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6)
- 2023(19654)
- 2022(16967)
- 2021(15729)
- 2020(13371)
- 2019(30733)
- 2018(30695)
- 2017(58972)
- 2016(32331)
- 2015(36768)
- 2014(37229)
- 2013(36900)
- 2012(34308)
- 2011(31331)
- 2010(31761)
- 2009(29768)
- 2008(29294)
- 2007(26494)
- 2006(23661)
- 2005(21213)
- 学科
- 济(146035)
- 经济(145865)
- 管理(91891)
- 业(91513)
- 企(69372)
- 企业(69372)
- 方法(57673)
- 农(53125)
- 数学(50090)
- 数学方法(49540)
- 中国(35584)
- 农业(35079)
- 财(34596)
- 业经(33373)
- 学(31870)
- 地方(31052)
- 制(29300)
- 贸(23551)
- 贸易(23540)
- 易(22782)
- 银(21699)
- 银行(21634)
- 理论(21258)
- 体(21188)
- 融(20864)
- 金融(20855)
- 行(20630)
- 环境(20527)
- 务(20472)
- 财务(20383)
- 机构
- 学院(470764)
- 大学(470501)
- 济(193901)
- 经济(189610)
- 管理(180133)
- 研究(163398)
- 理学(154501)
- 理学院(152752)
- 管理学(150096)
- 管理学院(149265)
- 中国(125056)
- 科学(101161)
- 京(100841)
- 农(92930)
- 财(89277)
- 所(84274)
- 研究所(76286)
- 中心(75280)
- 业大(74814)
- 江(72705)
- 农业(72084)
- 财经(70129)
- 北京(63685)
- 经(63403)
- 范(61785)
- 师范(61176)
- 院(58260)
- 经济学(58170)
- 州(57523)
- 经济学院(52108)
- 基金
- 项目(310937)
- 科学(242609)
- 研究(227307)
- 基金(223455)
- 家(195072)
- 国家(193409)
- 科学基金(164319)
- 社会(142338)
- 社会科(134522)
- 社会科学(134483)
- 省(122421)
- 基金项目(118567)
- 自然(105938)
- 教育(103845)
- 自然科(103346)
- 自然科学(103320)
- 划(102241)
- 自然科学基金(101462)
- 编号(93951)
- 资助(91749)
- 成果(77322)
- 重点(69782)
- 部(68648)
- 发(66933)
- 课题(64987)
- 创(63462)
- 创新(59337)
- 科研(59072)
- 教育部(58144)
- 国家社会(58130)
- 期刊
- 济(225015)
- 经济(225015)
- 研究(141187)
- 中国(98032)
- 农(89811)
- 学报(78077)
- 科学(70696)
- 财(69295)
- 管理(64166)
- 农业(60146)
- 大学(58936)
- 学学(55823)
- 教育(50736)
- 融(47747)
- 金融(47747)
- 技术(41150)
- 业经(38158)
- 财经(34861)
- 经济研究(34164)
- 经(29825)
- 问题(29751)
- 业(29667)
- 版(24506)
- 技术经济(23817)
- 理论(22522)
- 图书(22118)
- 世界(21948)
- 科技(21759)
- 现代(21116)
- 统计(20718)
共检索到715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继道 卢新海
研究目的:对土地存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和绩效进行分析,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存贷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源于当事人对外部利润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创新的同意一致性,制度的成功运行在于其满足农民集体行动的逻辑。研究结论:土地存贷合作社是符合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发展方向的一种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欧胜彬 陈利根
研究目的:本文以公共政策阶段启发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发源于安徽的"家庭承包制"和广西的"互换并地"两个典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上述两个案例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均属于自下而上,具有自发性、自愿性,公众参与度很高,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显著作用。但是,前者具有广泛性,处于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后者具有局部性,处于公共政策执行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具有公众参与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农民 公共政策 制度绩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脉伏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产生的。政府为了获得信用社制度之外所不能获得的利益,供给了信用社制度,并且以政府自己信誉和组织成本投资于信用社,成为信用社的投资人。政府在供给信用社制度之后,成功地控制了信用社,政府对信用社控制的成功在于社员从信用社退出的成本高昂,信用社的政府产权深深地影响着信用社制度的演进。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政府信誉 制度变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建设用地流转 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华 马璐璐 张金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从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研究发现:"共同共有"无法解决产权主体"虚化"、"委托代理"以及产权的非排他性等问题,因此绩效低下;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土地配置低效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也制约着"共有私用"绩效的优化。而"按份共有"的产权模式具有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理、风险规避以及交易费用低等优势,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模式。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产权安排 制度经济学 共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伟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分析,在对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实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4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股份合作制 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辉 金子健
促成农民合作是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村庄有效治理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自主治理理论和社会连带理论,构建农民合作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浙江何斯路村草根休闲合作社的案例实践,解析农民合作的发生机制和演进逻辑。研究发现,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可通过自主治理实现村庄集体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并在连带机制的作用下,使合作效益扩散,产生强化经济合作和激发治理合作的连带效应。其中,纵向的组织能力和横向的乡土要素是开展自主治理和产生连带效应的基础性构件,连带机制对自主治理具有依附性,两者互动的本质是村庄公共合作议题从失语到再造的过程。自主治理和社会连带共同形塑了农民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并催生了异质化农民群体进行深度合作的可能性,为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践效能提供了可行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炎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法经济学 家庭承包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麟
1.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自农村,曾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但由于还没有在建立现代土地制度上着力,农村经济迄今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也难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邛崃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课题组
邛崃市以“土地整理”为契机,通过“土地整理”实现了成都市土地的“占补”平衡,解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并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城市远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即土地整理、要素积聚、治理创新、产业发展、社区重构模式,在成都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城市远郊 土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贝 严雪文 王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求主要表现为:中小工业对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建设用地的住房需求。两类需求体现了生产要素组合、效用均衡、需求价格反向变动等市场经济规律。从内部结构看,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区域环境和法律政策三者以交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这两类需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运凤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特色。内容包括:一是从制度需求角度分析了供销社从合作制——集体所有制——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作制的历史变迁,认为这种变迁有其客观性和需求基础;二是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了供销社在改革开放以后制度供给的滞后和非均衡,认为这种制度非均衡制约着供销社改革的进程,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三是论述了制度创新主体转换中供销社制度创新的特色,认为主体转换的过程使供销社制度变迁呈现渐进式和多种模式的并存,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最后,供销社制度变迁的方式为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从总体上看,这种制度变迁的方式有助于制度变迁的良性演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有真 王继权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 ,贯彻“三性”原则 ;有利于改善合约关系 ,降低交易费用 ;有利于控制“内部人控制” ,优化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