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5)
2023(16800)
2022(13970)
2021(12635)
2020(10530)
2019(23892)
2018(23040)
2017(44038)
2016(23962)
2015(26500)
2014(26312)
2013(26217)
2012(24478)
2011(22315)
2010(22546)
2009(21519)
2008(20852)
2007(18982)
2006(16714)
2005(14925)
作者
(72624)
(61202)
(60864)
(57778)
(38340)
(29664)
(27681)
(23912)
(23006)
(21579)
(20834)
(20506)
(19197)
(19138)
(19089)
(18967)
(18633)
(17835)
(17769)
(17519)
(15357)
(15055)
(14928)
(14044)
(13996)
(13568)
(13544)
(13465)
(12495)
(12313)
学科
(108346)
经济(108238)
(72546)
管理(63587)
(51317)
(50595)
企业(50595)
方法(47689)
数学(42344)
数学方法(42025)
农业(34059)
中国(30611)
(28384)
金融(28382)
(27431)
业经(27213)
(26582)
银行(26519)
(25537)
地方(25136)
(22330)
(21805)
(20161)
贸易(20152)
(19588)
(17371)
财务(17348)
财务管理(17306)
企业财务(16578)
理论(15183)
机构
学院(354233)
大学(351564)
(148129)
经济(145205)
管理(132290)
研究(119827)
理学(115370)
理学院(114051)
管理学(112141)
管理学院(111497)
中国(96023)
(83341)
科学(75723)
(71750)
(66539)
农业(65161)
(62069)
业大(61235)
中心(57892)
研究所(56747)
财经(53917)
(52856)
(49220)
经济学(46752)
(44718)
师范(44149)
北京(43911)
经济学院(42687)
(42348)
(41548)
基金
项目(240731)
科学(188622)
基金(175514)
研究(170496)
(155283)
国家(153920)
科学基金(130566)
社会(110847)
社会科(104942)
社会科学(104909)
(95749)
基金项目(93439)
自然(84319)
自然科(82415)
自然科学(82388)
自然科学基金(80978)
(79883)
教育(77193)
资助(70729)
编号(67916)
重点(54708)
成果(54085)
(53510)
(53306)
(50503)
创新(47265)
科研(46823)
课题(46692)
国家社会(46612)
计划(44969)
期刊
(161003)
经济(161003)
研究(96577)
(83673)
中国(65977)
学报(64717)
科学(56131)
农业(56126)
(50168)
大学(48232)
学学(46324)
(46251)
金融(46251)
管理(41494)
业经(31551)
教育(29188)
(27162)
财经(27020)
技术(26336)
经济研究(24741)
(23144)
问题(22690)
(20451)
业大(17677)
技术经济(17220)
世界(16945)
统计(16314)
理论(16260)
商业(16246)
科技(16065)
共检索到515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鲁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内在机理,提出农村金融排斥六维度假设,并构建农村金融排斥模型(EXCLUDED)和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测算指标。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维复杂的体系,影响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最主要因素为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且政府财政支农、调控利率等干预手段在省域范围内存在失灵,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在省域范围以及地域范围内差异较大,同时农村金融六个维度排斥程度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排斥问题需打"金融组合拳",促进中国各省市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沛星  王修华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晓林  徐虹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汇兑等最基本的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本文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作为农村金融排斥状况的代理变量,从金融供给方视角分析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县域更易受到金融排斥。分机构考察表明,商业银行在进行网点布局时更多地关注城镇人口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而农村信用社在进行网点布局时主要关注人口规模变量(尤其是乡村人口规模),收入变量不显著。考虑到我国县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OLS的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所考察问题的全貌,本文运用具有更高稳健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各因素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  何婧  臧日宏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基于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对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吉林省县域金融排斥严重,金融排斥指数FEI(Financial exclusion index)>0.5的县占44%;2)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FEI>0.5的县,50%以上分布在东部地区;3)东部地区半数以上的县FEI≥0.5;4)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则农村金融排斥越严重;5)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村金融贡献度越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金融排斥程度越低。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应该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袁亮  刘亦文  
首先,在阐述金融排斥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多从定性角度进行理论阐述或者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理论总结。接着,选取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金融排斥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定量表示。最后,利用系统GMM方法建立了29个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指出前一期金融排斥水平、农村人口总数、农村教育水平、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艳  
本文依据国际国内最新的农村金融发展理念,结合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丰富吉林省农村金融产品,改变政府治理策略,打破农村金融排斥"为主线,构建六维度指标体系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排斥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衡量吉林省农村金融排斥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地区多数农户的贷款申请受到了地域、贷款抵押条件、贷款利率等诸多指标的排斥。因此,为了破解这种状况,本文提出相关建议,认为需要从政府、金融机构及农民自身的合作共赢入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德勇  曾楠茜  辛士波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的金融体系明显地存在城乡二元特征,农民、农企、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资金大量向城市聚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制约着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也使得城乡经济社会的差距不断扩大。微观上看,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受到地理条件、受教育情况、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排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燕芝  陈彬  田龙鹏  黄向阳  
本文基于2010年中部六省667县(区)的经济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排斥难题。文章发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机构多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分析证实,县域经济水平差距大约解释了农村金融排斥差距的33%。这一结论对商业类金融机构和农村类金融机构在县(区)的布局设点同样适用。城镇化因素在破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控制住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如果各县(区)城镇化水平均等,那么农村金融排斥的差距大约会缩小20%。建设更加富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设法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增长,也是破解农村金融排斥难题的关键。在未来打政策组合拳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粟芳  方蕾  
根据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调查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银行排斥、保险排斥和互联网金融排斥的程度及根源。基于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三维度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测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银行排斥、保险排斥和互联网金融排斥的程度;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从供给排斥、自我排斥和无需求三角度寻找导致金融排斥的根源。研究结果发现,中部农村地区存在最严重的银行排斥和保险排斥,西部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排斥最为严重。农村银行排斥的主要根源是供给排斥,尤以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最为突出;农村保险市场中,供给需求理论完全不发挥作用;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则主要源于供给排斥中的物理排斥。一些外部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杜辉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年贷款增长率远低于政府农业年度补贴增长率的现实,本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补贴依次对非正规金融市场和正规金融市场形成"挤出效应";政府提高贷款利息虽可压缩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生存空间",但却会引致农户福利流失;非挂钩性农业补贴会强化(弱化)非正规金融市场(正规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因而,政府不应单一地寄希望于制度创新,而应更多地关注农业补贴对农户借贷决策行为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善民  
从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将农村金融排斥生成与治理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政府监管和有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模型,阐明了农村金融排斥的生成及政府参与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必要性。分析政府与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排斥治理的演化路径,得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据此,提出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媛  
江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大幅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有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本文在对江西城乡金融排斥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江西城乡金融排斥的对策建议,以求进一步改善江西"三农"在金融体系中分享金融服务的状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怡婷  杨林娟  
基于甘肃省14市(州)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数据,从信贷可得度、效用度、服务深度及可负担度四个维度测算了的农村信贷排斥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农村信贷排斥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信贷排斥问题普遍较为严重,农村信贷排斥程度区域性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有关,更与农村就业结构、农村人均纯收入、就业人口中女性占比以及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就业结构、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信贷排斥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邓薇  颜洁  
本文在对金融排斥测度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服务的可得度、使用度和使用效用三个维度构建金融排斥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2005—2012年的金融排斥状况进行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金融排斥的空间特征,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金融排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考察期内,经济增长与金融排斥正相关,产业结构与金融排斥负相关,人口结构对金融排斥具有显著影响,而交通便利程度却并未如预期般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政策建议,以缓解区域金融排斥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