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0)
2023(11132)
2022(8963)
2021(8539)
2020(6674)
2019(14756)
2018(14506)
2017(26967)
2016(15009)
2015(16312)
2014(16390)
2013(15843)
2012(14612)
2011(13342)
2010(13358)
2009(12157)
2008(12090)
2007(11231)
2006(9949)
2005(8922)
作者
(43260)
(36983)
(35871)
(34460)
(22734)
(17603)
(16174)
(14084)
(13806)
(13089)
(12561)
(12142)
(11722)
(11523)
(11497)
(10988)
(10806)
(10445)
(10427)
(10342)
(9216)
(9133)
(8930)
(8629)
(8276)
(8257)
(8158)
(8136)
(7612)
(7482)
学科
(56906)
经济(56835)
(49836)
(44680)
农业(33465)
管理(33097)
(22828)
企业(22828)
业经(19783)
中国(17693)
方法(16556)
(14939)
地方(14560)
数学(13904)
数学方法(13722)
(13066)
(12963)
农业经济(12487)
(11855)
(11716)
(10810)
银行(10789)
(10405)
(10024)
(9688)
金融(9681)
发展(9673)
(9655)
(9619)
农村(9597)
机构
学院(206876)
大学(198771)
(79070)
经济(77130)
研究(74665)
管理(72833)
理学(62009)
理学院(61262)
(60832)
管理学(60084)
管理学院(59719)
中国(58130)
科学(47361)
农业(46577)
(42700)
业大(40132)
(38394)
(36130)
中心(35754)
研究所(34879)
(34193)
(28700)
农业大学(28678)
师范(28341)
(27671)
财经(27620)
(26974)
(26647)
北京(26117)
(25151)
基金
项目(139440)
科学(108284)
研究(105883)
基金(97275)
(86231)
国家(85306)
科学基金(71093)
社会(65293)
社会科(61167)
社会科学(61148)
(57947)
基金项目(51352)
教育(47736)
(47526)
编号(45787)
自然(44046)
自然科(42946)
自然科学(42934)
自然科学基金(42152)
资助(37764)
成果(37397)
(34096)
(32389)
课题(32383)
重点(31861)
(30242)
(29163)
(28986)
创新(27179)
(26797)
期刊
(100891)
经济(100891)
(66656)
研究(58107)
中国(52519)
农业(44855)
学报(38416)
科学(33834)
大学(29685)
教育(28369)
学学(28231)
(26444)
业经(24239)
(23732)
金融(23732)
管理(22982)
(20841)
技术(18015)
农业经济(14999)
农村(14923)
(14923)
(14237)
问题(14214)
经济研究(13025)
财经(12977)
业大(12307)
(11177)
世界(11027)
农业大学(10814)
经济问题(10550)
共检索到322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寒冰  
日渐加快的城镇化建设,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并逐渐向农村地区过渡。虽然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但尚未出台明确性法律文件对入市路径进行准确界定,且城市与农村两类建设用地依旧分属不同土地交易市场。针对于此,就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存在的制度规范、监督管理、收益分配机制等困境,可通过健全土地确权审核机制、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建立统一城乡用地市场以及扶植产权金融服务平台等路径进行健全,进而进一步规范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张宇豪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3)探索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点;(4)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今后仍需在明晰产权主体、扩大入市范围与强化用途管制、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兴民   顾岳汶  
在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发展依然是共同富裕的痛点和难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依然面临缺乏完善政策支持、开发经营散乱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的困境。为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困境的本质原因,基于产权博弈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招商引资和收益分配阶段,不同产权主体的博弈过程。在此基础上,聚焦镇级统筹模式,从城与村、村与村、户与户等维度剖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地方政府、生产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城与村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有效破解了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布不均而引发的贫富不均问题;(2)从村与村看,以镇级联营公司为抓手,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经营能力,降低了生产企业融资和生产成本;(3)从户与户看,通过统筹收益分配,保障了镇域内群众收益权和发展权大体平衡,实现了户与户之间的利益均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特大城市与平原农区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的"城市病"和农村要素流失造成的"农村病"两者兼有。自2015年初启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兴把试点探索与落实首都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大兴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全面推开、与关联改革配套性不够等问题。以上问题只能依靠深化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来破解,需要在调整规划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机制、深度打通"三块地"改革上有所突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琳琳  王大庆  
在深化改革阶段,探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重新审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实际,辨析各界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分歧,讨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力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接续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下一步应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为核心,保障有地可供、有地能供、利益分配公平、用地市场活跃,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足量、顺利入市,同时做好储备研究,深入研究入市中集体权利、农民权利的内涵与边界,入市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培育发展,入市收益分配的区域差别及绩效差别等问题,以满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探索,但并未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好集体土地资产收益,同时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同时,在土地增值归公和税费义务上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实行同等对待,进而实现同权同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媞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在遵循与国有土地权利平等、坚持土地资源属性、国家干预最小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从"入市"前准备和"入市"后收益分配等两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小青  杨木壮  
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中,在中央提出"入市"之前,部分地区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已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但调研发现,这些做法对"入市"与村镇转型及统筹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罗明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已历时4年,试点探索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全国试点地区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趋势性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丹  薛凯文  
自从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放开已近半年,现实却并未出现预期的市场效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要求市场机制的高度参与,地方政府更应在其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因此,明确政府在入市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保证入市政策延续和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政府、集体和农民收益分配的演化博弈模型,厘清三者利益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府在入市过程中角色定位和收益分配比例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应处主导地位,参与收益分配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应减少入市收益分配获得比例。同时,政府在政策法规层面上均衡集体与农民间收益分配比例,保证收益在集体和农民间公平合理调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剑  陈振涛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正在我国三十三个试点区展开,并在入市主体、入市范围和入市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面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地位缺失,入市范围过窄和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规则不清等问题。在《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修订中,应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定位并明确其特殊规则。增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入市客体,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出让、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价格管制与土地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则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珊  吕美晔  金高峰  曹明霞  
江苏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市场起步早,近年来发展变慢,表现为存量用地减少、新旧政策不衔接、潜在市场有待激发等特征。其主要困境在于内涵界定不清晰、法律法规滞后实践需要;抵押融资困难、指标空间被掠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实施强化省级层面的指导力度、逐级开放金融市场、明晰量化集体资产、鼓励流转创新方式、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等策略,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改革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