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0)
- 2023(13007)
- 2022(10570)
- 2021(10041)
- 2020(8110)
- 2019(18545)
- 2018(17850)
- 2017(35152)
- 2016(17886)
- 2015(19775)
- 2014(19362)
- 2013(19015)
- 2012(16853)
- 2011(14876)
- 2010(14809)
- 2009(13830)
- 2008(12241)
- 2007(10711)
- 2006(9198)
- 2005(7921)
- 学科
- 济(77842)
- 经济(77772)
- 业(60146)
- 农(50230)
- 管理(47108)
- 企(38544)
- 企业(38544)
- 方法(33761)
- 农业(33391)
- 数学(30877)
- 数学方法(30536)
- 融(27120)
- 金融(27119)
- 银(24840)
- 银行(24836)
- 中国(24765)
- 行(24036)
- 业经(22926)
- 财(19829)
- 制(18244)
- 地方(16893)
- 贸(13968)
- 贸易(13953)
- 易(13646)
- 务(13020)
- 财务(12980)
- 财务管理(12955)
- 农业经济(12552)
- 体(12502)
- 企业财务(12400)
- 机构
- 学院(244959)
- 大学(238098)
- 济(109834)
- 经济(107921)
- 管理(100785)
- 理学(88100)
- 理学院(87401)
- 管理学(86115)
- 管理学院(85678)
- 研究(74236)
- 中国(66165)
- 农(52619)
- 财(48673)
- 京(45948)
- 科学(40222)
- 中心(39828)
- 农业(39706)
- 财经(39705)
- 业大(38399)
- 经(36497)
- 经济学(34437)
- 江(34309)
- 所(33598)
- 经济学院(31342)
- 研究所(30267)
- 经济管理(29826)
- 财经大学(29657)
- 范(28332)
- 师范(28086)
- 州(27918)
- 基金
- 项目(170599)
- 科学(137252)
- 研究(129938)
- 基金(127213)
- 家(108304)
- 国家(107317)
- 科学基金(95114)
- 社会(86679)
- 社会科(82129)
- 社会科学(82108)
- 基金项目(68042)
- 省(66986)
- 自然(58818)
- 教育(57981)
- 自然科(57527)
- 自然科学(57516)
- 自然科学基金(56498)
- 划(54323)
- 编号(53095)
- 资助(50066)
- 成果(40398)
- 部(38857)
- 发(37990)
- 重点(37350)
- 创(36891)
- 国家社会(36834)
- 制(34586)
- 人文(34449)
- 创新(34392)
- 课题(34316)
- 期刊
- 济(118330)
- 经济(118330)
- 研究(67242)
- 农(57602)
- 中国(44301)
- 融(41289)
- 金融(41289)
- 农业(38797)
- 财(36667)
- 管理(32437)
- 科学(31915)
- 学报(31603)
- 大学(26941)
- 业经(26636)
- 学学(26156)
- 技术(20795)
- 财经(19649)
- 业(17207)
- 教育(16982)
- 经济研究(16840)
- 经(16815)
- 问题(16807)
- 农村(15236)
- 村(15236)
- 农业经济(14675)
- 世界(12994)
- 版(12728)
- 理论(12704)
- 经济问题(12184)
- 技术经济(11768)
共检索到354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在我国,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由非正规金融来满足的。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政府对此所制定的监管和金融政策是有缺陷的,而非正规金融在此却具有独特优势,进而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合理的,并就此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失灵 非正规金融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 市场进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传林 赵明霄 王莹莹
官方正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微观主体的融资需求膨胀、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权力当局政策偏好转变等因素均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还具有独特的内在动因。当私人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难以满足时,农村非正规金融会对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显著冲击,并可能诱发诸多金融乱象。在我国政府主导金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取得合法地位仍面临诸多难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耀军 陈德付
国家控制下的农村金融是转轨经济中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制度背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作为一种底层改革,对中国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诱致性制度变迁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农村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内生于农村地区,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为农户生产与生活的继续提供了资金保障,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对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具有违约风险小、方便借款农户等特点。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提高正规金融资金配置的效率以及金融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农村 非正规金融 利率管制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朱强
已有涉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中都是以正规金融为主,几乎普遍忽略了在我国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正规金融。本文基于非正规金融视角,利用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短期内将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会带来负效应;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不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重润 卢玉志
近年来,农村金融问题成为国内金融研究的热点。很多文献从农村金融抑制的角度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以及对策。笔者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村金融状况的调研,发现金融抑制论还不能完全解释农村金融欠发达的原因,而从市场失灵角度可以提供更好的解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有 匡桦
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非正规金融市场不仅资金价格高,而且不能保证时间和数量上的充足供给。现实中,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始终存在着非正规金融市场。通过对比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融资方式,发现正规金融固有的"隐性约束",将借款人克服"隐性约束"成本作为变量引入三方均衡,发现正规金融"隐性约束"对借款人具有挤出效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和运用Logit模型,从借款人自身条件出发,解释借款人是否愿意克服"隐性约束"以及在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间如何进行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