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4)
- 2023(14261)
- 2022(12439)
- 2021(11558)
- 2020(9762)
- 2019(22085)
- 2018(22060)
- 2017(42427)
- 2016(23238)
- 2015(25890)
- 2014(25656)
- 2013(25525)
- 2012(23203)
- 2011(21117)
- 2010(20880)
- 2009(19268)
- 2008(18538)
- 2007(16395)
- 2006(14468)
- 2005(12271)
- 学科
- 济(91942)
- 经济(91843)
- 业(68903)
- 管理(61752)
- 农(48100)
- 企(47297)
- 企业(47297)
- 方法(41419)
- 数学(36369)
- 数学方法(35994)
- 农业(31909)
- 业经(23895)
- 中国(22454)
- 学(21862)
- 财(21190)
- 地方(18678)
- 制(16743)
- 贸(16589)
- 贸易(16582)
- 易(16128)
- 技术(15233)
- 环境(14935)
- 发(13406)
- 理论(13293)
- 和(13124)
- 务(13049)
- 银(13005)
- 财务(12984)
- 财务管理(12964)
- 银行(12936)
- 机构
- 学院(332574)
- 大学(331165)
- 管理(132268)
- 济(128644)
- 经济(125921)
- 理学(116149)
- 理学院(114892)
- 管理学(112740)
- 研究(112573)
- 管理学院(112197)
- 中国(82967)
- 农(82462)
- 科学(76062)
- 京(70761)
- 业大(64760)
- 农业(64168)
- 所(58348)
- 研究所(54077)
- 财(53198)
- 中心(51833)
- 江(47406)
- 北京(44001)
- 财经(43741)
- 范(42278)
- 师范(41744)
- 农业大学(41362)
- 经(40105)
- 院(40100)
- 州(38475)
- 经济管理(37205)
- 基金
- 项目(239538)
- 科学(185886)
- 基金(172982)
- 研究(167573)
- 家(154681)
- 国家(153377)
- 科学基金(129534)
- 社会(104115)
- 社会科(98299)
- 社会科学(98269)
- 省(95436)
- 基金项目(93538)
- 自然(87669)
- 自然科(85557)
- 自然科学(85532)
- 自然科学基金(84006)
- 划(80146)
- 教育(74603)
- 资助(69953)
- 编号(68222)
- 重点(53578)
- 成果(52539)
- 发(51451)
- 部(51299)
- 创(49698)
- 计划(46546)
- 科研(46452)
- 创新(46419)
- 课题(45763)
- 大学(43077)
- 期刊
- 济(139814)
- 经济(139814)
- 研究(87987)
- 农(81532)
- 学报(65179)
- 中国(60015)
- 科学(56378)
- 农业(55276)
- 大学(47993)
- 学学(45911)
- 管理(42371)
- 财(37058)
- 业经(29843)
- 教育(29471)
- 融(26915)
- 金融(26915)
- 技术(26558)
- 业(26554)
- 问题(20052)
- 经济研究(20000)
- 财经(19833)
- 业大(19525)
- 版(19021)
- 科技(18941)
- 经(16778)
- 资源(16557)
- 图书(16405)
- 林业(15975)
- 农业大学(15842)
- 技术经济(15775)
共检索到46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飞 陈阜 杨晓光 苑丽娟
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应用喷灌与常规畦灌相比 ,有明显改善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 :1)喷灌尽管每次灌水量较少 ,但其土壤贮水量的下降速率明显低于畦灌 ;2 )喷灌使灌溉水大部分集中于0~ 60 cm土层 ,有利于冬小麦的水分利用 ;3)喷灌可以在不降低光合的前提下减小作物的蒸腾速率 ,在喷灌的各生育期间作物耗水量较畦灌减少 ,耗水强度也相对较小 ;4 )喷灌可以在产量基本不减或稍有提高的情况下节约大量灌溉水 ,从而提高作物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冬小麦 喷灌 畦灌 水分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李宗军 管秀娟 何方
为阐明保水剂对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等的影响,选择小麦品种郑麦9694和矮抗58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保水剂(0,30,60,90 kg/hm2)对2个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各生育期阶段的群体变化、株高、叶面积、根冠比及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各生育期冬小麦的总群体数、株高和叶面积,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除90 kg/hm2处理外,均随其用量的增加群体数增加,尤其在拔节期和灌浆期,且郑麦9694的增加幅度较矮抗58高,特别是60 kg/hm2处理;株高表现为郑麦9694>矮抗58,且在孕穗期郑麦9694较矮抗58株高增幅大,而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结果相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三学 赵花荣 姜朝阳 谭凯炎
冬小麦全生育期设计人工灌溉1~6次水的6种处理和对照(不灌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株高与灌水次数成正相关,而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以灌4水处理最多(大),凸显出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处理间产量呈"S"型曲线变化,灌水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分析不同灌水次数冬小麦的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合理调配灌水期,推行3~4水的灌溉制度,亦即在自然降水偏多年份灌3水,正常偏少年份灌4水,就可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利允 李世清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洁 高华 李鸣雷 秦清军 程逵
对农业废弃物采用生物发酵腐解,进行无害化、矿化和腐殖化处理,经干燥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化肥以调节养分,加入成粒剂制成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获得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冬小麦分蘖,改善冬小麦产量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756.0~901.5kg/hm2;还可降低冬小麦耗水系数,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311~1.675kg/(mm·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春霞 张劲松 黄辉 孟平 樊巍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木和作物会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但搭配不合理也可能产生资源竞争,其中,种间水分竞争尤为突出。本文在冬小麦4个生育期内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了豫东平原2年生、6年生和15年生3个间作模式的杨树-小麦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杨树和小麦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均总体表现为小麦拔节期最高。在整个小麦生育期(拔节期除外),2年生杨树的δ13C和WUE都显著高于6年生和15年生杨树。在小麦返青期,相比其他模式,2年生杨树间作小麦的δ13C和WUE最高;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则均为单作小麦显著高于3种间作模式小麦。单作小麦的耗水量比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婷 贾志宽 张睿 郑甲成 任世春 杨宝平 聂俊峰 刘艳红 王海霞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文军 程琴娟 宇振荣
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与粮食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试验站试验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试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合农户田块试验数据,验证了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关键期淡水灌溉模式在农户田块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为14.30kg(/hm2·mm);农户管理水平下,88.96%农户田块面积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低于试验站管理水平,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员与农户种植目的不同、知识水平差距较大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制约等;农户之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可能是农户田块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段增强 李峰 鲁晋秀 杨峰 李汛 王苗 贾亚琴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冬小麦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心志 马超 孙会娜 孙倩 王志强 林同保
为了研究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进行试验,分析了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可溶性糖转运率均降低,碳氮比增加,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降低,花后14 d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正常灌水(W3)相比,灌2次水(W2)和灌1次水(W1)分别减产11.37%和30.80%,其中周麦18减产最大为14.69%和37.44%,矮抗58减产最少为9.19%和26.97%;W3、W2处理下周麦18的水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鹏 宋文越 姚春生 周晓楠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彩绒 田霄鸿 李生秀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 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和沟内种植栽培方法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 )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时各处理100~200 cm深土层的水分与播前相比无变化。0~100 cm土层覆膜较未覆膜多保蓄水6.5 mm,有一定集水保水作用。收获时各土层的水分都明显减少。在低氮(75 kg·ha-1)、低密(230万株·ha-1)和高氮(225 kg·ha-1)、高密(280万株·ha-1)2种条件下,覆膜较未覆膜处理平均多耗水34.8 mm,表明小麦明显增强了对深层水分的利用。覆膜集水和施用氮肥有显著增产效果。覆膜后,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位国峰 刘义国 姜雯 张洪生 林琪 赵长星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滴灌制度处理,即按照小麦生育期分别进行不灌水(CK1)、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初步研究了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滴4水和滴5水花后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各滴灌处理中,花后0~30 d,随着滴灌次数的增加,小麦旗叶SPAD值、Pn、Gs和Tr表现为:W4>W5>W3>W2>W1,W4处理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W4...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光合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