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9)
- 2023(8699)
- 2022(7190)
- 2021(6877)
- 2020(5564)
- 2019(12266)
- 2018(12319)
- 2017(23281)
- 2016(13119)
- 2015(14446)
- 2014(14638)
- 2013(14077)
- 2012(13377)
- 2011(12297)
- 2010(12713)
- 2009(11817)
- 2008(11510)
- 2007(10854)
- 2006(9923)
- 2005(8888)
- 学科
- 济(50198)
- 经济(50138)
- 农(49429)
- 业(41337)
- 农业(32860)
- 管理(30507)
- 企(19722)
- 企业(19722)
- 业经(17525)
- 中国(15139)
- 制(13697)
- 方法(12879)
- 地方(12783)
- 策(12536)
- 农业经济(12448)
- 财(11630)
- 数学(11256)
- 数学方法(11063)
- 发(10951)
- 及其(10786)
- 体(10510)
- 学(10438)
- 政策(9761)
- 村(9649)
- 农村(9629)
- 银(9415)
- 银行(9399)
- 方针(9361)
- 贸(9223)
- 贸易(9220)
- 机构
- 学院(184508)
- 大学(176286)
- 济(75159)
- 经济(73282)
- 管理(68485)
- 研究(67686)
- 理学(57937)
- 理学院(57330)
- 管理学(56331)
- 管理学院(55994)
- 农(55670)
- 中国(53748)
- 农业(42422)
- 科学(40943)
- 京(37767)
- 所(35169)
- 业大(35165)
- 财(34345)
- 中心(32633)
- 研究所(31651)
- 江(31440)
- 农业大学(25756)
- 财经(25342)
- 范(25227)
- 省(25049)
- 师范(24963)
- 州(24139)
- 院(23617)
- 北京(23265)
- 经(22914)
- 基金
- 项目(118605)
- 研究(92340)
- 科学(92169)
- 基金(82394)
- 家(71840)
- 国家(71023)
- 科学基金(59371)
- 社会(56409)
- 社会科(52779)
- 社会科学(52768)
- 省(49289)
- 基金项目(42765)
- 编号(41262)
- 教育(40912)
- 划(40032)
- 自然(36225)
- 自然科(35317)
- 自然科学(35308)
- 自然科学基金(34674)
- 成果(34390)
- 资助(33014)
- 农(31722)
- 课题(28737)
- 发(27950)
- 重点(26409)
- 部(26159)
- 性(24482)
- 创(24256)
- 年(23429)
- 制(23012)
共检索到29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绍安 李应鑫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吴绍安李应鑫农村集体土地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土地使用权交给了农户。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入非农建设市场流转,尤其是市、县城郊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集镇更为活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世无 何雄飞 殷从远
部分省市集体非农用地自发进入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王世无,何雄飞,殷从远加强集体非农用地自发进入市场的管理,将其纳入依法、规范运行的轨道,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市场体系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遵照局领导的指示,1993年9月,我们在广东、湖南等省进行了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诚
从“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谈起周诚《编者按》农村集体非农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问题,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而且现在认识不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使其得以解决。对此,我们在《探索与争鸣》栏目内刊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月蓉
对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思考张月蓉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三资”企业不仅在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发展起来,同时,也扩展到内地直至建制镇。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用地不仅涉及国有土地,而且也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自1990年55号令颁布以来,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月蓉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思考张月蓉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三资”企业不仅在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发展起来,同时,也扩展到内地直至建制镇。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用地不仅涉及国有土地,而且也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自1990年国务院55号令颁布以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庆杰 王新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主要形式,不仅推动了全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保障了农民以土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权利,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效率低下、分散利用、收益分配混乱等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在加强政府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北京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小虎
关于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黄小虎一、现状1、关于国家征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征地难问题,农民对国家征地有抵触,有的地方甚至因征地而闹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究其原因,一是征地费用偏低,其中主要是劳力安置费低,不能使失去土地的农民顺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宁碧波 田伟利 吴冠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发达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已经是非常普遍了。通过对浙江省天台县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该地区的农用地流转比率较高,流转形式主要是出租和代耕,流转信息公开度比较差,并且流转的约定形式也主要为口头协议和无约定形式。通过农户对农用地流转的意愿分析,可以得出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家庭人口越少,外出人口比重越大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等。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农用地流转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家庭收入因子、村民特征因子、家庭规模因子和职业因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和规范农用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海荣
关于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解秦海荣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包括农业生产用地之间的流动、农用土地向非农用地的流动以及非农用地之间的流动。农业生产用地的流动,显然不属于农村集体非农用地的范畴。农用土地向非农用土地的流动有两种情况:一是集体农用土地向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永思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金永思建立农用地流转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与发展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农地制度创新尚未产生规范有效而普遍适用的方案;国家政策也只限于做出了“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胜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缩小经济增长中的土地需求缺口,满足工业化推进和城市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十二五"时期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权主体不明晰,流转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常敏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是指违反或触及《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规,村集体、农民擅自占用、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以农房改造之名实行土地指标置换等各种交易行为。本文通过对6省(市)315个样本村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普遍存在,但区域间隐性流转的形态和规模存在差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管理失范等制度环境因素、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等区位环境因素、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微观经济因素以及农民富裕程度等家庭环境因素。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的多种形态和多重诱因,需要实施多层面、系统化的综合改革,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向公平高效的市场交易转变,以推进城乡一体的建...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隐性流转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汉裔 秦晓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佳瑭
随着集体土地用途的改变,土地收益通常发生显著的变化,客观上存在公平与效率俱损的问题,表现为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加剧了贫富分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化进程受到制约。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国有化政策,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或建设用地收益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集体农用地 建设用地 公平 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