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4)
- 2023(10007)
- 2022(8041)
- 2021(7695)
- 2020(6025)
- 2019(13803)
- 2018(12887)
- 2017(24982)
- 2016(13296)
- 2015(14891)
- 2014(14722)
- 2013(14724)
- 2012(13861)
- 2011(12627)
- 2010(13326)
- 2009(12937)
- 2008(12202)
- 2007(11439)
- 2006(10642)
- 2005(9976)
- 学科
- 济(59871)
- 经济(59801)
- 农(49841)
- 业(46772)
- 农业(33216)
- 管理(31188)
- 融(27331)
- 金融(27330)
- 企(25338)
- 企业(25338)
- 银(25217)
- 银行(25193)
- 行(24474)
- 中国(23611)
- 业经(20128)
- 方法(18475)
- 制(17604)
- 数学(16176)
- 数学方法(15943)
- 地方(15655)
- 财(15457)
- 农业经济(12613)
- 体(11573)
- 中国金融(11235)
- 发(11166)
- 贸(10979)
- 贸易(10962)
- 学(10807)
- 易(10669)
- 村(9531)
- 机构
- 学院(198033)
- 大学(193286)
- 济(87111)
- 经济(85323)
- 管理(72932)
- 研究(71234)
- 中国(64485)
- 理学(61420)
- 理学院(60751)
- 管理学(59756)
- 管理学院(59407)
- 农(53747)
- 财(41470)
- 农业(40613)
- 科学(40477)
- 京(40201)
- 所(36830)
- 中心(35739)
- 业大(33632)
- 研究所(32611)
- 江(31889)
- 财经(31759)
- 经(28785)
- 经济学(26550)
- 范(26165)
- 师范(25953)
- 州(25871)
- 北京(25490)
- 银(25363)
- 银行(24429)
- 基金
- 项目(122807)
- 科学(96933)
- 研究(94209)
- 基金(89264)
- 家(77075)
- 国家(76286)
- 科学基金(64836)
- 社会(61229)
- 社会科(57648)
- 社会科学(57630)
- 省(48974)
- 基金项目(46883)
- 教育(40705)
- 划(39653)
- 编号(39520)
- 自然(39075)
- 自然科(38154)
- 自然科学(38144)
- 自然科学基金(37481)
- 资助(35586)
- 成果(32799)
- 农(30834)
- 发(28646)
- 重点(27706)
- 部(27506)
- 课题(26892)
- 创(25841)
- 国家社会(25547)
- 性(25430)
- 制(24636)
- 期刊
- 济(108775)
- 经济(108775)
- 研究(62378)
- 农(60299)
- 中国(45321)
- 融(41958)
- 金融(41958)
- 农业(40137)
- 财(30675)
- 学报(30569)
- 科学(29672)
- 大学(24321)
- 管理(23350)
- 学学(23317)
- 业经(23180)
- 业(18243)
- 教育(17859)
- 财经(16352)
- 农村(15679)
- 村(15679)
- 问题(15298)
- 农业经济(14918)
- 技术(14724)
- 经(13967)
- 经济研究(13852)
- 世界(12554)
- 版(12396)
- 经济问题(10941)
- 理论(10546)
- 社会(10299)
共检索到32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立
融资困境是影响农村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最大金融瓶颈,需要一个合适的农村金融体系去解除这一瓶颈。但为何已有成熟的城市工商金融体系,不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农村地区,而需要一个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四大基本问题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四大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出现“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需要政府介入。但政府介入后,又往往以正式金融制度取代非正式金融制度,进一步恶化农村融资环境,又带来了“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若不改变涉农基本制度,缓解两大“失灵”的关键,在于放弃单纯依赖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演化逻辑 改革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明
在"地少人多"的自然资源禀赋下,中国农村金融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重构、调整中不断发展,如何抽象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化逻辑,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然面对的难题。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制度安排,农村服务于城市发展,农业优先支持工业的导向使得农村资金严重净流出;商业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环境中的运用,变相抽取农村资金使得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政策出现低效率。通过对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的比较研究,借鉴在农村合作金融演化过程中政府"看得见的手"到底应该和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的经验,期望为形成农村金融服务合理分工与合力运转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体系 合作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鈜 刘乃梁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业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和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布局都促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发展。在既有"机构观"路径的不可持续下,互联网有能力成为农村金融的衍生场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较为初级,处于工具创新向体系创新的过渡阶段。农村互联网金融同样会面对商业可持续问题,并且在盈利与支农、市场与政府以及新旧金融之间等多维度存在着发展矛盾。农村金融互联网衍生应当立足法治引导,明确重点规制方向,从"主体-秩序-基础设施"等基本维度出发进行制度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欣欣 辛立国
我国农村现有的金融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性 ,明显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这种不适应性已进一步凸现 ,集中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缺口、效率缺口和制度缺口 ,弥合这三大缺口就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创新 ,以此来更好地利用资金要素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使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趋合理、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供需缺口 效率缺口 制度缺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发志 曾淼 熊永兰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尽管理论界就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率的、自主创新的和开放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认为对农村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源 芮训媛
农村人情交往的外延逐步扩大,其互保、互助的传统功能逐渐向投资功能转化,随着社会资本嵌入农村场域并成为农民投资的对象,这种表象掩盖的实质是农村人际金融以储蓄性为中心的功能向人际交往的投资性功能转变,这种"非理性"背后的理性恰是农村社会金融抑制与反抑制的金融逻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仇晓洁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城市金融发展来说比较滞后,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发展途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河北省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信贷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创新不足、农村金融运转效率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中的原因,在简要分析国外几个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国外有效的做法,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我国和谐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生态 信贷支持 农村市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东升 邓立新
农村房屋产权及其流转是盘活农村现存资源、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房屋及其宅基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保护农村房屋产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利益,是顺利有效推进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和前提条件。本文提出了要在农村房屋产权包括宅基地的确权、建立流转有形市场、搞好流转收益分配以及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四个关键环节中保护好农民利益。
关键词:
农村房屋 产权改革 房屋流转 收益分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杰存 陆建新 余涛
论文从农村金融特点出发,提出农村金融监管要同时兼顾"防控风险"和"‘三农’发展",具有"目标二重性"。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一,从历史看,2007年以前可称为存量改革阶段,2007年以后可称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重,并侧重增量改革阶段;第二,从现状看,当前农村金融监管在目标、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从未来看,农村金融监管要树立起"发展型监管"的理念。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泉 张涛
农村金融是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先后经历了计划金融、重新建立与调整、创新深化等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先服务"先富"再服务"后富"、由计划到政府逐渐还权于市场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符合先城镇再农村的"二元金融"发展逻辑。面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求必须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实践普惠金融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从而使农村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演变逻辑 二元金融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 周向阳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鸽平
金融服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整体运行和个人福祉改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然而,金融抑制和金融排斥仍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政策驱动下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不同,数字技术开启了传统金融无法企及的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有助于弥补农村金融发展的诸多短板。因此,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逻辑成因 农村金融 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醒男
论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把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概括地分为农村发展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生活需求三个层次。经过各层次需求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现有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说明商业化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现实选择。同时认为即将启动的国家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前期改革的成果、以及紧锣密鼓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都为其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金融需求 农村 农户 农信社 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彩兰 刘正良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关键词:
二元金融结构 农村金融市场 问题 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