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7)
- 2023(9213)
- 2022(7625)
- 2021(7080)
- 2020(5931)
- 2019(13224)
- 2018(13226)
- 2017(24651)
- 2016(13785)
- 2015(15805)
- 2014(15995)
- 2013(16002)
- 2012(15049)
- 2011(13922)
- 2010(14589)
- 2009(13816)
- 2008(13625)
- 2007(12962)
- 2006(12295)
- 2005(11407)
- 学科
- 济(77348)
- 经济(77287)
- 农(45169)
- 业(44217)
- 管理(41216)
- 农业(30068)
- 企(24645)
- 企业(24645)
- 地方(22025)
- 业经(19421)
- 方法(19269)
- 中国(18484)
- 数学(16182)
- 数学方法(16062)
- 制(15022)
- 财(14419)
- 学(13740)
- 地方经济(12546)
- 发(12106)
- 策(11733)
- 体(10945)
- 银(10879)
- 银行(10876)
- 行(10401)
- 农业经济(10354)
- 理论(9710)
- 融(9559)
- 金融(9559)
- 环境(9440)
- 发展(9311)
- 机构
- 学院(198639)
- 大学(192544)
- 济(91286)
- 经济(89270)
- 管理(74991)
- 研究(71408)
- 理学(60724)
- 理学院(60101)
- 中国(59815)
- 管理学(59342)
- 管理学院(58937)
- 农(48772)
- 京(42081)
- 财(41345)
- 科学(39938)
- 所(36241)
- 农业(36185)
- 江(35780)
- 中心(34727)
- 业大(33004)
- 研究所(31959)
- 财经(30055)
- 省(27708)
- 州(27646)
- 北京(27090)
- 经(26966)
- 经济学(26725)
- 范(26379)
- 师范(26223)
- 院(24855)
- 基金
- 项目(116223)
- 研究(92460)
- 科学(89757)
- 基金(79732)
- 家(68163)
- 国家(67402)
- 社会(57958)
- 科学基金(56769)
- 社会科(54325)
- 社会科学(54309)
- 省(48197)
- 基金项目(41761)
- 教育(41680)
- 编号(40468)
- 划(37732)
- 成果(33296)
- 自然(32760)
- 资助(32303)
- 自然科(31822)
- 自然科学(31818)
- 自然科学基金(31222)
- 课题(28664)
- 发(27863)
- 农(27623)
- 重点(26039)
- 部(25562)
- 性(24121)
- 年(23520)
- 发展(23446)
- 国家社会(23409)
- 期刊
- 济(126776)
- 经济(126776)
- 研究(66317)
- 农(53009)
- 中国(52879)
- 农业(34933)
- 财(32954)
- 管理(29193)
- 学报(27378)
- 科学(26870)
- 教育(26085)
- 融(25797)
- 金融(25797)
- 业经(24295)
- 大学(22997)
- 技术(21446)
- 学学(21313)
- 业(17916)
- 问题(17084)
- 经济研究(16860)
- 财经(15808)
- 农村(14842)
- 村(14842)
- 农业经济(14095)
- 经(13861)
- 世界(13245)
- 经济问题(12552)
- 技术经济(12081)
- 图书(11028)
- 版(10835)
共检索到34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金启 张广胜 刘强 吴东立
市场人才需要的差异性和多变性,要求专业必须通过专业方向建设来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以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表明,部分理论课程缺乏师资储备、实践教学环节方向性不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滞后及课程学时体系安排不合理是专业方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须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增强方向特色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学时安排等措施来促进专业方向建设,进而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强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会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断向资源环境领域扩展,如何将源于环境科学领域的环境管理引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阐述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环境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并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环境管理课程的特殊性,从课程设置顺序、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对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雯 李旻 吕杰
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看,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数学化和定量化。因此,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数量分析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将应用统计学、农村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作为定量方法类课程群,通过主讲教师的优化与整合、加强群内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与衔接、将开放交互式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尝试多元化考核方式等内容,对课程群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颜华
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换代,使得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因此,应该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构筑学科建设平台,重点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敬锁 李丙金 温琳 牟少岩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欧百钢
文章基于对学科含义的理解,通过对现行学科分类的解读,从而对“农林经济管理”的归类提出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学科定位与重新设置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学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学科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海南大学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高校,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学校"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突出"热带、海洋、特区、旅游"4大特色。现有海甸、儋州和城西3个校区,在校学生379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5000余人。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布局科学,体系完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海燕
<正>2021年10月,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长春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化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在此背景下,农林院校应肩负起国家与时代赋予的使命,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由洪名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强调高等农林院校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代表,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高等农林院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及新举措,对促进农林院校本科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敏 郭海丽 李豆
为了更好地提高重点学科的发展潜能,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1—2013级173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展开本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本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总体评价较为满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题学术讲座的满意度;对课时安排的满意度;本专业理论授课内容和安排;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本专业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专业教学质量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主成分分析 教学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广胜 郭一墨 周密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学习、工作、生活、发展潜力、用人单位评价五个方面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具体权重。发现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专业课教师评价和农业经济理论的专业应用能力;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影响最小的是教师交给的任务完成情况平均自评。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注重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对于农业经济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是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层次分析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娆 李华 唐衡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特色专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学婷 李鹏
针对目前缺乏对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分析和教育理念支持的现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重构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创新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提出行政中心推动、实践中心推动及"四位一体"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看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苏建兰 李娅
文章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对农村"一懂两爱"人才的要求,阐明农林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选取了21家开设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林业、农业和非农林院校为样本,依据其培养计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现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况与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科学合理设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加强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构建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反馈与调整机制,及时把国家大政方针与专业培养有机结合,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攀柱 陈元红
根据农林业的特点及其差异特征,提出了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林业行业经济管理型人才、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和新型林业经营者3种专门人才,与之相对应,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农林业经济理论和政策、资源与环境、企业经营、基础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及农林业技术与实践课程5大课程模块。另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更应该偏重经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资源与环境理论课程的设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