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3)
- 2023(13762)
- 2022(11324)
- 2021(10699)
- 2020(8326)
- 2019(18688)
- 2018(18623)
- 2017(34177)
- 2016(18977)
- 2015(21150)
- 2014(21392)
- 2013(20761)
- 2012(19838)
- 2011(18297)
- 2010(19008)
- 2009(17388)
- 2008(17026)
- 2007(15866)
- 2006(14522)
- 2005(13415)
- 学科
- 济(78179)
- 经济(78083)
- 业(52918)
- 农(50860)
- 管理(45861)
- 农业(33974)
- 企(29469)
- 企业(29469)
- 中国(28770)
- 地方(25631)
- 业经(22752)
- 方法(19145)
- 制(18249)
- 发(16422)
- 财(16148)
- 数学(15965)
- 数学方法(15727)
- 银(15539)
- 银行(15520)
- 学(15388)
- 行(15171)
- 融(14816)
- 金融(14809)
- 策(14482)
- 贸(13544)
- 贸易(13526)
- 易(13052)
- 体(12943)
- 发展(12864)
- 农业经济(12844)
- 机构
- 学院(265590)
- 大学(257375)
- 济(108180)
- 经济(105425)
- 研究(99928)
- 管理(95275)
- 理学(79064)
- 中国(78858)
- 理学院(78124)
- 管理学(76789)
- 管理学院(76285)
- 农(63202)
- 科学(58954)
- 京(56877)
- 所(50856)
- 财(50657)
- 农业(48022)
- 中心(47137)
- 江(46310)
- 研究所(45308)
- 业大(43487)
- 范(39191)
- 师范(38789)
- 财经(37007)
- 州(36564)
- 北京(36231)
- 院(35728)
- 省(35371)
- 经(33349)
- 技术(31983)
- 基金
- 项目(166037)
- 研究(131291)
- 科学(129140)
- 基金(113612)
- 家(98078)
- 国家(97003)
- 科学基金(81522)
- 社会(80214)
- 社会科(75290)
- 社会科学(75277)
- 省(69104)
- 教育(60069)
- 基金项目(58689)
- 编号(58068)
- 划(56359)
- 成果(48985)
- 自然(48269)
- 自然科(47023)
- 自然科学(47014)
- 自然科学基金(46116)
- 资助(45330)
- 发(42656)
- 课题(42112)
- 重点(37695)
- 部(36061)
- 发展(35066)
- 年(34845)
- 农(34642)
- 展(34467)
- 创(34379)
共检索到445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孟庆国 刘文勇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和归纳法,从纵向层级和地方多元创新、部门横向协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态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政策演变经历了6个阶段,不同时期政策驱动力和政策目标有差别。(2)经济利益和社会矛盾打破了原有封闭性政策的平衡,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义政策创新促使形成新的政策均衡,自上而下的科层治理扩大新政策的均衡效应,两条路径往复循环促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调与政策执行效果也深刻影响政策进程。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冬银
作为全国15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按照明确入市规模、优化项目布局、创新构建入市主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和健全政策机制配套的工作思路,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了土地入市,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2016年底,郫都区已完成25宗农村集体建设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冬银
作为全国15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按照明确入市规模、优化项目布局、创新构建入市主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和健全政策机制配套的工作思路,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了土地入市,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2016年底,郫都区已完成25宗农村集体建设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丁琳琳
从1995年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至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已探索实践了20年,虽然尚未取得全局性、本质上的突破,但改革基本是沿着既定方向不断深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无疑是我国土地政策的一项重大改变,其驱动力既有内生性,又有显著的外部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内生性第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封闭性,引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的利益冲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全面推开、与关联改革配套性不够等问题。以上问题只能依靠深化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来破解,需要在调整规划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机制、深度打通"三块地"改革上有所突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特大城市与平原农区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的"城市病"和农村要素流失造成的"农村病"两者兼有。自2015年初启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兴把试点探索与落实首都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大兴方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探索,但并未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好集体土地资产收益,同时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同时,在土地增值归公和税费义务上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实行同等对待,进而实现同权同价。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收益分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琳琳 王大庆
在深化改革阶段,探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重新审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实际,辨析各界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分歧,讨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力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接续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下一步应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为核心,保障有地可供、有地能供、利益分配公平、用地市场活跃,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足量、顺利入市,同时做好储备研究,深入研究入市中集体权利、农民权利的内涵与边界,入市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培育发展,入市收益分配的区域差别及绩效差别等问题,以满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媞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在遵循与国有土地权利平等、坚持土地资源属性、国家干预最小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从"入市"前准备和"入市"后收益分配等两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小青 杨木壮
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中,在中央提出"入市"之前,部分地区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已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但调研发现,这些做法对"入市"与村镇转型及统筹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罗明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已历时4年,试点探索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全国试点地区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趋势性问题。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龙开胜
本文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和制度保障,今后须从处理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合理设置入市方案条件、加强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等方面,提升“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强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艳平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要求,集体土地的隐性流转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只能通过征收为国有的方式上市流通,理论界褒贬不一,但赞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者居多。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背景,结合典型理论和实践中的试点模式,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