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08)
2023(22722)
2022(19351)
2021(17875)
2020(14960)
2019(33973)
2018(33544)
2017(63212)
2016(34760)
2015(38750)
2014(38700)
2013(38025)
2012(35319)
2011(32222)
2010(32438)
2009(29902)
2008(29019)
2007(25999)
2006(23181)
2005(20607)
作者
(103825)
(86856)
(85995)
(81886)
(54809)
(41612)
(38993)
(34151)
(33025)
(30881)
(29513)
(29253)
(27823)
(27457)
(26831)
(26621)
(25686)
(25586)
(24938)
(24866)
(21782)
(21690)
(21221)
(20038)
(19578)
(19260)
(19256)
(19149)
(17678)
(17298)
学科
(152414)
经济(152243)
(94941)
管理(94838)
(71630)
企业(71630)
方法(61569)
数学(53388)
(53381)
数学方法(52737)
中国(40936)
农业(35434)
业经(35050)
地方(34284)
(34198)
(33580)
(27786)
(25602)
贸易(25585)
(24740)
(22866)
理论(22802)
银行(22780)
(22277)
金融(22269)
技术(21956)
(21882)
环境(21846)
(21038)
(20311)
机构
大学(496427)
学院(496216)
(201860)
经济(197595)
管理(188242)
研究(175110)
理学(162247)
理学院(160374)
管理学(157274)
管理学院(156390)
中国(131364)
科学(110339)
(106429)
(100561)
(90601)
(89921)
研究所(81898)
业大(81535)
中心(79997)
农业(78166)
(75203)
财经(71822)
北京(66941)
(65718)
(65435)
师范(64914)
(62925)
经济学(60683)
(59949)
(55221)
基金
项目(337305)
科学(263122)
基金(242882)
研究(241124)
(214863)
国家(213035)
科学基金(180744)
社会(151930)
社会科(143688)
社会科学(143649)
(132865)
基金项目(127937)
自然(118430)
自然科(115697)
自然科学(115664)
自然科学基金(113581)
(111891)
教育(110740)
资助(100281)
编号(97588)
成果(79247)
重点(76172)
(74332)
(73416)
(69442)
课题(68046)
创新(64913)
科研(64780)
国家社会(62771)
计划(62226)
期刊
(229451)
经济(229451)
研究(145252)
中国(102660)
(96574)
学报(88481)
科学(77741)
管理(69049)
(67785)
大学(66638)
农业(65147)
学学(62999)
教育(54875)
(46894)
金融(46894)
技术(43489)
业经(40061)
经济研究(36086)
财经(35250)
(32460)
(30356)
问题(30248)
(26141)
图书(25395)
科技(24513)
技术经济(24281)
业大(23907)
统计(23581)
世界(22765)
理论(22099)
共检索到748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丘永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组织载体,新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9~2016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不平等回归分解、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级财政投入占比、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生产要素投入、制度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首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结构进行不平等分解,并通过全国各省(区、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赖先进  王登礼  
中国各地区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自身因素外,哪些宏观因素与一个地区内的社会组织发展是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2007年-2014年31个省级区域内社会组织及三种主要社会组织类型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论:第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与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城镇化、高等教育因素与社会组织发展不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三,公益文化因素、政府管理因素和社会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成军   张旭   李雷  
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是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后的又一核心议题。为了回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能否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的问题,本文使用2017-2020年浙江省213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4期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对集体经济的增收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确实可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化运营仅在中高收入水平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增收作用,且公司化运营对于人员“政经分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增收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通过提升经营者努力程度与发展产业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鉴于此,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改革,建立并实施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与容错纠错机制,积极探索人员“政经分离”,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力   刘宗志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农地“三权分置”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且主要推动了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增加,非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无明显变化。(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增强了村集体主体地位。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增加地力投资,获得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和集中统一流转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村庄能够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异质性分析表明,“三权分置”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作用对处于城郊的村庄、村干部受教育年限高的村庄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继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同时,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雅璁  王崇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组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件进行梳理,显示出对其服务集体经济的功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治职能和经济功能长期未能有效分离,成员个体权利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民公社解体后缺乏持续的法律供给。今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首要目标,理顺与基层党委、基层自治组织间的关系,注重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保护,构建起完善的私法主体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  
城乡融合发展需关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需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管理不完善、资产流失等困境,为此,需注重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加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  
本文选择中国服务贸易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作为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服务贸易水平提升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对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亦特别重要。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视角,针对性提出指导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贸易全方位创新发展以及强化数字经济建设的可行策略,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雪彬  胡建光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沈超  
“双循环”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高水平开放,而数字经济是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潜在动力。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服务业开放度提升的三重机制基础上,以OECD国家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国别面板样本数据以及我国的省级面板样本数据开展双重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服务业开放度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升级”三重中介路径驱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上述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业开放会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准入难度等产生异质性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方方  
股利分配政策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衡村民现实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合理与否,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过高的股利分配必然会侵蚀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石,给农村基层带来不稳定的隐患。文章以东莞市210个村2011—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Logit模型研究股利分配特别是正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的股利分配具有连续性特点,且正常股利分配受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公益支出占经营纯收入比重、经营总收入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应重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方方  
股利分配政策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衡村民现实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合理与否,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过高的股利分配必然会侵蚀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石,给农村基层带来不稳定的隐患。文章以东莞市210个村2011—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Logit模型研究股利分配特别是正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的股利分配具有连续性特点,且正常股利分配受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公益支出占经营纯收入比重、经营总收入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应重点考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穆亚丽   王浩   杨红强   孔凡斌  
【目的】研究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为推动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评估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机制检验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检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是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的主要路径,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效应更强且边际效益递增,林业经济韧性水平越高,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提升效应越强。2)在不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下,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表现为前期极强的数字红利、中期面临数字化瓶颈、后期效益递增。3)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存在门槛效应,当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时,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跨越第一个阈值后,随着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显著为正。4)除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降水量对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经济韧性,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注重分阶段动态化和差异化提升数字赋能林业经济韧性,与加强经济基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和借助自然禀赋协同提升林业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芦千文  杨义武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制度环境。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越长、村庄治安状况越好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明显;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设置集体股并不能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这启发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结合村庄实际,聚焦跨村“抱团”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优化集体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进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稳固的制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