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8)
- 2023(18949)
- 2022(16155)
- 2021(15291)
- 2020(12435)
- 2019(28579)
- 2018(28219)
- 2017(53945)
- 2016(29518)
- 2015(33241)
- 2014(33179)
- 2013(32213)
- 2012(29707)
- 2011(26730)
- 2010(26720)
- 2009(24433)
- 2008(23730)
- 2007(20884)
- 2006(18523)
- 2005(15902)
- 学科
- 济(117591)
- 经济(117448)
- 业(82323)
- 管理(79357)
- 企(60241)
- 企业(60241)
- 农(52551)
- 方法(50643)
- 数学(43927)
- 数学方法(43273)
- 农业(34988)
- 中国(30784)
- 业经(30336)
- 财(28520)
- 学(26575)
- 地方(26128)
- 制(23352)
- 贸(19843)
- 贸易(19834)
- 理论(19550)
- 易(19243)
- 环境(18076)
- 技术(17691)
- 体(17550)
- 和(17385)
- 银(17283)
- 银行(17224)
- 务(16995)
- 财务(16912)
- 财务管理(16865)
- 机构
- 学院(415725)
- 大学(413662)
- 济(161343)
- 管理(160706)
- 经济(157770)
- 研究(141007)
- 理学(139764)
- 理学院(138158)
- 管理学(135457)
- 管理学院(134715)
- 中国(104224)
- 科学(90021)
- 京(87695)
- 农(84684)
- 财(71993)
- 所(71069)
- 业大(68543)
- 农业(65391)
- 研究所(65200)
- 中心(64934)
- 江(61767)
- 财经(57905)
- 范(57093)
- 师范(56481)
- 北京(54381)
- 经(52908)
- 院(51288)
- 州(49659)
- 经济学(47532)
- 师范大学(45398)
- 基金
- 项目(291032)
- 科学(228191)
- 研究(213426)
- 基金(209366)
- 家(183740)
- 国家(182156)
- 科学基金(155303)
- 社会(132911)
- 社会科(125370)
- 社会科学(125336)
- 省(114714)
- 基金项目(110957)
- 自然(100870)
- 自然科(98482)
- 自然科学(98452)
- 教育(98275)
- 自然科学基金(96634)
- 划(96537)
- 编号(88374)
- 资助(85028)
- 成果(71661)
- 重点(65646)
- 部(63938)
- 发(62916)
- 课题(61136)
- 创(60201)
- 创新(56173)
- 科研(55515)
- 国家社会(54467)
- 教育部(54140)
- 期刊
- 济(179137)
- 经济(179137)
- 研究(117448)
- 农(83388)
- 中国(80466)
- 学报(70945)
- 科学(64250)
- 农业(56740)
- 管理(55741)
- 大学(54242)
- 财(53591)
- 学学(51365)
- 教育(49278)
- 技术(36631)
- 融(35262)
- 金融(35262)
- 业经(34426)
- 业(27209)
- 财经(27113)
- 经济研究(26127)
- 问题(24492)
- 经(23188)
- 版(23048)
- 图书(20390)
- 科技(20366)
- 业大(19828)
- 资源(19234)
- 技术经济(19002)
- 理论(18446)
- 现代(18133)
共检索到603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琰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琰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兰娇 张安录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发育情况。研究方法:加权平均法、调研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水平分别为0.5571和0.5116;二者对应综合集体土地价格水平分别为2631.99元/m~2和851.17元/m~2。研究结论:(1)从市场培育环境看,珠三角地区治理结构和市场配置更具优势,长三角地区农村土地市场是一种混合层级制的市场形态,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形态;(2)珠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比长三角地区略高,但是土地综合价格水平却比长三角地区高出很多,珠三角地区农村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清 刘海超
调解优先是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现象。文章从国家建设的视角指出,社会纠纷多样性、正式文书的缺失、判决难以执行等,促使后发型国家积极发挥自主性,采取工具主义导向的调解优先策略,以巩固基础性权力。一方面,调解优先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了调解员的专职化,克服了兼职化的弱点;另一方面,以强调情感动员的柔性方式弥补了国家法律的不足,有助于国家意志深入人心。文章以珠三角地区D镇为案例,认为调解优先是后发型国家建设路径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具体体现,分析了调解优先的形成逻辑与实现机制,为深化现代国家尤其是后发型国家如何建立和巩固基础性权力提供借鉴与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俊平 胡月明 章汉武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亟需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法,探讨了中山市调研各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省—城乡"二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协调好"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关系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农民 权益 中山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只有在农业哺育出非农产业后,才会提出反哺农业问题。哺育和反哺的不对称导致城乡差距的扩大。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内容主要涉及反哺收入和反哺要素两个方面。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初期阶段是工业起主导作用,进入全面反哺农业和农村阶段则需要城市起主导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会突破乡镇范围,实施的中心需要转到县级政府。政府实施反哺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关键词:
工业 城市 反哺 农业 农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由于多样化的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得多种多样,是制度变迁研究的核心议题。发达地区农村的地权变革实践超出现行提倡地权个体化的土地法律和政策范围,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实证研究表明典型发达地区农村普遍经历了地权"再集体化"变革的过程。不同地方由于条件不同,村社集体统合农地的主体也不同。北京农村表现为村级公司统合,珠三角农村表现为合作社统合,苏南农村表现为政府统合,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地权关系和地权统合机制。这一变革具有综合性的效应,表现为提升农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地权再集体化的形成需要多重必要条件,其中:集体土地所有制是制度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的宪法意义上的土地制度;村庄内部"结平衡账"是治理基础,治理机制的优化促使农民普遍接受地权集体化;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政治空间,推动着有效的制度创新不断扩散。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充分汲取发达地区经验,审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地权个体化改革的问题,从强化集体土地所有制、落实集体所有权层面找到完善农地制度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玲玲 张仁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金融危机倒逼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全国经济普查的微观数据,利用DEA模型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前沿技术进步趋势放缓,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规模效率超越"倒U型"顶点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对非珠三角地区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非珠三角地区,以寻求较低的成本和相对有效的规模效率,企业开始面临规模效率下降带来的创新效率提升瓶颈。在此过程中,非技术创新的作用开始凸显,企业需要对组织方式、销售策略等非技术因素进行改进和升级,以实现企业创新维度的新突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基层治理及农民与国家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如以“股权量化”与“政经分离”为主要方向,一定程度上虽有利于缓解利益分配矛盾与代理人寻租困境,但珠三角多地经验表明: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困境,还可能诱发更复杂的基层治理效应。其深层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统筹能力的式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虚化、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剥离、集体土地经营权的锁定以及股份合作制与集体经济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矛盾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强化集体统筹能力的基层有效治理思路替代“重分轻统”的产权改革思路,构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新时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实践探寻其科学发展路径和高效运行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现实背景,梳理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仍然面临基础薄弱、目标偏离和运营低效“三重困境”。其次,结合经济增长理论、社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重困境”的逻辑根源,推演破解“三重困境”的理论假说。然后,运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实施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实践案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按照“设立企业法人—村企功能分离—治理机制调整”的思路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能够有效破解“三重困境”,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张宇豪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3)探索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点;(4)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今后仍需在明晰产权主体、扩大入市范围与强化用途管制、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龚丽钧 杨忍 杨帆
文章构建了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珠三角地区乡村土地资本化各阶段中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特征与传导机制,并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过程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土地资本化是产权主体通过出让、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过程,核心是集体土地产权的流动性与增值性。(2)珠三角地区农村土地资本化过程大致经历以集体内部经营为主转变为以出租为主,再到多元方式并存的土地资本化形式。其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分散布局向分散、破碎、低效、蔓延的乡村工业格局转变,最终逐渐走向集中的乡村多元经济空间形态。(3)农村土地资本化是黄龙村经济空间重构的核心环节也是重要驱动力。在以土地出租为主到土地出让与出租并存的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土地的资本价值重新活化,同时促进低端集聚的乡村工业空间向绿色高质量的乡村多元经济空间重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继亮 李录堂
本文沿着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分析前提——根源和症结——化解逻辑与对策这样一个思路,从城中村改造中集体资产功能重新分类和定位的角度,分析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及其根源。认为要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关键,社会保障是前提,就业居住是目标。最后提出了化解逻辑和对策。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集体资产 功能分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祝功武
认为随着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涝渍已成为其各个城市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的地形和暴雨特征、土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地表水文响应、珠三角历史上处置渍水的经验以及国际上整治城市涝渍的通行方法;提出了依托基塘,利用地下空间,构筑珠三角城市的"临时囤水系统",以缓解该地区城市的涝渍。
关键词:
珠三角 水塘 囤水系统 城市涝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