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1)
2023(15899)
2022(13258)
2021(12213)
2020(10035)
2019(23073)
2018(22307)
2017(42510)
2016(23032)
2015(25825)
2014(25720)
2013(25826)
2012(24692)
2011(22589)
2010(23290)
2009(21957)
2008(21367)
2007(19610)
2006(17523)
2005(16246)
作者
(68936)
(58109)
(57851)
(55018)
(36742)
(27979)
(26170)
(22538)
(22019)
(20821)
(19920)
(19463)
(18520)
(18458)
(18268)
(18039)
(17276)
(16849)
(16831)
(16750)
(14565)
(14480)
(14181)
(13540)
(13275)
(13083)
(12918)
(12853)
(11906)
(11783)
学科
(106187)
经济(106084)
(67691)
管理(56580)
(51878)
(43674)
企业(43674)
方法(39019)
中国(35394)
农业(34494)
数学(34487)
数学方法(34165)
地方(29724)
(28524)
金融(28521)
(27181)
银行(27144)
业经(26400)
(26331)
(25515)
(23609)
贸易(23591)
(22942)
(22615)
(20536)
(17387)
环境(15399)
(14824)
技术(14786)
(14237)
机构
学院(339377)
大学(335612)
(145905)
经济(142813)
研究(123195)
管理(123192)
理学(104866)
理学院(103556)
管理学(101787)
管理学院(101164)
中国(99072)
(75653)
科学(74845)
(71906)
(66646)
(63906)
农业(58285)
中心(58225)
研究所(57728)
业大(54546)
(54013)
财经(51978)
(47163)
(46630)
师范(46181)
经济学(45715)
北京(45352)
(43260)
(43098)
经济学院(41551)
基金
项目(219689)
科学(172297)
研究(161892)
基金(158311)
(138220)
国家(136990)
科学基金(115814)
社会(104113)
社会科(98501)
社会科学(98471)
(87311)
基金项目(84022)
(72628)
教育(72157)
自然(71978)
自然科(70294)
自然科学(70270)
自然科学基金(69000)
编号(66382)
资助(63755)
成果(54152)
(53433)
重点(49733)
(48645)
课题(46193)
(45501)
国家社会(43587)
发展(43201)
创新(42613)
(42524)
期刊
(170938)
经济(170938)
研究(103559)
(77221)
中国(73623)
学报(55244)
农业(51825)
科学(51265)
(49587)
(47885)
金融(47885)
大学(42046)
管理(41005)
学学(39865)
教育(34241)
业经(32502)
技术(27735)
经济研究(25860)
财经(25468)
(25407)
问题(24137)
(21865)
(18668)
(18617)
世界(18306)
技术经济(17247)
农村(16705)
(16705)
国际(16190)
资源(15959)
共检索到531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赛红  李朋朋  
以我国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考察对象,采用引力修正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突破地理邻近效应的局限,探讨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连接渠道较多,网络整体稳定性较强,并且可以确定各地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心—边缘分布中所扮演的角色;东部及中部等较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较多溢出关系,中南及西南等地区发挥了传导农村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东北及中西部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由此提出了扩大农村金融资源溢出渠道,缩小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距,提高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协同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兵  翁辰  
本文基于1997—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短期看,相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但长期看,则会抑制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农村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还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情况。此外,农村经济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缓,而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利于减缓贫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陈烜  
基于2012—2020年广东省(除深圳外) 2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乡村振兴和金融发展两个系统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金融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深入程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乡村振兴和金融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及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时序上,2012—2020年广东省各城市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均为高耦合,其协调度稍有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大都处于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阶段;空间上,以处于良好协调的粤港澳大湾区为辐射圈逐步向外辐射,仅有佛山市跨入了高度协调阶段;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能提升其周边城市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因此,未来应重视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注重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的衔接,加强各政策工具的协调性,推动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西现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西现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伍骏骞  刘涛  毛中根  王海军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享发展效应。本文构建“富裕-共同-可持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享发展效应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基于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的“身份-环境-规则”三维度分析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从共享发展异质性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获取并享受做大“蛋糕”带来的集聚效应,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在实现切好和共享“蛋糕”层面还有差距,而对保鲜和优化“蛋糕”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从空间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脱贫攻坚地区,说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共享发展是“涓滴效应”而不是“马太效应”。第四,从调节效应来看,各地的就业和投资门槛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越多;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看,该空间溢出效应在2013年中国政府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改革以后更加显著,这共同印证了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共享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制度性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李明月  
文章运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均衡性有待加强;各省份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发展较快的省份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接收到的关联关系较多,对其他地区主要产生溢出作用;发展较慢的沿海省份起到传导普惠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而西部落后地区位于网络中的边缘,核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全国性的示范性区域,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张甜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怀公  黄容  
文章选取我国2005—2020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相关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使用动态空间计量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和集中度呈阶梯式下降趋势,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依赖性十分显著;(2)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直接激励效应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不仅受毗邻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还受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影响。(3)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助于缩小其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差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鑫  周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东西之间与南北之间,相邻地区的发展差异也尤为突出,而金融发展中集聚与排斥效应的角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检验2004—2018年31个省份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存在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金融排斥的负向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但是金融集聚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剖析发现,在相邻地区金融资源的势差分布中,金融集聚的虹吸效应激发了金融排斥,由此形成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具有长期性特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较为显著。此外,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源于金融效率的优化,金融排斥的溢出效应源自深化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本文研究结论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泽炯  王磊  
本文首先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为门槛效应、减困效应、非均衡效应和涓滴效应,其中,门槛效应和非均衡效应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减困效应和涓滴效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然后,基于我国1990~2013年的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动态关系。在长期中,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增加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在短期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波动的原因。最后,就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