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2)
- 2023(14320)
- 2022(12126)
- 2021(11374)
- 2020(9373)
- 2019(21458)
- 2018(21378)
- 2017(41226)
- 2016(21850)
- 2015(24679)
- 2014(24561)
- 2013(24600)
- 2012(22386)
- 2011(20079)
- 2010(20314)
- 2009(19055)
- 2008(17484)
- 2007(15581)
- 2006(13912)
- 2005(12270)
- 学科
- 济(89144)
- 经济(89056)
- 业(72067)
- 管理(60725)
- 农(50781)
- 企(50196)
- 企业(50196)
- 方法(37943)
- 农业(33957)
- 数学(33270)
- 数学方法(32949)
- 中国(28131)
- 融(27405)
- 金融(27404)
- 银(26131)
- 银行(26094)
- 业经(25429)
- 行(25139)
- 财(22602)
- 制(20687)
- 地方(20596)
- 技术(18642)
- 学(17199)
- 贸(15970)
- 贸易(15957)
- 易(15594)
- 务(14340)
- 财务(14273)
- 财务管理(14249)
- 理论(14213)
- 机构
- 学院(309347)
- 大学(306439)
- 管理(126573)
- 济(125802)
- 经济(122979)
- 理学(109862)
- 理学院(108788)
- 管理学(107127)
- 管理学院(106585)
- 研究(101190)
- 中国(84314)
- 农(66795)
- 京(64217)
- 科学(61539)
- 财(54830)
- 业大(51748)
- 农业(50929)
- 中心(50061)
- 所(49866)
- 研究所(45404)
- 江(45051)
- 财经(44165)
- 经(40365)
- 北京(40208)
- 范(39331)
- 师范(39012)
- 州(37449)
- 经济学(36563)
- 院(35522)
- 经济管理(35169)
- 基金
- 项目(213636)
- 科学(168068)
- 研究(160301)
- 基金(154652)
- 家(133416)
- 国家(132205)
- 科学基金(114208)
- 社会(101013)
- 社会科(95532)
- 社会科学(95505)
- 省(84654)
- 基金项目(83161)
- 自然(72640)
- 教育(71219)
- 自然科(70918)
- 自然科学(70907)
- 自然科学基金(69652)
- 划(69386)
- 编号(67295)
- 资助(62396)
- 成果(53260)
- 部(47055)
- 重点(46847)
- 发(46505)
- 创(45169)
- 课题(44599)
- 创新(42063)
- 国家社会(41343)
- 科研(40250)
- 教育部(40152)
共检索到45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曲艺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目前普遍存在营业机构网点和信贷人员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贷款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在空间上更分散,业务额度更小,为了确保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领域的技术要求可能比大型商业银行还要高。因此,对农村金融机构农贷支付技术方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农贷支付工具 技术方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古学彬 谢福光 方茂扬
支农贷款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精细化管理。对照信贷管理精细化的特征与原则发现,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对此,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抓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规范和细化贷款"三查"的操作环节,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贷款 精细化管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 温涛
本文以发达地区A省72家农村金融机构为样本,首次使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EBM模型并测算2007—2016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且农村商业银行优于农村信用社;进一步Tobit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整体上涉农贷款拖累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但对于农村信用社和经营绩效高的农村金融机构,这种拖累作用并不明显;细分涉农贷款,农户贷款与农企贷款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同,前者仍是负作用,但后者未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同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均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负作用,但农村信用社的农企贷款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再清 彭建刚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必须协调发展。协调既包括金融机构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协调,又包括不同金融机构围绕支农这一共同目标之间举措的协调。该文设计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农村信贷贡献率及农村保险渗透率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农"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目标客户的金融服务仍显不足,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贡献率大小不一,作为金融"支农"重要保障的农村保险严重滞后。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 协调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诗顺 高锋
本文通过产权分析模型及经验数据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已经完全具备了排他性、可分割性以及一定的可转让性,因此,从理论上讲土地权利可以作为与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交易的标的;经验数据证实了农村土地产权的融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开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形式的农户贷款模式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茜倩 郑旭军
一、关系型融资的含义及其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关系(一)关系型融资含义对于关系型融资的概念,不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含义。AokiandDinc(1997)认为,关系型融资是指银行为了能够在未来获得租金,而在一系列难以合约化的状态下提供额外融资的一种融资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旭军 罗茜倩
关系型融资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私有信息的生产基础上,由投资方提供的一种合约条款相对宽松、合作期限较长的融资方式。关系型融资技术的有效使用,不仅能解决微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是强化中小金融机构创新性服务、提高资产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对关系型融资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运用特征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关系型融资在农村金融机构中运用现状,深入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在运用关系型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结合实际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在运用关系型融资技术中的注意问题和对策,以便使关系型融资技术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钟小锋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能够走到今天,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应该说政府对个体农民的支特是法农贷原始起步很重要的条件。……第二,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是依托个体农户,服务农业,而且植根于这农村。……第三方面,法农贷严谨的组织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绍荣 杨晓杰 蔡华铭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对涉农贷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涉农贷款向城市和农村的涉农企业、组织倾斜,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 涉农贷款 信用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舒 王庚 汪敏
本文从技术进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增长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分析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变化,提出了现代化支付系统作为技术进步对于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溢出效应的观点;其次构建了溢出效应模型和投入产出方程;最后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对模型进行估计,证明了支付系统对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基于此结论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升绩效给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龙耀 袁振
信用贷款能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是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难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着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用贷款。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用贷款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能。本文以2014—2019年苏、浙、闽三省110家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担保贷款占比,这意味着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降低农村地区经营主体获得贷款的门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势力较弱和成本收入比较高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其信用贷款占比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本文还发现,受到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将贷款信用结构从担保贷款向信用贷款调整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冉冉 张孝岩
1997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压抑了农村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当前国内进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把注意力集中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但由于政府主导型金融存在着缺陷,改革成效十分值得怀疑,农村金融实际上已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从总体上看,制度供给不足或者说市场竞争主体的缺位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困境的根本症结所在,对此,本文提出了鼓励农村金融机构进入以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农村金融机构 进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弢 林敏 张文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运行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发挥。本文从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效果等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政策制定者的自身约束与新型金融机构经营现实存在冲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目标实现之间存在矛盾,地方政府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分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短板。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政策效应 政策传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伦一 关志江 熊志东 张远意 胡学军 欧仕宽 田晖
县级农村金融机构重组问题研究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县(市)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市)经济的主体,因此,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需要、遵循金融自身规律运行的县级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瑾 罗剑朝 王佳楣
自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准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发现目前的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弱、费用补贴少、贷款利率低、监管政策不明确和政策缺乏区别对待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取消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放开利率控制、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税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