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0)
- 2023(17689)
- 2022(15010)
- 2021(13962)
- 2020(11444)
- 2019(26052)
- 2018(25842)
- 2017(49093)
- 2016(26434)
- 2015(29650)
- 2014(29771)
- 2013(29595)
- 2012(27501)
- 2011(24871)
- 2010(25363)
- 2009(23619)
- 2008(22229)
- 2007(19865)
- 2006(17883)
- 2005(16105)
- 学科
- 济(114393)
- 经济(114284)
- 业(79927)
- 管理(70649)
- 企(56280)
- 企业(56280)
- 农(52284)
- 方法(43160)
- 中国(37323)
- 数学(37135)
- 数学方法(36727)
- 农业(34881)
- 地方(31594)
- 业经(30143)
- 融(28259)
- 金融(28258)
- 银(27378)
- 银行(27335)
- 财(26520)
- 行(26457)
- 制(23780)
- 学(21995)
- 贸(19748)
- 贸易(19729)
- 易(19127)
- 技术(18373)
- 发(18215)
- 理论(17406)
- 环境(17139)
- 体(16055)
- 机构
- 学院(375853)
- 大学(372882)
- 济(154643)
- 经济(151217)
- 管理(148086)
- 研究(130714)
- 理学(127389)
- 理学院(126012)
- 管理学(124015)
- 管理学院(123340)
- 中国(103521)
- 京(80085)
- 科学(79032)
- 农(75859)
- 财(68614)
- 所(65515)
- 中心(61243)
- 业大(60066)
- 研究所(59250)
- 农业(57882)
- 江(56985)
- 财经(53985)
- 北京(50745)
- 范(50521)
- 师范(50071)
- 经(49075)
- 院(46833)
- 州(46572)
- 经济学(45130)
- 经济学院(40664)
- 基金
- 项目(253360)
- 科学(199223)
- 研究(189428)
- 基金(181745)
- 家(157596)
- 国家(156164)
- 科学基金(134000)
- 社会(119757)
- 社会科(113277)
- 社会科学(113249)
- 省(101003)
- 基金项目(96630)
- 教育(84936)
- 自然(84589)
- 划(83342)
- 自然科(82567)
- 自然科学(82553)
- 自然科学基金(81068)
- 编号(78990)
- 资助(73760)
- 成果(63742)
- 发(58703)
- 重点(56512)
- 部(55282)
- 课题(54308)
- 创(52731)
- 创新(49132)
- 国家社会(48963)
- 发展(47457)
- 科研(47246)
- 期刊
- 济(179439)
- 经济(179439)
- 研究(113603)
- 中国(81975)
- 农(76914)
- 学报(58085)
- 科学(55026)
- 管理(52660)
- 农业(51917)
- 财(49235)
- 融(47286)
- 金融(47286)
- 大学(45140)
- 教育(43289)
- 学学(42625)
- 业经(34326)
- 技术(33137)
- 经济研究(26197)
- 财经(25486)
- 业(24759)
- 问题(24328)
- 经(21810)
- 版(18861)
- 图书(18749)
- 科技(18659)
- 技术经济(18631)
- 理论(18103)
- 现代(17601)
- 世界(17543)
- 经济问题(16801)
共检索到576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央 朱明月 张林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凡会 丁素云
文章构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中部六省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探索两大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1年中部六省乡村振兴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协调度均呈波动性变化。六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在0.377~0.999,说明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但是耦合协调度在0.208~0.946,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刘玉春
在构建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6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滞后于乡村振兴的步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演化为轻度失调,但良性改善仍建立在颉颃阶段的基础之上;大部分省份两系统的耦合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未跨越颉颃阶段;各省耦合协调关系以轻度失调为主;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增强,在空间上呈现高值集聚与低值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时空分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超萍 刘晓敏 吴文博 袁靖
文章应用熵值法,构建了空间局部LISA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水平,基于以上测度结果,深入剖析了2011—2021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空间关联性特征和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2011—2021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均在稳步上升;黄河下游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水平高于中游和上游,上游只有四川发展水平较高;山东、河南和四川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水平具有较显著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他省份有待提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整体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最后呈现上升状态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资程 于小兵 吴雪婧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东部地区相对强势,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也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省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涛 廖晓霞 陈金锐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破解乡村跨越式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和新引擎,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和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呈稳步增长态势,整体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迈向中度协调水平。地区异质性不断扩大,形成东部和中部地区遥遥领先、西部和东北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发展指数高的省份溢出效应显著,增速快,耦合协调水平高,而欠发达地区联动效应不足,组内差异显著,二者耦合协调度低。因此,应正视空间异质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陈烜
基于2012—2020年广东省(除深圳外) 2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乡村振兴和金融发展两个系统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金融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深入程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乡村振兴和金融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及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时序上,2012—2020年广东省各城市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均为高耦合,其协调度稍有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大都处于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阶段;空间上,以处于良好协调的粤港澳大湾区为辐射圈逐步向外辐射,仅有佛山市跨入了高度协调阶段;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能提升其周边城市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因此,未来应重视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注重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的衔接,加强各政策工具的协调性,推动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玲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究新时期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意见,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协调一致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戎乘阳
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在探讨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至2022年面板数据,验证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互动效应,测算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趋势和首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互动效应,2013年以来协调发展程度逐年增高,已经顺利进入中度协调时期。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始终领先但出现瓶颈,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不再落后且增速较高,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逐渐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当前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是农业科技人员占第一产业人员的比例。据此,应该构建产教融合的社会支持机制,制定强针对性的专项发展策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刘小凤 蒋淑玲 丁翠翠 郭庆然 杨柳
乡村发展不仅要全面发展,更要各方面协调发展,所以各方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湖南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6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这五方面之间存在着正向交互效应;"产业兴旺"是五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宜居、生活宽裕"对生态宜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影响相对较弱,但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据此,给出推进湖南乡村振兴建设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障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姬翠梅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往往被忽视。而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以及综合指数法,从多方面构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高度耦合,存在较强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