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9)
2023(14816)
2022(12633)
2021(12004)
2020(9884)
2019(23018)
2018(23058)
2017(44120)
2016(23900)
2015(26717)
2014(26697)
2013(26494)
2012(24050)
2011(21586)
2010(21967)
2009(20557)
2008(19128)
2007(16909)
2006(15267)
2005(13404)
作者
(67589)
(56613)
(55913)
(53499)
(35220)
(27037)
(25314)
(22131)
(21493)
(20088)
(19157)
(19078)
(17891)
(17725)
(17449)
(17344)
(16669)
(16408)
(16187)
(15880)
(14040)
(13997)
(13678)
(12881)
(12874)
(12574)
(12543)
(12521)
(11572)
(11211)
学科
(96697)
经济(96589)
(70361)
管理(61534)
(51125)
(48994)
企业(48994)
方法(39531)
数学(34813)
数学方法(34463)
农业(34081)
中国(30535)
(27425)
金融(27424)
业经(26711)
(26147)
银行(26092)
(25192)
(24815)
(23432)
地方(23036)
(19015)
(16383)
(16067)
贸易(16052)
(15658)
理论(15160)
(14825)
财务(14763)
财务管理(14732)
机构
学院(329361)
大学(326422)
(134458)
经济(131544)
管理(129907)
研究(113293)
理学(112103)
理学院(110955)
管理学(109168)
管理学院(108586)
中国(90834)
(71811)
(69106)
科学(69086)
(61630)
(57008)
业大(55146)
农业(54955)
中心(53558)
研究所(51809)
(48800)
财经(48258)
(44066)
北京(43597)
(42789)
师范(42411)
(40043)
(39756)
经济学(39453)
经济管理(36013)
基金
项目(224383)
科学(175024)
研究(167155)
基金(161141)
(140445)
国家(139171)
科学基金(118519)
社会(104626)
社会科(98809)
社会科学(98781)
(88703)
基金项目(86194)
自然(75445)
教育(74902)
自然科(73600)
自然科学(73581)
(73414)
自然科学基金(72251)
编号(69889)
资助(65547)
成果(56733)
重点(50092)
(49428)
(49213)
课题(47353)
(46611)
创新(43461)
国家社会(42863)
科研(42470)
教育部(41913)
期刊
(153199)
经济(153199)
研究(99384)
(73866)
中国(68466)
学报(53922)
农业(49797)
科学(49292)
(45362)
(43856)
金融(43856)
管理(43812)
大学(41729)
学学(39581)
教育(36661)
业经(29213)
技术(27473)
(23114)
财经(22879)
经济研究(22031)
问题(20574)
(19476)
(17635)
理论(16787)
科技(15841)
农村(15727)
(15727)
技术经济(15671)
业大(15427)
实践(15395)
共检索到497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静雅  王修华  杨刚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类型、地区分布、注册资本、可持续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发现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偏差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创新力度不足、监管部门之间政策措施不协调、政策目标与作为主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利益长期不相容、监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为此,从放宽准入限制、下放监管权、构建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雷立钧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进入了增量改革阶段。笔者认为,基于增量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的竞争机制;发挥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融合;引入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洋萍  杨杰钦  
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三农"享受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成效仍不明显,"三农"贷款难、贷款贵等局面仍难从根本上改观。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是一种政府强制主导模式,具有较强的外生依赖性。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具有发展内生性金融机构的优势,但现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内生性发展乏力,主要表现为外生性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内生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受阻等。鉴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内生化路径具有的自身优势,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走内生成长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春玲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但由于改革过程中遇到多重制约因素,改革成果并不明显,农户融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民依然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农户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提升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继续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增量改革力度,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促进民间金融正规化建设,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娟娟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但由于改革过程中遇到多重制约因素,改革成果并不明显,农户融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民依然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农户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提升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继续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增量改革力度,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促进民间金融正规化建设,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霞民  
本文提出以农村金融改革绩效指数(RPI)作为评价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的指标。同时,基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绩效指数指标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对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估。在总绩效指数评估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两种模式即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喜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改革尤为必要。然而,如何处理农村金融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问题,理论和政策层面分歧颇大。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孟亮   王立聪  
本文使用2008—2019年1116个县域的1137家村镇银行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村镇银行设立能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村镇银行设立通过抑制资金外流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第三,因为地理区位、主发起行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县域,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当城市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放大;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削弱。因此,应该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优化村镇银行区域布局,强化机构运营的稳健性,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池波  彭克强  
本文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深陷"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双重困境的制度成因,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的分析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克强  陈池波  
2006年底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文件的出台和2007年8月农村信用社第一阶段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人"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展鹏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经营方向不明确等深层次原因,造成经营日渐困难,风险越积越大,严重影响到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围绕建立县农信联社法人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华敏   方冬莉   李国英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对农民支付便利性的优化效应、对农村流动性约束的缓解效应、对农户预防性储蓄的减弱效应、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助力效应、对农民消费约束的缓解效应,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实施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服务和风险管理。但客观而言,当下其服务农业农村的力度仍较为有限,存在普惠金融覆盖面的短板缺陷、农村市场金融风险管控的短板缺陷和农村居民杠杆率的可控性短板缺陷,对于农村消费市场的高质量构建并未产生质变性影响。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消费市场扩容增量上的驱动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农村重点领域消费升级,加大特色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研发,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的效力强度,并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延涛  
农村金融是一个系统,农村金融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本文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有改革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对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亚云  
我国金融体制不断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向市场需求导向的机制变迁。我国农村金融虽然一直在改革,但基本都是在修补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从供给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无法适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拆并、新增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乐柱  
当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没有建立起共生共存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诸多悖论,适应农村生产力实际水平,应当构建多元化的、以间接金融为主体、以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以国有商业金融为辅助、以小型商业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关键是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有小型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