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0)
2023(14297)
2022(11993)
2021(11130)
2020(9462)
2019(21472)
2018(21156)
2017(40427)
2016(22185)
2015(25128)
2014(25154)
2013(24959)
2012(23412)
2011(21127)
2010(21726)
2009(21019)
2008(20699)
2007(19143)
2006(16933)
2005(15529)
作者
(64925)
(54830)
(54517)
(52116)
(34428)
(26353)
(24828)
(21313)
(20687)
(19530)
(18739)
(18535)
(17257)
(17245)
(17224)
(16918)
(16580)
(15941)
(15880)
(15837)
(13767)
(13601)
(13347)
(12503)
(12502)
(12404)
(12370)
(12116)
(11215)
(11116)
学科
(93551)
经济(93427)
(71316)
管理(63857)
(51203)
(49592)
企业(49592)
方法(37683)
农业(34017)
数学(33164)
数学方法(32752)
中国(29609)
(28456)
金融(28452)
(28016)
(27307)
银行(27273)
(26271)
业经(26221)
(25977)
地方(20685)
(17986)
(17359)
(17330)
财务(17283)
(17277)
贸易(17264)
财务管理(17237)
(16860)
企业财务(16329)
机构
学院(322599)
大学(319681)
(134572)
经济(131604)
管理(119654)
研究(109130)
理学(102109)
理学院(100989)
管理学(99181)
管理学院(98591)
中国(91329)
(72514)
(66752)
科学(66031)
(65388)
(56343)
农业(55949)
中心(53661)
业大(52731)
(51153)
财经(50501)
研究所(50428)
(45625)
北京(41712)
经济学(41383)
(40866)
(40542)
师范(40440)
(38015)
经济学院(37420)
基金
项目(206751)
科学(161454)
研究(152548)
基金(149149)
(129339)
国家(128147)
科学基金(108916)
社会(97398)
社会科(91976)
社会科学(91946)
(82383)
基金项目(79070)
教育(68992)
自然(68249)
(67553)
自然科(66627)
自然科学(66607)
自然科学基金(65427)
编号(63113)
资助(60504)
成果(51945)
重点(46486)
(46220)
(45306)
课题(43252)
(42787)
(42261)
国家社会(40336)
创新(40142)
(39743)
期刊
(156815)
经济(156815)
研究(94861)
(74777)
中国(70076)
学报(53020)
(52467)
农业(49971)
科学(47885)
(46538)
金融(46538)
大学(41071)
管理(40563)
学学(39173)
教育(30950)
业经(29922)
技术(26839)
财经(25511)
(24220)
经济研究(22320)
(21837)
问题(21632)
(18971)
农村(16554)
(16554)
世界(16344)
技术经济(16087)
理论(15771)
农业经济(15460)
(15234)
共检索到500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好文  余浩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国家效用函数的框架下,农村金融形成了统一的制度安排。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化差异较大,必然伴随着农村金融区域差异化制度需求。运用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尝试采用区域差异的方法对农村金融进行研究,并提出差异化金融制度安排的构想,希望能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把握住农村的变化;要以扩大农业保险和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为基点。支持"三农"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要把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要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着力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锦虹  胡礼文  洪长礼  
本文在社区的框架内研究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问题,文章从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两个方面介绍了现行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指出现行制度存在先天就排斥农户和农户自身特点与农村正式金融体系不匹配两大缺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宏伟  
本文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视角切入,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不能与之适应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优化农村金融类型结构、丰富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成莲  温智良  
本文立足于江西省新余市农村地区实际,以农户融资为切入点,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户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融资状况进行评判;进而结合实证分析所得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取向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玮  
以近代各国农村金融制度为考察对象,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具体比较了长期和中短期农村金融机构在体系设置中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世纪中期之后,近代各国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各国政府据此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都设置有最高管理机关,并且具有以信用合作社为基础的基层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张宁  王翌秋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间的联结合作有助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边界。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结的实践经验,结合经验启示探讨两者之间的最佳联结模式,从农村金融联结主体的选择、贷款利率、贷款规模、联结期限、奖罚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及利润分配方案的确定方面设计了金融联结的激励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农村金融服务难题。在中央的批示下,2008年12月,田东县开始实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来,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围绕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难点问题,立足"惠农、支农、便农"的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难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比较从世界范围考察农村金融体系,可以看到,各国农村金融体系因国情不同而各有差异(见表1)。美国是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从需求角度建立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法国是欧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黎和贵  
农村金融如何适应本国的具体国情,有选择有重点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美、法、墨、日、印等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支农模式的介绍及比较,得出农村金融支农的经验借鉴及有益启示,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保营  
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造成农村金融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严重弱化,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长期存在。必须从整体着眼,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功能进行定位和战略性调整,推行全面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婕  霍焰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实现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模式的创新,也开启了全国金融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之路。准入新政在改变制度变迁模式、实现增量改革、突破改革"路径依赖"的同时,改革的实践则表明,新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仍存在未能摆脱"诺思悖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植于农村的属性弱化、竞争力不足以及大规模偏好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准入之门,以利率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吸引资金流向农村;以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保护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的竞争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如何提高农民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土地确权通过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产权,降低了土地与低效率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捆绑,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促进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本文从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两个角度,验证了土地确权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土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农民非农受雇,但对非农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土地出租部分解释了确权对非农受雇的作用。第三,金融环境的差异改变了土地确权的作用。在金融环境弱的农村地区,土地确权未能促进非农创业,而主要表现出对非农受雇的正向影响;在金融环境好的村,土地确权对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的作用正好相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赵倩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以省级区域为样本,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制度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的作用大于人均农业贷款,但是人均财政支农表现为抑制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提高。最后,本文提出应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安排金融制度,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农村金融制度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