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2)
- 2023(11309)
- 2022(9182)
- 2021(8660)
- 2020(6684)
- 2019(14765)
- 2018(14414)
- 2017(26749)
- 2016(14698)
- 2015(16438)
- 2014(16649)
- 2013(16232)
- 2012(15197)
- 2011(14310)
- 2010(14618)
- 2009(13455)
- 2008(12678)
- 2007(11782)
- 2006(10929)
- 2005(9852)
- 学科
- 济(82866)
- 经济(82788)
- 农(49273)
- 业(40578)
- 管理(33577)
- 农业(33010)
- 地方(23107)
- 业经(22019)
- 方法(20501)
- 企(20047)
- 企业(20047)
- 中国(19838)
- 数学(17403)
- 数学方法(17261)
- 学(15713)
- 制(14287)
- 发(13466)
- 地方经济(13071)
- 体(12602)
- 农业经济(12561)
- 理论(11109)
- 发展(10844)
- 策(10825)
- 展(10816)
- 财(10720)
- 融(10278)
- 金融(10270)
- 银(10101)
- 银行(10079)
- 及其(10014)
- 机构
- 学院(217676)
- 大学(208307)
- 济(97229)
- 经济(95263)
- 研究(80121)
- 管理(77318)
- 理学(65801)
- 理学院(65108)
- 管理学(64108)
- 管理学院(63720)
- 中国(60825)
- 农(55947)
- 科学(46700)
- 京(43016)
- 农业(42440)
- 所(40519)
- 财(40039)
- 业大(36980)
- 中心(36605)
- 研究所(36525)
- 江(35305)
- 财经(30967)
- 范(30195)
- 师范(29888)
- 经济学(29048)
- 经(27917)
- 院(27808)
- 州(27103)
- 北京(26539)
- 省(26304)
- 基金
- 项目(139725)
- 科学(109388)
- 研究(109277)
- 基金(97593)
- 家(84490)
- 国家(83609)
- 科学基金(70450)
- 社会(69911)
- 社会科(65562)
- 社会科学(65546)
- 省(58222)
- 基金项目(51204)
- 教育(50028)
- 编号(47111)
- 划(46639)
- 自然(40799)
- 自然科(39770)
- 自然科学(39760)
- 自然科学基金(39017)
- 成果(38552)
- 资助(37852)
- 发(33998)
- 课题(33581)
- 农(32233)
- 重点(31818)
- 部(30729)
- 创(28940)
- 国家社会(28924)
- 性(28242)
- 发展(28234)
- 期刊
- 济(126802)
- 经济(126802)
- 研究(66564)
- 农(61980)
- 中国(52116)
- 农业(41586)
- 学报(33795)
- 科学(31616)
- 财(28403)
- 教育(28289)
- 大学(26793)
- 管理(26421)
- 学学(25660)
- 业经(25331)
- 融(23031)
- 金融(23031)
- 技术(21692)
- 业(18816)
- 经济研究(18108)
- 问题(17173)
- 财经(15658)
- 农村(15189)
- 村(15189)
- 农业经济(15099)
- 世界(13978)
- 经(13718)
- 版(12883)
- 经济问题(12457)
- 技术经济(11750)
- 社会(10914)
共检索到345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志豪 何慧丽 徐卫周
认知困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这两类组织均属于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村情相碰撞的产物,但前者偏向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则偏向于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由此形塑了核心生成要素、价值观、组织目标、成员认定、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交易权、法律适用和存续性等特性差异。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把二者混淆的内在机理在于继承集体化时期的认识,面临统分交织下的集体资产边界模糊、法律与实践的衔接困难以及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张力。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强能人、强资产和弱资产这三种常见的农村地域条件而提出相应的关联路径,使其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使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姝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整合不同经营主体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重要趋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之间具备优势互补的先决条件,二者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共进,对于活跃农村经济、优化乡村发展资源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需要建立起二者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其规范、长效运行。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国强
农民集体不是民法意义上的私权主体,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利主体,起到衔接公有制和具体民法制度的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居于“准所有人”地位的管理主体,其功能在于经营管理集体财产,并借助于公权力来弥补其主体功能不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经营管理农民集体的资产,其并没有单独存在的成员,农民集体成员形成的集体意思即约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给集体成员。这种“股份”是成员参加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的依据,而并非个人财产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海
各地兴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制度构造的差异导致两者各有长短,而两者融合恰好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否成为其适格的单位成员、成员入股的劳动力是否为合格的出资、成员惠顾及惠顾返还如何呈现等困惑。实践中普遍采取的"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可以揭示集体和村民所谓的入股兼出租与出资(或发包与出资、借用与出资)双重属性,再将双重属性中的出租(或发包、借用)解读为一种特殊的惠顾。这不仅可以彰显成员惠顾与惠顾返还,还能证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成为适格的单位成员。虽然劳动力入股背离了不得以对本社的债权或以劳务出资的规定,但是只要劳动力入股者对合作社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明确其他成员的连带责任,就能平衡合作社成员与债权人的权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海
各地兴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制度构造的差异导致两者各有长短,而两者融合恰好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否成为其适格的单位成员、成员入股的劳动力是否为合格的出资、成员惠顾及惠顾返还如何呈现等困惑。实践中普遍采取的"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可以揭示集体和村民所谓的入股兼出租与出资(或发包与出资、借用与出资)双重属性,再将双重属性中的出租(或发包、借用)解读为一种特殊的惠顾。这不仅可以彰显成员惠顾与惠顾返还,还能证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成为适格的单位成员。虽然劳动力入股背离了不得以对本社的债权或以劳务出资的规定,但是只要劳动力入股者对合作社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明确其他成员的连带责任,就能平衡合作社成员与债权人的权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丁忠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生性力量。但在实践中,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承担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弱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偏小、脱贫带动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两类主体的扶贫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城口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一方面普遍性地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承接相关政府部门扶贫资源、开展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协商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扶贫资源以入股方式投入当地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并优先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模式既为村"两委"参与市场活动和承接政府扶贫资源提供了有效载体,又较好地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构建激励兼容、多方共赢的长效扶贫机制,是有镜鉴价值的扶贫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悖论 合作原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梅维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民法典》确认其特别法人地位,奠定了未来中国土地改革的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存续期间的先在性、组织职能的双重性、成员资格的封闭性和集体资产的公有性等特别属性,亦正是该特别属性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陷入外延边界不清、组织职能分配不均衡、组织内农民难以受益和面临市场风险等制度困境,亟需进行法律上合理的制度表达。应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并实现“政经分离”,适当剥离公共事业服务职能并强化生产经营性职能,在适度开放集体成员资格的同时设立成员双层结构,承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破产能力,但应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非经营性资产本身从责任财产范围中予以剔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梅维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民法典》确认其特别法人地位,奠定了未来中国土地改革的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存续期间的先在性、组织职能的双重性、成员资格的封闭性和集体资产的公有性等特别属性,亦正是该特别属性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陷入外延边界不清、组织职能分配不均衡、组织内农民难以受益和面临市场风险等制度困境,亟需进行法律上合理的制度表达。应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并实现“政经分离”,适当剥离公共事业服务职能并强化生产经营性职能,在适度开放集体成员资格的同时设立成员双层结构,承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破产能力,但应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非经营性资产本身从责任财产范围中予以剔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星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化转型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发展“集体共富”的中国道路。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是包含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等三层结构的系统综合体,具有增进农民致富本领、农民致富机会、农民致富信念的积极效应。农村集体“三资”需遵循“分类转型”的逻辑,朝着“混合经营-联村抱团-党建引领”的改革方向发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三资”分别采取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产权治理,构建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提升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率;对集体资源性资产进行有效的公共治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中介,实现规模化的资源整合;党建引领集体公益性资产的价值观治理方向,以“党建+”治理格局,强化集体经济公益性的服务功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辉 范志雄
集体经济组织是盘活乡村资源、撬动发展杠杆、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党中央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有序发展。本文从剩余索取权、产权缺失说、制度变迁以及社会学说四个视角对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逻辑进行剖析,探讨了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的内在属性表征和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地方特色优势、基层组织为中心四个方面对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的路径作出研判。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胜忠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形成逻辑、边界和本质规定。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形成是由利益相关者的两次集体选择决定;两次集体选择和交易契约的边界共同决定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边界和经营边界;农民合作社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本文提出了一个"三角型框架",主张运用架构分析方法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并强调"殊途同归"的重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晓东
所有者与交易者的同一性、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及民主管理方式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体现。与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比,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安排与治理机制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往往将股金额度与交易额度相联系;其次,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可以交易;再次,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部治理方面已不再坚持纯粹的"一人一票",许多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合作经济组织在许多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治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治理机制 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祥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市场主体的完全特性,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平等交换所需生产要素,其治理机制也难以应对开放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应当对集体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法治建设,凸显其经济功能、完善集体产权权能,以强化其市场主体地位;探索构建集体资产股权自由流转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提高要素流动性和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其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建立多元资本共治下的股东治理机制、推动经营管理机制市场化、创建反映不同主体利益联结关系的收益分配机制,以推进其治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洋 王雪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辟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在现实运行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困境,应探索和推广多种稳健经营模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队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政策体系。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共同富裕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体回归何以可能?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逻辑
农村集体收益分配中的行政嵌入及其实践逻辑——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考察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基于成都市温江区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调研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关键要义、逻辑分析及现实进路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争议的多元化解路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路径与方案设计
中国农民合作社变异的经济逻辑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共同富裕:逻辑关联、实践过程与路径选择——基于“战旗道路”的经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