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8)
2023(6047)
2022(4864)
2021(4685)
2020(3621)
2019(8226)
2018(8100)
2017(15224)
2016(8334)
2015(9239)
2014(8893)
2013(8680)
2012(7942)
2011(7490)
2010(7500)
2009(6949)
2008(6809)
2007(6416)
2006(5917)
2005(5156)
作者
(23256)
(20253)
(19522)
(18492)
(11958)
(9592)
(8857)
(7667)
(7648)
(7141)
(6692)
(6612)
(6188)
(6132)
(6078)
(5811)
(5762)
(5753)
(5464)
(5369)
(5035)
(4997)
(4745)
(4731)
(4708)
(4599)
(4476)
(4152)
(4108)
(4068)
学科
(48790)
(33903)
经济(33869)
农业(32913)
(32090)
管理(16337)
业经(16318)
农业经济(12276)
(10852)
企业(10852)
(9411)
农村(9394)
(9377)
中国(8910)
方法(8334)
发展(8209)
(8195)
地方(7952)
(7446)
收入(7412)
建设(7317)
数学(7131)
土地(7079)
(7021)
数学方法(7011)
及其(6809)
分配(6806)
(6590)
劳动(6590)
理论(6456)
机构
学院(119337)
大学(112548)
管理(45877)
(45774)
经济(44757)
(44298)
理学(39742)
理学院(39331)
研究(38880)
管理学(38636)
管理学院(38439)
农业(33233)
中国(30586)
业大(26053)
科学(23736)
(22929)
农业大学(20399)
中心(20172)
(19346)
(19120)
(18332)
(17669)
师范(17528)
研究所(17445)
经济管理(15642)
(15593)
(15513)
(14804)
财经(14320)
(13702)
基金
项目(79804)
研究(64710)
科学(62216)
基金(55426)
(47607)
国家(46955)
科学基金(40129)
社会(40090)
社会科(37270)
社会科学(37262)
(34203)
编号(30867)
基金项目(29888)
教育(28727)
(27387)
(26449)
成果(25277)
自然(23384)
自然科(22813)
自然科学(22809)
自然科学基金(22418)
资助(20548)
课题(19335)
(18589)
(17304)
重点(17249)
(16717)
(16518)
(16504)
国家社会(16322)
期刊
(59697)
经济(59697)
(53385)
农业(36412)
中国(30450)
研究(30317)
学报(20645)
业经(18534)
科学(17847)
教育(17153)
大学(16338)
(15517)
学学(15464)
农业经济(14348)
农村(13494)
(13494)
(12911)
金融(12911)
(12693)
技术(10013)
(9651)
管理(9579)
农村经济(9074)
问题(8994)
图书(8803)
社会(8053)
世界(8020)
经济问题(7597)
社会科(7575)
社会科学(7575)
共检索到181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丽娟  樊振佳  
在信息社会,信息问题始终存在,关注农村儿童的信息分化、减轻儿童信息困境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的隔代抚养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在中国农村更是普遍存在。农村儿童受抚养模式及祖辈的影响,常遇到多种信息困境,但对该群体信息困境的研究相对缺乏。围绕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困境,文章提出4个研究问题,探究该群体面临的信息困境现状、表征、发生机理及信息脱困路径。文章以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困境与信息脱困进行研究。在中国山东省某县域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网络调查、观察和访谈收集了隔代抚养儿童及家长的17份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法借助NVivo11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描述与分析。文章总结了该县域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与信息活动现状;归纳出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表征;构建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发生机理模型并阐释了传导路径;最后基于6个责任主体提出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的策略。研究结论对解决社会信息问题,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仁荪  曾国华  
本文对国外亲属抚养产生原因、被抚养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及其原因、亲属抚养与非亲属抚养的比较、政府援助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回顾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国外亲属抚养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相似性,最后提出国外亲属抚养给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带来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同  陈琳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了中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拥有16岁及以下孙辈的中老年群体中,隔代抚养行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抚养强度和中老年群体年龄的增长而减弱,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并没有通过隔代抚养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子女异地居住的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不能通过隔代抚养行为得以提升,这意味着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不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孤独感的降低、与子女联系频率和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增加是其生活质量提升的内在机制,机制分解发现孤独感降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丽娟  郝振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主要社会矛盾的一个体现。由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以及社会教育中的偏差,使得这一群体的儿童面临着严重的教育困境,甚至失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留守儿童家庭、农村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入手,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无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老人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常态,对老人进行隔代抚养培训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访谈发现,老人对社区教育不了解,参加隔代抚养的培训不多,受时间、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老人参与意愿不一,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场所参加培训,对隔代抚养培训的内容需求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行为习惯、学习指导、教育资源、代际沟通等方面,培训形式上倾向于面授、讲座,偏爱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基于老人的需求,社区应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引领,明确目标定位;优化隔代抚养课程设置,选择适当内容;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提供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应予以政策和经费保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麦东仁  龚六堂  
本文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该负向影响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影响渠道在于代际间联系的弱化,养老金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挤出效应。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领取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该负面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文龙  
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决力度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理念、社会风貌及文明水平。在"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语境下,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由关注层面向解决问题层面的转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田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有效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模式,将其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成功实践从理论上予以总结,既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又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做法的现实依据和政策参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收集30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归纳出24个范畴并聚焦为6个主范畴,由此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期提升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完善进城祖辈信息供给网络与服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潘璐  叶敬忠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祁  
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466名进城隔代抚养孙辈的祖辈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该群体在城市生活呈现多重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消极的身体健康状况自评、非理性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碎片化"的闲暇时间与"差序格局"式的活动空间、低参涉度的活动类型与浅交往式的互动状态、单向度的角色、沉重的家用贴补、"缺场"下的乡愁、无法照料的家人等。据此认为,社区、社会服务机构、物业、子女等可在祖辈照顾孩子与料理家务、闲暇生活、与子女家庭关系、与老家关系等四个方面开展服务,提升祖辈的生活福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新亮  上官熠文  刘慧敏  
探讨新农保对儿童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增加隔代转移支付和照顾时间进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其孙子女的健康水平;这种提升效果依老年人照顾时间和其孙子女性别存在差异:老年人参与隔代照顾时间越长,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提升其孙子女健康水平的作用越大,且对女孩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男孩;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通过增加对其孙子女的转移支付和照顾时间提升儿童健康水平的两条路径均现实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龚六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如何改变新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趋势?本文实证发现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提高了家庭生育率和女性劳动供给,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可能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在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后,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和年轻人劳动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降低,反之亦然。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在生育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的作用下,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将提高。本文创新之处是将研究前沿的统一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影响,从新的视角拓展了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对研判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应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崔晓东  赵彤  
中国有较强的隔代抚养文化,有关延迟退休是否会因挤出隔代抚养时间而抑制生育数量的讨论尚未取得共识。通过构建内生生育数量跨期迭代模型,引入与延迟退休相关的隔代抚养和养老负担两个维度,分析和模拟个体效用最大化目标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的序贯博弈过程。研究发现,现收现付制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呈倒U形关系;基金积累制下,两者呈单调递增关系。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扩展延迟退休和鼓励生育两项政策目标并行一致的空间并提高个体效用最大时的生育数量,但不会改变两者的曲线关系。鉴于此,当前是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较佳时期,不仅对生育数量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小,而且能提高个体效用,但应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方式,并谨慎关注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新亮  严晓欢  上官熠文  于文广  
在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基础上,本文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相对贫困的政策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显著降低了家庭相对贫困发生率,幅度约为2.38个百分点;从隔代照顾视角,老年人领取养老金能够增加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投资以及家庭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越长,减贫效果越好,但囿于保障水平,对深度相对贫困的作用有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凌燕  肖非  
本研究考察学龄前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依恋行为和消极行为上的不同,以及这两种行为与母亲抚养困难感受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消极行为更为显著,其依恋安全性分数也显著低于普通儿童。然而进一步将依恋行为划分成两种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发现自闭症儿童"与母亲保持亲近"的行为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其"交际行为"则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比普通儿童的母亲感受到更多的抚养困难。回归分析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消极行为能显著预测母亲抚养困难感受的各个维度,而交际型的依恋行为则显著预测母亲缺乏能力感的困难感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