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7)
2023(12031)
2022(10558)
2021(9971)
2020(8394)
2019(19163)
2018(19324)
2017(37385)
2016(20382)
2015(23109)
2014(23076)
2013(22933)
2012(20784)
2011(18807)
2010(18787)
2009(17211)
2008(16481)
2007(14591)
2006(12881)
2005(10964)
作者
(60438)
(50674)
(50034)
(47623)
(31677)
(24374)
(22436)
(20119)
(19098)
(17760)
(17393)
(16990)
(15826)
(15811)
(15409)
(15371)
(15242)
(14773)
(14415)
(14211)
(12827)
(12394)
(12270)
(11623)
(11421)
(11286)
(11206)
(11119)
(10204)
(10015)
学科
(81182)
经济(81099)
(61052)
管理(51895)
(47551)
(39737)
企业(39737)
方法(35685)
农业(31673)
数学(31076)
数学方法(30723)
业经(21606)
中国(19979)
(19737)
(17448)
地方(17446)
(14758)
(13183)
贸易(13175)
技术(12817)
(12796)
环境(12609)
理论(12331)
(12314)
(11938)
(11523)
(11193)
银行(11149)
农业经济(10831)
(10656)
机构
学院(289231)
大学(287579)
管理(117298)
(111382)
经济(108887)
理学(102658)
理学院(101575)
管理学(99732)
管理学院(99250)
研究(97449)
中国(72769)
(68741)
科学(64715)
(61772)
业大(54022)
农业(52718)
(49681)
(46518)
研究所(45850)
中心(45678)
(42060)
北京(38608)
(38451)
师范(38078)
财经(37883)
(35149)
(34645)
(33932)
农业大学(33397)
经济管理(33107)
基金
项目(206994)
科学(161826)
研究(149643)
基金(149534)
(131804)
国家(130672)
科学基金(111288)
社会(91953)
社会科(86643)
社会科学(86619)
(82036)
基金项目(81169)
自然(74346)
自然科(72530)
自然科学(72517)
自然科学基金(71209)
(68521)
教育(66615)
编号(62578)
资助(60432)
成果(49096)
重点(46288)
(44799)
(44747)
(42357)
课题(41696)
科研(40120)
创新(39465)
计划(38253)
大学(37636)
期刊
(124129)
经济(124129)
研究(79181)
(69455)
中国(52976)
学报(51255)
农业(47321)
科学(47303)
大学(39003)
管理(37387)
学学(37105)
(31625)
教育(28755)
业经(26768)
技术(24464)
(23722)
金融(23722)
(22055)
问题(17668)
财经(16555)
经济研究(16472)
(16084)
科技(15781)
业大(15278)
资源(15117)
图书(15063)
林业(14423)
农业经济(14304)
理论(14056)
技术经济(13907)
共检索到41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尹昌君  马小奇  冯伟东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与单作小麦系统作物根系的差异特征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起身至乳熟期间 ,复合系统内小麦吸水根根量比单作系统平均约高 4 .74 % ,但二者间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的趋势均基本一致 ,将果树引入原本单作的作物生态系统对作物根系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秀玲  陆光明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张劲松  
本文从农林复合系统角度探讨了杨树林带和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林带根系分布水平伸展至1.5H(H为树高)范围内,尤以0.5H范围内树根最为集中,并且90%以上根系集中于0~100cm土层内,其中20~60cm土层为根系密集区。树根二维分布可用二次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与杨树根系分布趋势相反,小麦根系则越靠近林带越少,且其根系密集区主要在0~20cm土层内,与杨树根系密集区位置上下错开。讨论了土壤水分状况、林带遮荫与根系分布的关系以及林带附近的作物生产效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尚伟  尹伟伦  夏新莉  刘晓东  陈森锟  
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行4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修掉树冠高度的1/6、2/6、3/6、4/6,以CK(不修枝)为对照,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小气候和林下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光合有效辐射39.7%~98.9%,随之引起其他气候因子变动,包括增高林下气温及叶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减少浅层土壤的含水量。修枝强度越大,这种增温和减湿的作用越明显。就林下玉米生长情况而言,修枝能有效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玉米产量,并主要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增产。说明修枝在保证林冠功能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马小奇  冯伟东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内根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系统内小麦吸水根根系在垂直方向上有根系密集区和根系稀疏区之分 ,分属 0  4 0cm和 4 0 80cm土层 ,分别占总量的 81.93%和 18.0 7% ;在水平方向上 ,根量随带距的变化大致呈“两侧多、中间少”的分布趋势 ,并随生育期的延续 ,这种水平差异趋势越来越显著 ;在时间上 ,灌浆期是小麦根量“由多向少”变化的转折时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陈建业  孟平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应该考虑到在林木的生长前期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②发展的农、林产品有梨树、油菜和棉花。③雪花梨和鸭梨为主的模式,其最佳栽植模式是株行距为3m×5m,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带距为30m。④果—农模式体系中农作物品种的配置以小麦—蔬菜组合为最好,产投比为2.7∶1;其次为油菜—蔬菜组合;粮食类较好组合有小麦—薯类、小麦—玉米、小麦—谷子、小麦—黄豆、油菜—玉米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马秀玲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陆光明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金龙  
江苏里下河滩地过去主要生长芦苇,由于地下水位降低,自然植被芦苇等日趋衰弱,80年代前后,以林-农、林-渔、林-牧等相结合的滩地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黄宝龙等研究了林农复合系统的结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配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是较为理想的滩地开发方式,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是适合的树种,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1.5m,对林农复合系统的生产力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复合系统中各组分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探讨较少。本文拟对池杉的根系及林龄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作初步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费世民  向成华  
针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业生产特点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从结构、功能、效益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分别对系统中的6 种林带类型和10 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3 种较好的林带类型( 即桤、柏混交和栎、柏混交- 灌- 草结构的林分以及桤木- 草结构的林分) 和4 种较好的农作物复种方式( 即小麦—花生、小麦/ 西瓜/ 蔬菜、蚕豆/ 玉米/ 红薯和蚕豆/ 西瓜/ 红薯等) ;为该区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机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庞爱权  Iannuberg  
中国农林业资源的持续性正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验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能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法的评述,揭示出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面,这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就显得很不够。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综合经济评价的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袭福庚  方嘉兴  
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6个类型,即农林复合型、林衣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林特复合型、地域性农林复合型,并作了概要描述。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实践也作了典型介绍,这些典型的共同特点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物种在时空上合理布局,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提高综合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果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以期为苹麦复合系统苹果根系吸水运移模型的建立及水分生态特征的分析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 :垂直方向上 ,苹果吸水根根量主要集中 0~ 80cm土层内 ,约占总量 94 33% ,且 0~ 4 0cm所占比例较大 ,达 6 3 76 % ,80cm土层以下仅约为总量的 5 6 7%左右 ;在水平方向上 ,分布在林带区和作物区内各占 39 71%和 6 0 2 9% ,其中作物区内的根量主要集中在 4 0~ 12 0cm带距范围内 ,约占作物区内的 74 7% ;吸水根根长密度 (RD :cm·cm- 3)与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陆光明  辛学兵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结合野外实测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质量调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中由于林木的存在,其固定CO2能力是单一的农业系统的1.6~2.1倍,农林复合系统大气中CO2浓度平均比单一的农业系统低55~95mL.m-3。杨树与柳树以及小麦和玉米对N2O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农林复合系统内外,甲烷浓度值十分接近,作物和大气间的CH4气体未表现出明显的交换作用。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孟庆岩  王兆骞  姜曙千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其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 ,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的氮、磷输入、输出量最大 ,系统外物质投入率比另两系统明显减少 ,系统内养分循环量增加 ,因此 ,该系统具有较合理的物质循环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