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13)
2023(19747)
2022(16442)
2021(15177)
2020(12640)
2019(28775)
2018(28141)
2017(53683)
2016(28910)
2015(32263)
2014(32149)
2013(31955)
2012(29802)
2011(26908)
2010(27054)
2009(25407)
2008(24554)
2007(22108)
2006(19310)
2005(17428)
作者
(85618)
(71844)
(71421)
(67679)
(45249)
(34831)
(32454)
(28207)
(27314)
(25470)
(24468)
(24087)
(22589)
(22543)
(22259)
(22225)
(21658)
(21054)
(20664)
(20570)
(17978)
(17620)
(17613)
(16495)
(16481)
(16103)
(15893)
(15882)
(14620)
(14336)
学科
(126590)
经济(126460)
(86474)
管理(78605)
(62571)
企业(62571)
方法(53889)
(52550)
数学(48166)
数学方法(47655)
中国(38919)
农业(34891)
(31864)
地方(30884)
业经(30466)
(29782)
金融(29779)
(28718)
银行(28657)
(27599)
(25934)
(24021)
贸易(24005)
(23595)
(23303)
(20204)
财务(20142)
财务管理(20095)
企业财务(19184)
技术(18900)
机构
学院(416208)
大学(411718)
(174003)
经济(170515)
管理(158666)
研究(141762)
理学(137015)
理学院(135500)
管理学(133177)
管理学院(132425)
中国(113117)
(88212)
科学(87573)
(85663)
(78563)
(72339)
农业(68632)
中心(68281)
业大(68183)
研究所(65672)
(63060)
财经(62564)
(57029)
北京(53346)
经济学(53319)
(52913)
师范(52241)
(50544)
(50181)
经济学院(48330)
基金
项目(279978)
科学(219943)
基金(203311)
研究(200245)
(178841)
国家(177293)
科学基金(151507)
社会(128687)
社会科(121906)
社会科学(121871)
(111399)
基金项目(107749)
自然(98529)
自然科(96312)
自然科学(96284)
自然科学基金(94570)
(93179)
教育(91136)
资助(82868)
编号(80404)
(64156)
成果(63836)
重点(63249)
(61459)
(58552)
课题(55634)
创新(54771)
科研(54283)
国家社会(53454)
教育部(52175)
期刊
(192406)
经济(192406)
研究(116335)
(86836)
中国(84759)
学报(69844)
科学(63181)
(60152)
农业(58289)
管理(54787)
大学(52944)
(52661)
金融(52661)
学学(50716)
教育(37978)
业经(36528)
技术(35125)
财经(30866)
经济研究(29623)
(28953)
问题(26472)
(26430)
(22137)
技术经济(20328)
世界(19792)
统计(19765)
(19131)
商业(19129)
科技(19099)
理论(18888)
共检索到622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宝值  熊秀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敬琏(2002)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一环便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为推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应该继续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所以如何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农村劳动力已经获得大规模的转移"(蔡昉2007)。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  黄蓓  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刚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带来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组织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等方面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新影响,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变化和要求,对于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郇红艳  孙道德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浩  
本文首先阐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发生背景和在影响农村发展因素中的地位,然后着重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最后对农村劳动力有序外流提出四点意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石  郭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农村金融作为直接关系到农户生产的外在资本工具,其规模和运行效率与这种内部差距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本文试图使用中国2000—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验证。通过面板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提高能够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3~2008年的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进行了测定,并就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辽宁省的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老龄化现象,而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流动正改变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是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无疑加剧了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应积极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并努力改变现行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鹤  张启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金融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虽仍占据主要地位,但非农业收入比重日益提高。文章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统计年鉴1996—2016年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非农收入间关系及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非农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非农收入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结构对农民非农收入具有短期促进作用,长期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赵亮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依据吉林省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非参数分析、半参数分析和参数分析三个层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比女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强;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劳动力的流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