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3)
- 2023(12056)
- 2022(10593)
- 2021(10027)
- 2020(8324)
- 2019(19140)
- 2018(19152)
- 2017(37062)
- 2016(20296)
- 2015(22913)
- 2014(23005)
- 2013(22881)
- 2012(20909)
- 2011(18917)
- 2010(18873)
- 2009(17216)
- 2008(16677)
- 2007(14677)
- 2006(13064)
- 2005(11330)
- 学科
- 济(80982)
- 经济(80881)
- 业(61663)
- 管理(51652)
- 农(50561)
- 企(39576)
- 企业(39576)
- 方法(33873)
- 农业(33572)
- 数学(29463)
- 数学方法(29117)
- 业经(23145)
- 中国(20892)
- 地方(18021)
- 财(17775)
- 学(17068)
- 制(15464)
- 贸(13519)
- 贸易(13513)
- 发(13209)
- 易(13127)
- 农业经济(12559)
- 技术(12484)
- 理论(12031)
- 环境(11955)
- 策(11855)
- 和(11690)
- 教育(11175)
- 银(11117)
- 银行(11080)
- 机构
- 学院(285754)
- 大学(283895)
- 管理(116385)
- 济(110861)
- 经济(108250)
- 理学(101453)
- 理学院(100357)
- 管理学(98704)
- 管理学院(98197)
- 研究(96387)
- 中国(72254)
- 农(66988)
- 科学(61166)
- 京(60758)
- 农业(51206)
- 业大(51031)
- 所(48636)
- 财(46826)
- 中心(45287)
- 研究所(44442)
- 江(42125)
- 范(38543)
- 师范(38221)
- 北京(38071)
- 财经(37719)
- 经(34451)
- 州(34255)
- 院(34220)
- 经济管理(32376)
- 农业大学(32132)
- 基金
- 项目(200131)
- 科学(156203)
- 研究(149029)
- 基金(143395)
- 家(124771)
- 国家(123558)
- 科学基金(105488)
- 社会(92172)
- 社会科(86678)
- 社会科学(86655)
- 省(79463)
- 基金项目(77324)
- 自然(68185)
- 自然科(66518)
- 自然科学(66504)
- 教育(66340)
- 划(66098)
- 自然科学基金(65292)
- 编号(63480)
- 资助(57948)
- 成果(51035)
- 部(43929)
- 重点(43826)
- 发(43448)
- 课题(42108)
- 创(41042)
- 创新(38141)
- 科研(37954)
- 国家社会(36926)
- 大学(36829)
- 期刊
- 济(126740)
- 经济(126740)
- 研究(81999)
- 农(70064)
- 中国(56563)
- 学报(47988)
- 农业(47930)
- 科学(44343)
- 管理(37208)
- 大学(36755)
- 学学(34717)
- 财(32509)
- 教育(31524)
- 业经(26874)
- 融(25561)
- 金融(25561)
- 技术(23753)
- 业(21803)
- 问题(17916)
- 财经(16764)
- 经济研究(16511)
- 版(16446)
- 图书(16070)
- 农业经济(15125)
- 科技(14784)
- 农村(14673)
- 村(14673)
- 业大(14434)
- 经(14069)
- 理论(13947)
共检索到416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原震
河南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经济问题仍是老年人养老中的首要问题;家庭养老也同样存在弱化的迹象;人们的养老观念依然停留在靠家庭、子女养老的层面上。提出在当前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可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以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村落在养老中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可思考的方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传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已日益演化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了解老年人远程学习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支持老年人开展终身学习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上海市老年人学习的条件、内容、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愿望,结果表明:上海老年人开展远程学习的物质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主要学习医疗保健和旅游度假方面的知识,主要凭个人兴趣学习;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机构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远程学习需求,需要更多的老年教育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平台;阻碍老年人远程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但身体不好和没有时间是其主要因素,身心方面的主要阻碍是视力弱和无价值感等;老年人认为自身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刘雯莉 孙铭涛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代际关系及其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存在选择性,与子女感情越亲近的老年人,越容易为子女照料孙辈;第二,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随着照料强度的升高,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在扩大,但这种短期的代际矛盾并不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第三,隔代照料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提供高强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更倾向于未来与子女同住,体现出代际交换与家庭责任的相互交织,而非完全的利他主义;第四,在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中,代际关系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麦东仁 龚六堂
本文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该负向影响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影响渠道在于代际间联系的弱化,养老金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挤出效应。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领取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该负面作用。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隔代抚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传新
在对国内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不同学科对农村隔代照顾关注程度不尽合理、理论与经验研究相割裂、研究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经验研究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不足。在此基础上,从隔代照顾家庭、隔代照顾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隔代照顾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与结果、隔代照顾家庭的养老、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隔代照顾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构建中国农村隔代照顾的研究框架,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梅 李录堂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社会对养老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以陕西省为例,选择陕北、陕南及关中三大区域18个自然村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实地调查,运用调研数据和相关官方统计数据,对陕西省养老保障现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目前阶段,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养老方式受到家庭经济供养能力和子女供养意愿的影响,面临巨大的需求缺失。文章在对缺失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合理配置农村养老资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养老资源 养老方式 农村养老 老龄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淼
本文根据"2014年千村调查"数据资料,描述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并运用次序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老人与子女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政策支持状况、个人家庭状况。提出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建设农村老年人与外界联系的农村通讯网络系统、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我管理的"村老年协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何庆红
本文将社会托幼资源、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CHNS1991-2006年六期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照料0~6岁儿童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社区托幼资源在中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劳动供给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显著降低约20%,隔代照料时长每周增加1个小时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下降约6.9%,使退休概率上升约6%。社会托幼资源对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托幼成本上,社区托幼成本上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概率和每周提供隔代照料的时长。积极破解"幼有所育"难题,解决中老年人的"工作-家庭"冲突,不仅有利于保证生育政策调整的效果,还有利于实现老龄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托幼成本 隔代照料 中老年人劳动参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璐 桂华
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养老模式。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转型和土地保障视角来理解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缺乏对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考察。本文从就地养老的视角出发,建构“地方-社会性老化”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沙洋县三坪村的田野调查,阐释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何以可能。本文研究发现:其一,“地方”是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支持基础,包括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分别对应提供生活保障的农业生产、给予非正式支持的熟人关系和生成精神体验的家庭伦理与社区规范。其二,依托“地方”,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呈现为从生产结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中渐进式退出的社会性老化过程。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构成一种普遍且具有乡土特色的就地养老类型。鉴于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以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为优势基础,为之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助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