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0)
- 2023(11480)
- 2022(9559)
- 2021(9110)
- 2020(7465)
- 2019(16885)
- 2018(16482)
- 2017(32226)
- 2016(16892)
- 2015(18817)
- 2014(18569)
- 2013(18448)
- 2012(16510)
- 2011(14805)
- 2010(14455)
- 2009(13136)
- 2008(12470)
- 2007(11061)
- 2006(9463)
- 2005(8059)
- 学科
- 济(76018)
- 经济(75946)
- 业(54377)
- 农(50606)
- 管理(43374)
- 方法(35856)
- 农业(33349)
- 数学(32803)
- 数学方法(32363)
- 企(32357)
- 企业(32357)
- 业经(21378)
- 中国(16793)
- 财(16352)
- 制(13810)
- 贸(13135)
- 贸易(13127)
- 地方(13055)
- 易(12788)
- 学(12624)
- 农业经济(12490)
- 发(11678)
- 技术(10332)
- 策(10288)
- 银(10265)
- 融(10250)
- 金融(10249)
- 银行(10240)
- 体(10078)
- 环境(9898)
- 机构
- 学院(241614)
- 大学(235167)
- 济(104372)
- 经济(102575)
- 管理(98261)
- 理学(86207)
- 理学院(85449)
- 管理学(83904)
- 管理学院(83485)
- 研究(75285)
- 中国(60721)
- 农(59963)
- 京(46866)
- 农业(45726)
- 科学(45581)
- 财(43952)
- 业大(43142)
- 中心(38100)
- 所(36358)
- 财经(36196)
- 江(34305)
- 经(33263)
- 研究所(33036)
- 经济学(31643)
- 经济管理(29460)
- 经济学院(28776)
- 农业大学(28465)
- 北京(28102)
- 范(28026)
- 师范(27712)
- 基金
- 项目(170970)
- 科学(136093)
- 基金(127019)
- 研究(123842)
- 家(110458)
- 国家(109489)
- 科学基金(95697)
- 社会(81390)
- 社会科(76965)
- 社会科学(76946)
- 基金项目(67356)
- 省(67165)
- 自然(62170)
- 自然科(60793)
- 自然科学(60776)
- 自然科学基金(59678)
- 教育(55386)
- 划(54863)
- 资助(51725)
- 编号(50095)
- 部(38473)
- 重点(37497)
- 成果(37029)
- 发(36908)
- 创(35613)
- 国家社会(34469)
- 农(34406)
- 科研(33428)
- 创新(33332)
- 人文(32909)
- 期刊
- 济(114591)
- 经济(114591)
- 农(64334)
- 研究(62260)
- 农业(44072)
- 中国(42601)
- 学报(38143)
- 科学(35734)
- 财(32006)
- 管理(31413)
- 大学(30890)
- 学学(29966)
- 业经(27048)
- 融(24925)
- 金融(24925)
- 技术(21014)
- 业(20164)
- 财经(17291)
- 问题(16123)
- 经济研究(16067)
- 教育(15180)
- 农业经济(15074)
- 农村(14768)
- 村(14768)
- 经(14761)
- 版(14078)
- 统计(13318)
- 世界(12839)
- 技术经济(12308)
- 经济问题(11856)
共检索到341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兵 赵龙强 闵师 王悦
农村食物市场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和改善农村居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22年三省农户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在应用机器学习Ⅳ-LASSO算法筛选出工具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估计农村食物市场对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食物市场发展显著影响了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降低了营养不良发生的概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超重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农村食物市场对不同群体特征的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存在异质性作用,尤其对家庭人均土地规模较小的群体作用效果较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食物市场主要通过提高家庭膳食质量和营养摄入两条路径来实现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的改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加强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营养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鹏举 马云倩 郭燕枝
[目的] 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其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和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抽样,选取四川省3市3县(区) 156个农户,开展食物消费支出及营养认知问卷调研,采用LASSO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回归,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结果] 在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中,家庭食物营养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85 67,家庭食物消费支出和决策人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 19和0.011 06;而在家就餐人数与食物消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0 33。[结论] 影响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在家就餐人数和决策人年龄;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是四川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正相关,即决策人营养认知水平高对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表明营养知识宣传及消费引导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青平 王玉泽 李剑 闵师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并从大资源观、大消费观、大安全观、大农业观、大科技观、大协作观、大市场观七个方面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食物观对营养来源、营养结构、营养认知、健康保障、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再次,本文从食物系统发展、食物多样性、食物营养性、食物健康性、“食物—生态—农业”耦合性等方面分析了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变化如何影响着大食物观的塑造。最后,本文提出以大食物观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消费 国民营养健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贝贝 青平 肖述莹 廖芬
本文从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溺爱角度出发,基于湖北省1125户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和Bootstrapping分析方法,探讨了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祖辈作为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从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祖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越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力就越弱,越容易导致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隔代溺爱 消费 健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红利 高峰
文章利用1990~2013年间的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在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机制总结基础之上,利用VAR模型针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确会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不同食物消费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也存在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食物消费量调查是分析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特征,判断食物安全形势以及开展营养干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西藏典型农牧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基于2010年农、牧户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西藏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营养摄入水平。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膳食营养结构仍待完善。其中,糌粑、大米、面粉仍然是农、牧居民主要食物消费构成部分。肉类和奶类消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食物消费种类中,如蛋类、猪肉、禽肉、豆制品、水果等需求明显不足,是导致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地农村居民的饮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食物消费量调查是分析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特征,判断食物安全形势以及开展营养干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西藏典型农牧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基于2010年农、牧户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西藏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营养摄入水平。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膳食营养结构仍待完善。其中,糌粑、大米、面粉仍然是农、牧居民主要食物消费构成部分。肉类和奶类消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食物消费种类中,如蛋类、猪肉、禽肉、豆制品、水果等需求明显不足,是导致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地农村居民的饮食文化有关。蔬菜消费在农区消费数量较高,而在牧区消费数量较低,这与市场的通达性有关系。营养摄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居民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都基本满足了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但在拉萨和山南,农村居民脂肪摄入量仍显不足,这与两个地区居民肉类摄入不足有关。综上所述,虽然西藏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其消费结构仍需完善,食物消费仍以本地消费为主,未来在加强西藏农村居民营养干预中,应该增加市场肉蛋奶等多种类食物供应量,扩大西藏农村地区食物的可达性,尤其是牧区,充分挖掘市场在当地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改善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将为西藏农村地区居民膳食营养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津春
本文采用AIDS模型对2004年陕西省、山东省和江西省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粮食、肉类和蔬菜;地区差异是影响居民食物的消费因素之一;市场发育促进了水产品、肉类和瓜果等食物的消费,但减少了农村居民自产品的消费量;家庭规模对粮食、肉类、蔬菜和瓜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食物消费 AIDS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玉梅 徐鑫 李志强
论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Engle模型和Working-Lesser模型两阶段法分析居民对粮食、蔬菜和肉类等12种主要食物的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模型处理了零消费问题,减少了估计偏差。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都在逐渐变小,食物消费的地区差异也在缩小。然而,价格始终是影响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会对低收入居民产生较大影响。今后,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应重点增加肉类的生产以满足需求增长。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农村居民 需求弹性 动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胜根 张玉梅
本文总结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挑战,剖析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从食物消费、生产和贸易角度研究大食物观发展路径,提出保障全民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建议引导居民采取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降低营养食物价格和增加收入等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健康膳食;以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和大资源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挖掘多种资源、发展设施农业、研发未来食物、转型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完善全球食物供应链等路径,增强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前置食物消费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支持范围、优化支持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大协同管理机制和推进高水平开放等践行大食物观的战略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石磊 赵鑫 许家云
利用2002~2007年中国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所属20个省的农村数据,考察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对农村贫困有重要影响,但其作用程度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制约,包括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以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它们的不同区间内,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区间效应,为农村"减贫"以及减少"返贫"现象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立志 方静
本文以德国为比较对象,探索食物消费的变化规律并获取对中国的有益启示。在未来的时间内,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应既注重数量安全又应考虑结构合理性,本文可为制定这方面的相关引导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内居民食物消费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总结并借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食物消费升级模式,对科学提升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希成 谢冬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与空间差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虽然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样化结构,但是截至2017年仍然有多种食物的消费量小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标准;二是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充分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这主要与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习惯与食物的可获得性有关;三是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总体上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性;除食用油以外,其余食物消费都存在局部正向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营养运动;二是培养居民平衡膳食消费理念;三是增强居民食物获取能力;四是丰富食物供给;五是利用食物消费集聚效应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宇纳 张晓勇 Hans Dagevos Ivovander Lans 翟凤英
本文结合当今中国最突出的现象——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社会和快速上升的肥胖流行趋势,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消费者按照食物消费特点进行分层,结果得到4个不同的膳食特点的消费群体,即"黄土高坡"、"江南水乡"、"小康之家"、"西洋情调"。本文比较了各类膳食特点人群的肥胖率及社会人口学特点,结果显示,处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小康之家"和"西洋情调"组由于膳食中较高比例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超重和肥胖率最高;中等生活水平的"江南水乡"组由于较为平衡的膳食结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黄土高坡"人群,膳食质量较差,但超重和肥胖率却较高...
关键词:
食物消费 肥胖 膳食结构 消费者分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