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7)
- 2023(13683)
- 2022(11126)
- 2021(9988)
- 2020(7967)
- 2019(17939)
- 2018(17006)
- 2017(32542)
- 2016(17208)
- 2015(18816)
- 2014(18659)
- 2013(18664)
- 2012(17795)
- 2011(16205)
- 2010(16712)
- 2009(15850)
- 2008(14505)
- 2007(13260)
- 2006(12120)
- 2005(11291)
- 学科
- 济(84623)
- 经济(84556)
- 业(56563)
- 农(50756)
- 管理(41437)
- 农业(34018)
- 企(32592)
- 企业(32592)
- 中国(31079)
- 地方(27890)
- 融(26490)
- 金融(26490)
- 方法(25633)
- 业经(24595)
- 银(24574)
- 银行(24561)
- 行(23969)
- 数学(22475)
- 数学方法(22344)
- 财(18454)
- 制(18204)
- 发(16091)
- 贸(14395)
- 贸易(14377)
- 产业(14065)
- 易(13923)
- 技术(13480)
- 地方经济(13462)
- 发展(12881)
- 农业经济(12876)
- 机构
- 学院(249900)
- 大学(241969)
- 济(113920)
- 经济(111709)
- 管理(94031)
- 研究(89731)
- 理学(80419)
- 理学院(79576)
- 管理学(78429)
- 管理学院(77976)
- 中国(74273)
- 农(59217)
- 科学(51100)
- 京(50549)
- 财(49720)
- 农业(44767)
- 所(44457)
- 中心(43593)
- 业大(40842)
- 研究所(39866)
- 江(39604)
- 财经(38675)
- 经济学(35129)
- 经(35104)
- 范(33001)
- 师范(32718)
- 经济学院(31863)
- 州(31797)
- 北京(31591)
- 院(31492)
- 基金
- 项目(164671)
- 科学(131106)
- 研究(125344)
- 基金(118911)
- 家(102521)
- 国家(101562)
- 科学基金(87510)
- 社会(83881)
- 社会科(79554)
- 社会科学(79541)
- 省(67117)
- 基金项目(63067)
- 教育(54357)
- 划(53766)
- 自然(51679)
- 编号(51455)
- 自然科(50476)
- 自然科学(50471)
- 自然科学基金(49589)
- 资助(46687)
- 发(43142)
- 成果(40328)
- 重点(36801)
- 部(36218)
- 发展(35825)
- 国家社会(35640)
- 课题(35534)
- 展(35226)
- 创(35083)
- 农(33612)
- 期刊
- 济(136519)
- 经济(136519)
- 研究(77308)
- 农(64817)
- 中国(58445)
- 农业(43651)
- 融(40723)
- 金融(40723)
- 学报(36292)
- 科学(35522)
- 财(34670)
- 管理(31833)
- 大学(29278)
- 业经(29219)
- 学学(27985)
- 教育(24315)
- 技术(21168)
- 业(20316)
- 经济研究(20221)
- 问题(19215)
- 财经(18802)
- 经(16330)
- 农村(16061)
- 村(16061)
- 农业经济(15650)
- 世界(14564)
- 经济问题(13688)
- 版(13169)
- 技术经济(12997)
- 商业(12374)
共检索到396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央 朱明月 张林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晖 张曌
论文采用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内生性以及动态效应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更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斌
<正>随着乡村振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亟须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对乡村资源的引导、配置和优化作用。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又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配合,需要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谢柳芳 曹亚娟 秦潇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政府审计是保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监督机制。基于此,以2011—2018年省级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并通过作用于农村金融发展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政府预算偏离度越大,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政府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并将政府审计功能拓展到乡村振兴领域,对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策略,增强审计监督效能、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创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瑞怀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姝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人才振兴要求,而实现人才振兴的前提是农村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农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会严重制约中国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迎来新契机、新机遇,但同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何借助时代和政策红利实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农村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教育 高质量发展 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
乡村人才振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受农村发展进程缓慢的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的严峻挑战,缺乏管理型、技术型及创新型等多类人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不足,这将成为农村长期发展的短板。鉴于人才战略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人才聚集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