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2)
2023(15510)
2022(12883)
2021(11788)
2020(9554)
2019(21375)
2018(20799)
2017(39261)
2016(21260)
2015(23718)
2014(23532)
2013(23208)
2012(21968)
2011(20042)
2010(20698)
2009(19854)
2008(19046)
2007(17738)
2006(16094)
2005(15089)
作者
(61697)
(52135)
(51470)
(48762)
(32682)
(24978)
(23133)
(20053)
(19844)
(18531)
(17856)
(17436)
(16622)
(16515)
(16429)
(15904)
(15186)
(15104)
(15058)
(14980)
(13251)
(12831)
(12621)
(12051)
(11835)
(11640)
(11589)
(11452)
(10661)
(10356)
学科
(92513)
经济(92383)
(69300)
管理(60022)
(51037)
(45919)
企业(45919)
农业(34192)
中国(33712)
方法(28463)
(28386)
金融(28384)
(27218)
银行(27195)
业经(26668)
地方(26511)
(26365)
(25584)
(25069)
数学(24293)
数学方法(23981)
(17318)
(16723)
(16658)
贸易(16639)
(16608)
(16145)
(14559)
财务(14511)
财务管理(14477)
机构
学院(306717)
大学(301745)
(130902)
经济(128058)
管理(111863)
研究(109955)
理学(94492)
理学院(93410)
管理学(91865)
管理学院(91314)
中国(91235)
(67249)
(64543)
科学(64398)
(63665)
(55980)
中心(52527)
农业(51209)
研究所(49824)
(49706)
财经(48243)
业大(48174)
(43621)
(41212)
师范(40788)
北京(40724)
经济学(39880)
(39640)
(38859)
(36767)
基金
项目(194859)
科学(153830)
研究(147290)
基金(140219)
(121488)
国家(120308)
科学基金(102750)
社会(95729)
社会科(90448)
社会科学(90429)
(78001)
基金项目(73484)
教育(65856)
(63911)
自然(62373)
自然科(60896)
自然科学(60885)
编号(60689)
自然科学基金(59805)
资助(56007)
成果(50043)
(47526)
重点(43980)
(43304)
课题(42710)
(41315)
(40725)
国家社会(40015)
发展(38773)
(38393)
期刊
(161078)
经济(161078)
研究(97529)
中国(75041)
(70946)
(48952)
学报(47882)
农业(47436)
(47192)
金融(47192)
科学(45047)
管理(41317)
大学(38084)
学学(36135)
教育(35236)
业经(30903)
技术(26093)
财经(24551)
经济研究(23293)
(22682)
问题(21638)
(21133)
(17045)
世界(16715)
农村(16657)
(16657)
农业经济(15738)
(15064)
技术经济(14878)
经济问题(14652)
共检索到498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贺  
基于农村金融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践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受不同时期国家战略偏好的影响,农村金融始终无法摆脱"功能主义"效应,并内化为计划经济逻辑下的财政再分配功能,以最大可能的攫取农村经济剩余,支持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战略。显然,一个有偏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失衡的制度性根源。其典型问题可以表达为三个方面:农村金融供给市场失灵、金融服务偏好效应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于此,本文认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嬗变中的道德回归、人本金融价值观的重塑与制度正义的彰显;进而,提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精神,重点实施了"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大金融支农工程,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工作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丽水模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5月17日正式启动,丽水成为了中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关系到城乡金融均等化及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刊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燕翔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农信机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近年来,这些机构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户、农村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尽管如此,但农村金融依然是普惠金融领域的薄弱环节,各类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未来,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快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峰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之后,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如何做到金融制度创新,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本文从普惠制的概念、特征以及普惠制农村金融制度建设途径入手,就如何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金融相结合,构建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等方面,给予了研究和探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华  
农户信贷约束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一、对400户农户信贷行为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农户"贷款难"是影响农户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最主要障碍。本文对农户信贷行为进行考察,调查样本为山东省菏泽市下属的8个县中随机抽取的400位农户。其中,选择"没有主动申请贷款"和"申请后自动放弃"问题下的任何一个原因,就被视为受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泽仁  孙从海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  
从传统政府主导下的补贴信贷模式到形成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的"范式转变"绝不是制度比较的结果.而应有一个制度内在演化的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贤  唐文婷  
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从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农户金融发展权的要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出发,提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应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问题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等,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制度的设计,包括完善立法、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等,以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四平  李莉  
基于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地理特征,依据2006-2015年30个省市相关数据,测算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检验普惠金融发展空间集聚效应。结果发现:各省市农村普惠金融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局部空间差异逐渐缩小。普惠金融集聚与农民收入变化之间存在正空间相关性,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鉴此,应加强区域空间金融合作,提高保险业普惠度;加强地方政府之间交流合作,发挥普惠金融集聚辐射作用,推动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郁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质在于,在正规金融机构提高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着重提升针对农户的信贷服务水平。鉴于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多重结构性因素约束,仅仅依赖农村金融体系内主导的、股份制商业化经营的、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单兵突进",难以有效解决农户信贷难的问题,必然使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陷入困境。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去结构化"的思路重构农村普惠金融深化发展的制度安排,支持植根于农村内部的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成长和壮大,重塑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户信贷的体系,推动村镇银行"下乡"设立新的经营网点,是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霞  
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运行态势、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和非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对我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培育新型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碧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有“门槛效应”现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姚勇  
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高度紧张关系,造成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小农经济的相互加强,制约了"三农"发展,也阻碍了现代农村金融的孕育和生发。本文主要讨论了土地制度与小农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影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提出和实证检验了完善土地制度是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理论命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