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1)
2023(10266)
2022(7558)
2021(6959)
2020(5338)
2019(11782)
2018(11256)
2017(21591)
2016(11361)
2015(12424)
2014(12274)
2013(11832)
2012(10636)
2011(9579)
2010(9961)
2009(9731)
2008(8552)
2007(7992)
2006(7468)
2005(6994)
作者
(30700)
(26211)
(25466)
(24393)
(15904)
(12304)
(11516)
(10040)
(9910)
(9028)
(8918)
(8481)
(8071)
(7922)
(7899)
(7885)
(7389)
(7370)
(7306)
(7265)
(6513)
(6361)
(6220)
(6152)
(6026)
(5912)
(5783)
(5446)
(5250)
(5220)
学科
(49603)
经济(49551)
(49376)
(40775)
农业(33345)
(25277)
金融(25277)
管理(23673)
中国(23283)
(23023)
银行(23017)
(22390)
业经(19907)
(19089)
企业(19089)
地方(15133)
(14318)
农业经济(12549)
(12118)
方法(12039)
(12007)
中国金融(11013)
发展(10761)
(10749)
数学(10641)
数学方法(10570)
(10204)
(9473)
农村(9455)
(8329)
机构
学院(158526)
大学(150829)
(70164)
经济(68757)
管理(57462)
研究(54685)
中国(50298)
理学(49148)
理学院(48722)
管理学(47947)
管理学院(47699)
(47229)
农业(35347)
(30756)
科学(30447)
(30335)
中心(28603)
业大(28590)
(26596)
(25002)
财经(23914)
研究所(23883)
(21817)
经济学(21547)
农业大学(21331)
(20816)
(20788)
师范(20647)
(20502)
银行(20066)
基金
项目(103662)
研究(82758)
科学(82053)
基金(74294)
(63355)
国家(62611)
社会(54951)
科学基金(53780)
社会科(51661)
社会科学(51651)
(42701)
基金项目(39140)
编号(35935)
教育(35224)
(33374)
自然(29862)
自然科(29152)
自然科学(29149)
(28987)
成果(28783)
自然科学基金(28635)
资助(27708)
(25604)
课题(23941)
国家社会(23390)
重点(23090)
(22610)
(22314)
(22019)
(21991)
期刊
(86501)
经济(86501)
(55694)
研究(46814)
中国(37413)
农业(37229)
(34928)
金融(34928)
学报(23364)
科学(22595)
(21679)
业经(21303)
大学(19664)
学学(18969)
(16447)
管理(16438)
教育(15403)
农村(15027)
(15027)
农业经济(14765)
问题(12883)
技术(12457)
财经(11532)
经济研究(11147)
(10616)
世界(10535)
(9852)
经济问题(9717)
社会(9522)
农村经济(9405)
共检索到25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传林  赵明霄  王莹莹  
官方正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微观主体的融资需求膨胀、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权力当局政策偏好转变等因素均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还具有独特的内在动因。当私人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难以满足时,农村非正规金融会对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显著冲击,并可能诱发诸多金融乱象。在我国政府主导金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取得合法地位仍面临诸多难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本华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非正规金融在目前农村供给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诺思的制度起源理论探讨表明,我国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比正规化更为重要,但正规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和正规化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发展政策性金融,降低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程度;二是要在正规化过程中坚持渐进化和多元化原则;三是要倡导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四是要对正规化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适度监管;五是要推进农村的整体改革,降低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为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与正规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玲  
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相互发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的直接融资,由于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农村非正规金融必然存在。文章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经典的均衡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尽管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有助于降低私人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强化权力中心的调控能力与监管水平,从而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但中国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仍面临着法律制度障碍、主流意识形态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扰等诸多约束。不过,内在利益驱动、学术界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在推动着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最后,从转型途径、差异化政策、财税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伟  刘福毅  陈宜民  
在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及依附于其上的各类生产要素不具有充分交易的条件,进而因缺乏合格的交易客体而使农村金融交易呈现非对称状态。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立足于满足枣庄流转土地和寿光蔬菜订单的需求,在谋求对称农村金融交易主体上寻求突破,较好顺应了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主流趋势,对破解农村金融交易困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在我国,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由非正规金融来满足的。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政府对此所制定的监管和金融政策是有缺陷的,而非正规金融在此却具有独特优势,进而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合理的,并就此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连波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各大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集中,造成农村地区资金匮乏。怎样解决发展农村经济的资金来源?必须重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实现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强对民间金融利率引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耀军  陈德付  
国家控制下的农村金融是转轨经济中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制度背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作为一种底层改革,对中国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农村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内生于农村地区,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为农户生产与生活的继续提供了资金保障,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对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具有违约风险小、方便借款农户等特点。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提高正规金融资金配置的效率以及金融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威  侍孝来  张薇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制度偏向,导致农村产业和农民缺乏融资渠道,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瓶颈。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其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对当地经济体信用信息的准确掌握而获得了充分的生存空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发挥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等积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银昆  
农村物流金融是促进我国"三农"发展,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农村物流企业面临的金融"瓶颈"问题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基础上,解析了其金融困局所在,并为此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突围路径,希望能对我国理论与实践践行者们有所助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泉  张涛  
农村金融是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先后经历了计划金融、重新建立与调整、创新深化等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先服务"先富"再服务"后富"、由计划到政府逐渐还权于市场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符合先城镇再农村的"二元金融"发展逻辑。面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求必须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实践普惠金融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从而使农村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