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5)
2023(11086)
2022(9210)
2021(8872)
2020(7146)
2019(16471)
2018(16043)
2017(31642)
2016(16863)
2015(18909)
2014(18744)
2013(18286)
2012(16780)
2011(15318)
2010(16164)
2009(15420)
2008(14305)
2007(13050)
2006(11977)
2005(10871)
作者
(46517)
(39103)
(38468)
(36963)
(24563)
(18578)
(17521)
(15096)
(14876)
(14040)
(13201)
(12996)
(12406)
(12151)
(12080)
(11947)
(11359)
(11275)
(11182)
(11150)
(9696)
(9657)
(9523)
(9097)
(8951)
(8839)
(8713)
(8528)
(7929)
(7697)
学科
(72642)
经济(72571)
(57510)
(50294)
管理(44726)
(36295)
企业(36295)
农业(33549)
方法(28462)
(26801)
金融(26801)
数学(25649)
(25241)
银行(25231)
数学方法(25110)
中国(25060)
(24494)
业经(22149)
(18180)
地方(17357)
(17347)
(14727)
(13281)
贸易(13265)
(13030)
农业经济(12618)
(11996)
(11875)
理论(11531)
中国金融(11272)
机构
学院(239621)
大学(230745)
(103410)
经济(101251)
管理(95444)
理学(82199)
理学院(81475)
管理学(79967)
管理学院(79554)
研究(77593)
中国(68684)
(54253)
(47327)
(46834)
科学(44310)
农业(40870)
中心(39456)
业大(38243)
(37847)
(36994)
财经(36660)
研究所(33897)
(33307)
经济学(30291)
(29951)
(29640)
师范(29403)
北京(29094)
经济管理(28149)
经济学院(27293)
基金
项目(154388)
科学(123039)
研究(118364)
基金(111883)
(95240)
国家(94324)
科学基金(82463)
社会(75972)
社会科(71826)
社会科学(71811)
(62527)
基金项目(58147)
教育(53541)
自然(51293)
编号(50509)
(50378)
自然科(50162)
自然科学(50155)
自然科学基金(49255)
资助(46624)
成果(40640)
(34773)
课题(34363)
(34359)
重点(34136)
(32548)
(31664)
国家社会(30817)
(30487)
创新(30246)
期刊
(120817)
经济(120817)
研究(69943)
(59712)
中国(50897)
(41782)
金融(41782)
农业(39924)
(33632)
管理(32293)
科学(32156)
学报(31055)
业经(26108)
大学(25740)
学学(24712)
教育(23793)
技术(21721)
(18156)
财经(17280)
经济研究(16953)
问题(16412)
农村(15664)
(15664)
农业经济(15108)
(14758)
世界(12994)
(12644)
技术经济(12414)
统计(12407)
经济问题(11861)
共检索到368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沛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光宁  李建军  
农村金融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信用社与正在试点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难以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非正规金融顺应这种需求产生、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壮大。从直观上判断,农村非正规金融补充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但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需要认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下,我们于2004年1月-2月期间,分别对全国15个省、200多个乡村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2658份,其中有效问卷2227份,调查对象分布为,农户个人1597人,农村干部366人,农村金融机构人员264份人,并采用编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指数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国红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打不死"的非正规金融,越是打压,规模越大。这一管制悖论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为了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强迫正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的资金供给。但事与愿违,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正规金融组织也并未如政府所料,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反而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贫血";广大中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仅依旧,反而贷款流入了那些资金并不缺乏的人手中(Aleem,199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简单的价值判断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问题,从这种组织本身的机制入手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具启发性。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其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邵传林  
通过对国外文献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概览,本文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不仅能够降低农户借贷的外生交易费用,还能够降低制度性的内生交易费用;农村非正规金融自发生成的各种内在机制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与农村正规金融共存;以家庭为结点的社区网络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的基础;为了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由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出的各种扶贫项目的作用却很有限,因而政府要想有效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就必须考虑并充分利用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但已有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有文献计量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零散,尚未形成一致的理论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俞建荣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以及非正规金融与政府管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的变迁过程及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的演进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和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康海俐  
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有助于资产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本文在估算1987—2013年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能力和效果不同,其中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能力较弱;信贷传导渠道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且给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带来的共生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建立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合作互补联结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农村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内生于农村地区,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为农户生产与生活的继续提供了资金保障,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对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具有违约风险小、方便借款农户等特点。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提高正规金融资金配置的效率以及金融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金融领域,不仅要求金融供给主体在数量上有增加,而且应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农村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互补性使得合作成为实现要素最优配置的一种方法。合作模式的稳定性对双方经营决策有决定性作用,从数理角度构建适合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型,并得到保持稳定合作所要求的条件,最后以收集到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年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信贷量相差悬殊的省份适合寄生合作模式,而二者实力相当的省份则适合依赖成长的对称互利合作模式;寄生模式是过渡性的,而依赖成长对称互利模式能够使合作的总体效应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颂  
本文在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必要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联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进行水平联接和垂直联接的几种模式构想,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建议让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运慧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非正规金融由于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因缺乏法律的规制和监管,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立法规制,加强金融监管,引导其在法治轨道上与正规金融形成良性互动,是构建和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丽莉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及缺陷进行了现论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消除其不利影响,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