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5)
2023(14595)
2022(12618)
2021(11850)
2020(9752)
2019(22465)
2018(22231)
2017(42874)
2016(23196)
2015(26413)
2014(26157)
2013(26061)
2012(24266)
2011(21724)
2010(21903)
2009(19977)
2008(19480)
2007(17183)
2006(15399)
2005(13366)
作者
(67446)
(56713)
(55967)
(53212)
(35765)
(26861)
(25241)
(22104)
(21416)
(20021)
(19323)
(19190)
(17797)
(17681)
(17395)
(17012)
(16838)
(16467)
(16108)
(15853)
(14099)
(14012)
(13656)
(13095)
(12737)
(12565)
(12553)
(12384)
(11414)
(11341)
学科
(93345)
经济(93226)
(70530)
管理(60615)
(51277)
(46211)
企业(46211)
方法(39158)
农业(34066)
数学(33959)
数学方法(33566)
中国(27063)
(26300)
业经(25399)
地方(20627)
(20494)
(19300)
(16511)
贸易(16503)
(16066)
(14633)
理论(14610)
(14475)
技术(14121)
(13883)
银行(13840)
(13446)
(13348)
环境(13333)
(13265)
机构
大学(331122)
学院(330172)
管理(132079)
(131729)
经济(128789)
理学(114943)
理学院(113679)
研究(112746)
管理学(111717)
管理学院(111124)
中国(84439)
(71572)
科学(71146)
(70513)
(60819)
(57079)
业大(55740)
农业(54810)
研究所(52044)
中心(51707)
(48827)
财经(46839)
(45036)
师范(44670)
北京(44159)
(42832)
(39954)
(39173)
经济学(38202)
师范大学(36008)
基金
项目(230074)
科学(180622)
研究(170423)
基金(166835)
(145972)
国家(144471)
科学基金(123140)
社会(107227)
社会科(101093)
社会科学(101060)
(89767)
基金项目(89288)
自然(79074)
自然科(77203)
自然科学(77181)
教育(76049)
自然科学基金(75800)
(75169)
编号(70828)
资助(67240)
成果(58023)
重点(50905)
(50799)
(49681)
课题(47438)
(47344)
创新(44099)
国家社会(43958)
科研(43663)
教育部(43049)
期刊
(149865)
经济(149865)
研究(96322)
(73233)
中国(67891)
学报(55890)
科学(51065)
农业(50005)
(44304)
管理(43853)
大学(42919)
学学(40352)
教育(35300)
(29360)
金融(29360)
业经(28964)
技术(26697)
(23180)
财经(22168)
经济研究(21187)
图书(20969)
问题(20578)
(18827)
(18430)
科技(16535)
理论(16272)
业大(15878)
世界(15757)
资源(15597)
技术经济(15466)
共检索到488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美娜  刘林平  
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对影响家政企业、家庭雇主和家政工行动策略的关键要素及共同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可以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消费需求和实现家政行业正规化的路径。通过系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员工制家政企业通过奖惩设置来调节家政工与家庭雇主不同策略的效用,可有效促进三方共同演化路径向标志行业正规化稳定点收敛。各方理想策略初始占比、收益差、成本差与奖惩是影响共同演化博弈的关键要素,不同要素对系统收敛至稳定点的影响不同。市场化是家政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有提升家政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并为其提供就业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为杜绝相关补贴政策落实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需建立长效评估和监管机制,并以消费券补贴家庭雇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宇  张林秀  
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当前和今后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采用中国农村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个因素,并且特别关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投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鼓励公共投资和稳定农村土地产权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上述政策的稳定持续和进一步实施会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孟凡友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uid.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fluid in Shenzhen,an empirical study was made.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结合新一轮农地确权,把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的两种理论逻辑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并引入农户资源优势(土地、资本)异质性条件,构建拓展的Todaro模型,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影响以及对异质性禀赋农户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总体上,地权稳定性增强会通过提高农户的投资意愿而抑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抑制性影响对于不同特征农户而言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激励承包地多、农业资本相对充裕的农户返乡务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农地产权具有财产功能和生产功能,两者从相反的路径影响农户劳动力非农转移,两条作用路径的相对强度随着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而发生变化,导致地权稳定性如何作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存有争议。本文整合农地产权的财产与生产双重功能,构建"2(两种功能)×2(两种权益诉求)×2(两种作用方向)"的分析框架,进而从农地是否调整、调整次数和调整幅度等不同角度分析产权稳定性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权不稳定主要通过弱化农地产权的生产功能而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从边际效应看,农地"大调整"较"小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效果更大;以同县不同镇的农地调整率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旧稳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强  张旺锋  
巨大的农村闲置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和有效转移安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农村闲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的问题,提出劳动力级差地域转移模式,并分析劳动力级差地域转移模式的可行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琴琴  张艳华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从微观因素来看,虽然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但人口因素与企业特征等因素均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增加,而稳定性在下降。因此,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的特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淅勤  陈瑶  罗彬  
中小制造企业中农民工从业不稳定是导致企业用工荒的因素之一,本文将稳定性的度量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揭示了其换工决策的理性程度。通过实证调查和访谈材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从业稳定对于成长为一个技工十分必要,而技工的从业稳定性略强于普工,两工的择业观念也存在差异,技工更看重未来发展,普工更重视工资待遇,企业的规模、劳动管理规范程度对普工和技工从业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春瑰  
由于城市和农村在工资与就业机会方面存在着不均衡 ,因此 ,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大规模的迁移。本文用logistic模型描述迁移过程中的混沌现象。这种混沌现象因信息和迁移人数等因素而实际存在。然而 ,由于传统的春节造成的劳动力迁移的周期性 ,使人们忽视了这种混沌现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俪娜  罗必良  胡新艳  张同龙  
地权稳定性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受到学界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广东省雷州市祖宗地现象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土地调整频次低和地块持有期限长为特征的祖宗地,相较于普遍的家庭承包地,所引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更高,且该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这意味着,祖宗地现象为稳定地权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经典命题提供了新证据。基于此,在现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加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对保持和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凤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大部分劳动力流动是单个人而非全家流动,已婚女性劳动力流动倾向远远低于已婚男性,结果,儿童和女性更容易留在农村。文章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和持续数据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了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特征条件下,文章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显著提高了离婚率。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还将持续,而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模式的成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秀娟  王玉  
"三农旅游"发展模式契合了农村产业整体投资少、资源开发难度小的运行特点,能够充分解决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的吸纳问题。然由于理念滞后、运营方式单一等短板的存在,"三农旅游"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潜力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农民工短缺现象在城市已经出现,农民工收入近年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有充分发挥"三农旅游"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吸纳作用,谋求以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村才能避免衰亡命运,持续保持繁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王姗  何懿  
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客观因素、主观感受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直接的关系,厘清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客观因素通过影响主观感受,进而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高体面劳动水平对稳定就业有促进作用。基于这一影响路径,就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元元  
本文以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为研究背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解析,目的在于强调政府如何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切实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并且对比市场经济规律,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小梅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就业意指利用稀缺的劳动资源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商品以及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一般地,人们对于失业的存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于不属于失业范围(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的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