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1)
- 2023(15858)
- 2022(12976)
- 2021(12312)
- 2020(10218)
- 2019(23319)
- 2018(23288)
- 2017(44310)
- 2016(23770)
- 2015(26964)
- 2014(26883)
- 2013(25898)
- 2012(23658)
- 2011(21158)
- 2010(21282)
- 2009(19288)
- 2008(18687)
- 2007(16708)
- 2006(14514)
- 2005(12615)
- 学科
- 济(95884)
- 经济(95766)
- 业(68768)
- 管理(64772)
- 农(51052)
- 企(47865)
- 企业(47865)
- 方法(41584)
- 数学(36704)
- 数学方法(35984)
- 农业(33977)
- 业经(26092)
- 中国(25513)
- 财(22733)
- 地方(19764)
- 制(19683)
- 学(19675)
- 理论(16330)
- 贸(15744)
- 贸易(15737)
- 技术(15517)
- 易(15345)
- 体(15152)
- 发(14290)
- 银(14085)
- 银行(14038)
- 策(13933)
- 融(13627)
- 金融(13620)
- 和(13545)
- 机构
- 学院(331273)
- 大学(326780)
- 济(130067)
- 经济(127239)
- 管理(127203)
- 理学(110281)
- 研究(109338)
- 理学院(109142)
- 管理学(106782)
- 管理学院(106211)
- 中国(83326)
- 农(74336)
- 科学(69076)
- 京(68565)
- 财(58292)
- 农业(57581)
- 业大(57462)
- 所(54408)
- 中心(52783)
- 江(50840)
- 研究所(49577)
- 财经(45986)
- 范(42977)
- 师范(42380)
- 经(42025)
- 北京(41945)
- 州(39922)
- 院(39710)
- 经济学(38551)
- 技术(37953)
- 基金
- 项目(230105)
- 科学(180597)
- 研究(168149)
- 基金(165237)
- 家(145526)
- 国家(144261)
- 科学基金(123504)
- 社会(104985)
- 社会科(99012)
- 社会科学(98983)
- 省(92430)
- 基金项目(86766)
- 自然(80752)
- 自然科(78903)
- 自然科学(78880)
- 教育(78246)
- 自然科学基金(77428)
- 划(76929)
- 编号(69569)
- 资助(67823)
- 成果(55855)
- 重点(52074)
- 部(50523)
- 发(50141)
- 课题(48379)
- 创(48338)
- 创新(45148)
- 科研(44376)
- 国家社会(43148)
- 教育部(42728)
- 期刊
- 济(145671)
- 经济(145671)
- 研究(90490)
- 农(75603)
- 中国(70926)
- 学报(56160)
- 农业(51476)
- 科学(50350)
- 管理(45165)
- 财(44569)
- 大学(44014)
- 学学(41646)
- 教育(40178)
- 技术(32167)
- 业经(30493)
- 融(29600)
- 金融(29600)
- 业(24951)
- 财经(21949)
- 经济研究(21312)
- 问题(19853)
- 版(18957)
- 经(18869)
- 业大(16391)
- 科技(16014)
- 统计(15820)
- 图书(15790)
- 技术经济(15611)
- 农村(15446)
- 村(15446)
共检索到48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影影 赵凯 孙晶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效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以北京、成都、重庆及天津等四个典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切入点,分析评价各个模式的优点、缺点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激励的新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产权激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润秋 高松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陈利洪 张梦琳 镇风华
研究目的: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方法:以产权让渡及市场化为视角,采用矩阵分类法划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剖析不同流转模式特征与演进路径。研究结果:基于本研究视角可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划分为6种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征、运行条件、优缺点及收益分配格局,且其存在关联并遵循一定的演进规律。研究结论:规范市场下农地发展权及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是当前改革的方向,需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地发展权相关规定;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流转模式及类型,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循序渐进推进流转改革与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关键词:
土地管理 集体建设用地 模式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迎春 尹君 张贵军 王彦魁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范围、形成过程、社会功能以及流转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转权模式与保权模式两种流转模式制度创新思路,提出了选择转权模式作为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 转权模式 保权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会广 陈利根 马秀鹏 刘沫含
基于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地方制度特征研究发现:各地模式的最大不同正是在于市场替代政府或政府替代市场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多样化的地方制度特征。目前地方制度安排对将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集体建设用地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切实赋予农民参与工业化的土地权利并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预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满明俊
探索改革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演化路径,总结提炼了部分省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动向,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亚莉 吴群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但自发、隐性流转早已存在。本文从政府失灵视角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进行论述,详细分析了政府失灵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表现以及形成机理,最后基于政府失灵视角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建议,即建立健康、有序的流转市场是解决政府失灵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政府失灵 土地市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实 张锦洪
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具有权利启蒙作用,能够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提高集体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效率。但是,与城市土地的产权登记相比,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主要原因在于集体土地因为农业的弱质化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集体土地的流转,必须在积极推进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产权整合,集聚集体土地的经济激励,同时弱化集体土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步还原集体土地的要素属性,发挥市场对土地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集体土地流转 土地产权登记 经济激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晶晶 张坤 魏朝富
重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和"地票"的实质都是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但两者在运行程序和增值收益分配上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挂钩与"地票"的区别在于:(1)挂钩中耕地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式,而"地票"是采取"先补后占"的方式,"地票"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2)挂钩指标只能是小范围的置换,不能突破项目区的范围,而"地票"指标能够大范围、远距离的置换,其落地范围受限小、城市建设用地更集中、布局更优化、对于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有效;(3)挂钩收益分配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组织和当地政府,而"地票"收益主要是在农民和集体组织之间分配。因此,增减挂钩可以说是"地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农村建设用地三种流转模式,指出国有化流转模式弱化了农村集体组织的经济权利,提高了农民的土地收益,但农民只能一次性获得财产所有权转移的回报;乡村集体主导的流转模式强化了集体组织的经济地位,农民获得的收益较低;农民个人为主体的流转,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农民可以获得充分的土地收益,但缺乏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本文认为,要实现三种流转模式下农民土地收益的均等,必须统筹城乡土地市场,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海英 赵德余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上海以及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十分普遍 ,这是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对非农建设土地需求急剧上升的结果。但是上海以及其他省份非农建设用地在流转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要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在于从法律制度以及管理上强化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土地产权的行为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元胜
完善的产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是权利主体资本化其权利的主要体现,能够充分兼顾流转参与主体的利益。双重稀缺性、产权的可交易性以及产权的细分性,能促进产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的完善、土地权利的平等以及产权实施能力的增强是完善产权流转价格形成的有效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我国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基本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乡村办企业、自己用土地”的模式,转变为产业用地流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模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和工业化方式进步在用地方式上的表现。适应农村工业化方式转型,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基本保证,也是在发达地区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宝敏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构建了新的投融资体制。研究结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城郊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以宅基地换房” 土地 资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