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1)
- 2023(9548)
- 2022(7609)
- 2021(7415)
- 2020(6003)
- 2019(13740)
- 2018(13978)
- 2017(26171)
- 2016(14326)
- 2015(16325)
- 2014(16545)
- 2013(15812)
- 2012(14434)
- 2011(13195)
- 2010(13705)
- 2009(12539)
- 2008(12176)
- 2007(11311)
- 2006(10004)
- 2005(8863)
- 学科
- 济(60490)
- 经济(60427)
- 农(49232)
- 业(43039)
- 管理(34352)
- 农业(32810)
- 方法(22941)
- 企(22646)
- 企业(22646)
- 数学(20683)
- 数学方法(20165)
- 业经(19112)
- 中国(16730)
- 地方(13807)
- 制(13022)
- 农业经济(12463)
- 学(11583)
- 发(11563)
- 财(10708)
- 体(10578)
- 理论(10222)
- 策(10019)
- 村(9595)
- 农村(9575)
- 发展(9435)
- 展(9421)
- 土地(8875)
- 银(8826)
- 银行(8805)
- 建设(8784)
- 机构
- 学院(201709)
- 大学(194072)
- 济(77618)
- 管理(76750)
- 经济(75753)
- 研究(67039)
- 理学(65971)
- 理学院(65326)
- 管理学(63772)
- 管理学院(63447)
- 农(56362)
- 中国(52939)
- 农业(42992)
- 科学(42315)
- 京(41493)
- 业大(38839)
- 所(33742)
- 财(33398)
- 中心(32859)
- 江(32769)
- 研究所(30526)
- 农业大学(26954)
- 范(26781)
- 师范(26463)
- 州(25637)
- 财经(25459)
- 北京(25327)
- 省(24487)
- 技术(24415)
- 院(23622)
- 基金
- 项目(134725)
- 科学(104932)
- 研究(101726)
- 基金(94085)
- 家(82128)
- 国家(81322)
- 科学基金(69315)
- 社会(62089)
- 社会科(58209)
- 社会科学(58194)
- 省(56630)
- 基金项目(49317)
- 教育(47044)
- 划(45514)
- 编号(45023)
- 自然(44082)
- 自然科(43056)
- 自然科学(43048)
- 自然科学基金(42224)
- 资助(38443)
- 成果(35871)
- 农(32075)
- 课题(31284)
- 重点(30139)
- 发(30081)
- 部(28974)
- 创(27878)
- 创新(25964)
- 年(25407)
- 科研(25240)
- 期刊
- 济(95713)
- 经济(95713)
- 农(62215)
- 研究(54370)
- 中国(50533)
- 农业(42276)
- 学报(33634)
- 科学(30776)
- 教育(27958)
- 大学(26764)
- 学学(25299)
- 管理(25079)
- 财(24176)
- 业经(23418)
- 技术(21143)
- 融(19876)
- 金融(19876)
- 业(19560)
- 农业经济(14767)
- 农村(14460)
- 村(14460)
- 版(13242)
- 问题(13218)
- 经济研究(12095)
- 财经(11612)
- 业大(11189)
- 统计(10741)
- 世界(10443)
- 图书(10091)
- 经济问题(10086)
共检索到309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润秋 高松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影影 赵凯 孙晶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效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以北京、成都、重庆及天津等四个典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切入点,分析评价各个模式的优点、缺点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激励的新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产权激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关键词:
土地管理 集体建设用地 模式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迎春 尹君 张贵军 王彦魁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范围、形成过程、社会功能以及流转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转权模式与保权模式两种流转模式制度创新思路,提出了选择转权模式作为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 转权模式 保权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满明俊
探索改革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演化路径,总结提炼了部分省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动向,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实 张锦洪
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具有权利启蒙作用,能够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提高集体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效率。但是,与城市土地的产权登记相比,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主要原因在于集体土地因为农业的弱质化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集体土地的流转,必须在积极推进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产权整合,集聚集体土地的经济激励,同时弱化集体土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步还原集体土地的要素属性,发挥市场对土地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集体土地流转 土地产权登记 经济激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我国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基本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乡村办企业、自己用土地”的模式,转变为产业用地流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模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和工业化方式进步在用地方式上的表现。适应农村工业化方式转型,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基本保证,也是在发达地区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宝敏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构建了新的投融资体制。研究结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城郊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以宅基地换房” 土地 资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会广 陈利根 马秀鹏 刘沫含
基于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地方制度特征研究发现:各地模式的最大不同正是在于市场替代政府或政府替代市场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多样化的地方制度特征。目前地方制度安排对将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集体建设用地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切实赋予农民参与工业化的土地权利并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预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陈利洪 张梦琳 镇风华
研究目的: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方法:以产权让渡及市场化为视角,采用矩阵分类法划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剖析不同流转模式特征与演进路径。研究结果:基于本研究视角可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划分为6种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征、运行条件、优缺点及收益分配格局,且其存在关联并遵循一定的演进规律。研究结论:规范市场下农地发展权及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是当前改革的方向,需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地发展权相关规定;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流转模式及类型,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循序渐进推进流转改革与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媛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且已形成一系列典型模式与经验。本文拟以天津宅基地换房、成都农权交易所、嘉兴两分两换、宣城农屋贷款模式为典型案例,分析各自的模式背景、结构、绩效。以期找到有益的启示与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牛海鹏 李明秋 王宝山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文章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的条件、要求和理论依据,提出并阐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一进入市场的"双轨制"和直接进入市场的"三方制"模式。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 市场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 宫义飞
当前,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引起了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力。而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用途有严格的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无法自由流转的现状加剧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的供需矛盾。实际上,土地制度供给的功能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资本化模式运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然而该模式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完全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资本化。本文认为,要使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运行流通,应从立法和执行操作中寻找答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爱林
“苏州模式”具有范围的特定性、对象的特殊性、使用的有偿性、流转的规范性等特点。从苏州实际运作的情况看,所谓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指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通过有偿、有限期转让、出租等方式引起土地使用权属转移或实际使用人发生变更的行为。也就是易主、易位、易用三个方面。流转的标的不是所有的建设用地,而是农村集体土地中已经依法办理过使用手续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不是农用地,也不包括业已使用且仍属非法使用的任何建设用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婷 张安录 邓松林
基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农户分化、政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收费以及流转的价格制定等因素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54.55%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有45.45%的农户不愿意流转。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受到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兼业程度、政府收取管理费用、政府在再次流转过程中收取增值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不一样。兼业程度、受教育程度均始终正向影响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而政府在流转过程中收取再次流转增值税、农户是否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