的培养实施体系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转型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萱 介邓飞 叶大鹏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地方农林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农林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目前此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形势下培养模式改善途径,旨在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优秀农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以及促进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长足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明亮 胡殿宇 苏东民
高职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概述高校大类招生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分流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效的统计反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勤 霍佳震 许倩倩 邵宏轩 黄小芳
由于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范围扩招,其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且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对MBA的教育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MBA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对MBA人才培养资源的优化,以及提升MB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现实性问题,更是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亟需思考的问题。为此,文章以同济大学MBA项目的培养质量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连续扩招背景下,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资源优化、师资建设以及提高按期毕业率等方面来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谭颖芳 张悦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覃礼媛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跟上工业4.0步伐的核心。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人才培养输入、人才培养实施和人才培养输出三个维度,分析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师"双师"特质以及课程建设企业参与度等,制约着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畅通高职教育衔接贯通机制,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突出"双师"特质,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实践性;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工业4.0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