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4)
2023(11812)
2022(8992)
2021(8153)
2020(6431)
2019(14251)
2018(13920)
2017(26257)
2016(13757)
2015(15240)
2014(14919)
2013(14504)
2012(13045)
2011(11597)
2010(11972)
2009(11437)
2008(10268)
2007(9541)
2006(8787)
2005(8200)
作者
(37125)
(31588)
(30821)
(29430)
(19238)
(14824)
(14004)
(12023)
(11901)
(11016)
(10777)
(10386)
(9676)
(9624)
(9617)
(9603)
(9049)
(8903)
(8879)
(8826)
(7750)
(7617)
(7610)
(7311)
(7206)
(7090)
(7002)
(6662)
(6343)
(6237)
学科
(59028)
经济(58966)
(49316)
(46517)
农业(33013)
管理(32875)
中国(26332)
(25766)
金融(25764)
(25208)
企业(25208)
(23999)
银行(23991)
(23290)
业经(21439)
地方(17869)
方法(17013)
(16296)
(15441)
数学(15122)
数学方法(15050)
(13328)
农业经济(12603)
(11273)
发展(11241)
(11231)
中国金融(11124)
(9675)
农村(9655)
(9176)
机构
学院(188286)
大学(180978)
(83165)
经济(81413)
管理(70036)
研究(63983)
理学(59527)
理学院(59010)
管理学(58151)
管理学院(57841)
中国(57712)
(50311)
农业(37732)
(37592)
(37056)
科学(35301)
中心(33595)
业大(32302)
(30481)
(30428)
财经(29131)
研究所(27253)
(26695)
经济学(25743)
(24469)
(24071)
师范(23856)
经济学院(23394)
农业大学(23031)
北京(22680)
基金
项目(124491)
科学(98819)
研究(98451)
基金(89035)
(76021)
国家(75211)
社会(65215)
科学基金(65204)
社会科(61524)
社会科学(61510)
(51445)
基金项目(47338)
教育(42776)
编号(42049)
(40429)
自然(37297)
自然科(36436)
自然科学(36432)
自然科学基金(35824)
资助(33825)
成果(33148)
(30049)
(29908)
课题(28634)
重点(27780)
国家社会(27568)
(27414)
(26758)
(25860)
(25564)
期刊
(100812)
经济(100812)
(57451)
研究(56384)
中国(47167)
农业(38362)
(37335)
金融(37335)
(27348)
学报(26981)
科学(25489)
业经(23158)
大学(22709)
管理(21679)
学学(21551)
教育(20706)
(17417)
技术(16217)
农村(15454)
(15454)
农业经济(14958)
问题(14509)
财经(14389)
经济研究(13473)
(12383)
世界(11319)
(11169)
经济问题(10580)
社会(9709)
农村经济(9693)
共检索到300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晨  张晓朴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吸储外放"行为,以"存贷款转化率"为指标衡量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在提高农村金融规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得以扭转,说明金融规模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吸储外放"现象,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上。本文在文末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晨  张晓朴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吸储外放"行为,以"存贷款转化率"为指标衡量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在提高农村金融规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得以扭转,说明金融规模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吸储外放"现象,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上。本文在文末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的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晨  吴雄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与资源配置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落实的关键。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存在失衡前提下,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金融规模的提升,金融机构会重新配置资源,最终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晨  吴雄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与资源配置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落实的关键。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存在失衡前提下,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金融规模的提升,金融机构会重新配置资源,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敏芳  冉晓东  
不同的外部经济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最优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金融交易规模较小、客户分散、信息难以标准化,农村金融机构宜选择保持县级法人地位独立的M型组织。与此相对应,农村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金融交易规模较大且信息标准化程度较高,U型组织形式更能体现规模经济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硬核"需要攻坚。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三农"领域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重点保障"三农"投入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近年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壮大,逐步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新生力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迎  刘海二  高见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难题提供了可选路径,本文从基本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融资可获得性、是否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三个维度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解决金融普惠问题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东升  郭艳春  
本文立足于现在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进行专业性的探究。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及多方资料内容,力图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具有创新性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发展规划和方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亓浩   周月书   何立峰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百度新闻检索”的方法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基于1527家农村金融机构样本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绩效与经营绩效均存在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双重绩效。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从而提升支农绩效;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改善经营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增加信用涉农贷款和经营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本研究能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晓薇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进行分析,探究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找出了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兴农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议构建"需求追随型"的农村金融体系,试图找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路径,以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助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霄雅   张颖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既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对民生福祉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探究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财政投入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方面,绿色金融的共富效应在资源型省份、国有经济份额较高省份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更显著,且实现该效应有赖于具体的政策安排;路径机制方面,绿色金融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提升效果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而逐渐增强。上述结论为全面评价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以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冉  
2013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金融机构不能超过0.7倍贷款利率的最低限制,其利率水平交由金融机构依据商业运行规则自行确定,这为我国金融行业,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一次利害参半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利率风险的防范能力并进行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园  郑忱阳  江萍  刘超  
金融科技以金融业的科技创新为桥梁,通过改善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择2003—2016年除金融业、房地产业外的上市公司样本代表实体经济企业,采用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探讨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在加以金融监管配合后的后期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当前,中国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正逐步得以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弢  林敏  张文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运行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发挥。本文从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效果等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政策制定者的自身约束与新型金融机构经营现实存在冲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目标实现之间存在矛盾,地方政府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分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短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瑾  罗剑朝  王佳楣  
自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准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发现目前的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弱、费用补贴少、贷款利率低、监管政策不明确和政策缺乏区别对待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取消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放开利率控制、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税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