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6)
2023(15509)
2022(12958)
2021(12100)
2020(10063)
2019(22382)
2018(22061)
2017(42197)
2016(22513)
2015(24888)
2014(24145)
2013(23694)
2012(21785)
2011(19516)
2010(20193)
2009(19269)
2008(18507)
2007(17050)
2006(15204)
2005(13990)
作者
(61760)
(52254)
(51429)
(48839)
(32777)
(24763)
(23133)
(19724)
(19607)
(18582)
(17859)
(17360)
(16580)
(16364)
(16088)
(15829)
(15094)
(14971)
(14902)
(14826)
(12972)
(12602)
(12531)
(12090)
(11596)
(11572)
(11570)
(11552)
(10604)
(10349)
学科
(83655)
经济(83523)
(82053)
管理(70240)
(58077)
企业(58077)
(50479)
农业(33806)
中国(30351)
(29159)
金融(29157)
方法(29051)
(28662)
银行(28643)
(28331)
(28238)
(27661)
业经(27485)
数学(24670)
数学方法(24334)
技术(20192)
地方(19010)
(18452)
(17536)
财务(17489)
财务管理(17442)
企业财务(16679)
(16164)
贸易(16146)
(15828)
机构
学院(308091)
大学(303691)
(129887)
经济(127012)
管理(119295)
研究(103492)
理学(101290)
理学院(100288)
管理学(98811)
管理学院(98224)
中国(88982)
(65635)
(64301)
(62771)
科学(59397)
(51560)
中心(51266)
财经(49827)
(49501)
农业(48728)
业大(47345)
研究所(45642)
(45191)
(39691)
北京(39278)
经济学(39130)
(37961)
师范(37610)
(36697)
财经大学(36648)
基金
项目(200344)
科学(159392)
研究(152114)
基金(145633)
(125732)
国家(124523)
科学基金(107758)
社会(99194)
社会科(93785)
社会科学(93760)
(80412)
基金项目(77017)
教育(67857)
自然(66402)
(65467)
自然科(64927)
自然科学(64913)
自然科学基金(63849)
编号(62004)
资助(57084)
成果(51424)
(47004)
重点(44855)
(44559)
(44021)
(43706)
创新(43136)
课题(42773)
国家社会(41354)
(40788)
期刊
(153701)
经济(153701)
研究(94931)
中国(73542)
(67574)
(52341)
(49083)
金融(49083)
学报(45647)
农业(44869)
管理(44590)
科学(43079)
大学(36568)
学学(34535)
教育(32342)
业经(29544)
技术(25710)
财经(25175)
(22099)
经济研究(22096)
(21618)
问题(20432)
(16475)
农村(16404)
(16404)
科技(15451)
农业经济(15309)
世界(15307)
技术经济(15112)
图书(14806)
共检索到49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飞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实质在于保障农民的金融发展权,而金融监管制度环境在保障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方法和监管内容方面给予变革和创新。在监管目标中,应当纳入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提高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供给能力,我国应当实施激励监管、分类监管和风险监管的方法。金融监管还需要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上给予创新,同时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技术法律的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巴曙松  栾雪剑  
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党中央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额信贷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和银行小额信贷决策模型分析来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获得性不高,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有限。本文比较分析了其他国家验证可行的小额信贷资金获得方式,提出了用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法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特别是证券化中一些关键环节的操作建议,使对策分析更加具有操作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宰成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日益提高,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框架已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保障。为此,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设立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以下简称"贸法委"),负责国际贸易私法和商事法立法工作。推动各国动产担保制度的统一和协调是贸法委近二十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其目标是要让信贷获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明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数字金融整合到一个框架构建数字金融指标来分析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家庭消费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获得和数字金融都显著促进了家庭消费,尤其在我国农村家庭更为显著。此外,更好地获得融资使得家庭在教育的开支上远高于其他种类消费。因此,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发展是刺激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伟  黄友松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导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信贷支持和服务。文章结合国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探讨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的内在运作机理,认为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能够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的流动,以及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从而有利于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园园  
对“可获得性论”的一些理论观点提出了质疑,以求能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可获得性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少强  杨成明  
本文对“可获得性论”重新提出了质疑。揭示了笔者与梁灿兴先生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上的观念性差异 ,例如 :谁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力量 ;图书馆在知识交流中的角色 ;利益制衡与权责对等的观念 ;图书馆公益性的来源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基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的观点 ,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图书馆员三个层次讨论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试图推演出图书馆基本理论的逻辑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申祥  刘生龙  李强  
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本文从贫困率、贫困强度和贫困深度三个角度测度了农村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贫困发生与否、贫困强度和贫困深度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农户和社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农村自来水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多种情形的回归分析中均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农村如何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盛艳  李瑞琴  
基于2000~2016年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数据,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双重视角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分配不利的局面。但在不同贫困群体中,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投入越多、劳动力投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贫困地区,其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收入分配改善效应越大。农村扶贫开发应关注使基本公共服务减贫增收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配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本文在可获是性论理论逻辑总结的基础上 ,重新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 :体系化知识的自由共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和抵押制度改革不一定能够提高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只有那些经营项目盈利能力较高和拥有足够非农收入的农户能够获得信贷条件改进,农地抵押不应亦不能成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必由之路。最后我们提出未来推进我国农地抵押制度和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荷花  李明贤  曹艺馨  
本文对湖南省125家农户调查,运用Logit模型及Tobit模型考察了农户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目前农户普遍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但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2)农户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融资需求有着显著影响。(3)农户受教育水平、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农户社会关系情况、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着显著影响。为了破解当前我国农户融资约束困境,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本文提出加强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红宇  王嫒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2018年三期数据,运用条件混合回归,从信贷可获得性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减缓农户多维贫困,采纳数字技术农户的贫困降低了23%,缓解信贷约束是数字技术减贫的重要机制,且突出表现在正规信贷部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减贫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减贫红利没有被全体农户公平共享。基于贫困维度分解发现,虽然数字技术能减缓绝对收入、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维度的贫困,但经由信贷可获得性的减贫效应仅体现在绝对收入维度,农户信贷需求仍以满足消费性信贷为主。因此,在激发"互联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要考虑数字红利公平共享和农户多元信贷需求等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唐伟霞  
本文从债权人视角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基于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考察了企业金融化对其获得银行贷款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企业获得的新增贷款越少,其支付的贷款利率越高,说明企业金融化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加财务风险和信息更不透明两条途径发挥作用,并且在盈利较差、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和国有企业中,金融化带来的负面融资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和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置效率,对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