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6)
- 2023(15761)
- 2022(13376)
- 2021(12459)
- 2020(10317)
- 2019(23692)
- 2018(23345)
- 2017(45560)
- 2016(24366)
- 2015(26897)
- 2014(26760)
- 2013(26744)
- 2012(24485)
- 2011(22131)
- 2010(22269)
- 2009(20771)
- 2008(19425)
- 2007(17289)
- 2006(15155)
- 2005(13268)
- 学科
- 济(101072)
- 经济(100963)
- 业(75921)
- 管理(65812)
- 企(53556)
- 企业(53556)
- 农(51131)
- 方法(45673)
- 数学(40533)
- 数学方法(40170)
- 农业(34112)
- 中国(30125)
- 融(28163)
- 金融(28162)
- 业经(26640)
- 银(26481)
- 银行(26442)
- 财(26408)
- 行(25467)
- 地方(22417)
- 制(22125)
- 学(19930)
- 贸(17473)
- 贸易(17460)
- 务(17216)
- 财务(17153)
- 财务管理(17118)
- 易(16984)
- 企业财务(16440)
- 技术(15782)
- 机构
- 学院(343228)
- 大学(341319)
- 济(140675)
- 经济(137764)
- 管理(137357)
- 理学(120054)
- 理学院(118833)
- 管理学(116916)
- 管理学院(116311)
- 研究(112632)
- 中国(90302)
- 农(72187)
- 京(70596)
- 科学(68755)
- 财(63679)
- 业大(56546)
- 所(55587)
- 农业(55380)
- 中心(54139)
- 财经(51769)
- 研究所(50725)
- 江(49113)
- 经(47449)
- 北京(43784)
- 范(43412)
- 师范(43023)
- 经济学(42520)
- 州(40496)
- 院(39865)
- 经济学院(38678)
- 基金
- 项目(238305)
- 科学(187907)
- 研究(175616)
- 基金(174244)
- 家(151117)
- 国家(149801)
- 科学基金(129356)
- 社会(112201)
- 社会科(106210)
- 社会科学(106182)
- 省(93345)
- 基金项目(92993)
- 自然(83068)
- 自然科(81134)
- 自然科学(81117)
- 自然科学基金(79695)
- 教育(78775)
- 划(77276)
- 编号(71916)
- 资助(71273)
- 成果(57378)
- 部(53051)
- 重点(52509)
- 发(51243)
- 创(49577)
- 课题(48186)
- 国家社会(46493)
- 创新(46171)
- 科研(45518)
- 教育部(45422)
- 期刊
- 济(151856)
- 经济(151856)
- 研究(98662)
- 农(73693)
- 中国(64242)
- 学报(55852)
- 科学(50999)
- 农业(49794)
- 财(46214)
- 融(45553)
- 金融(45553)
- 管理(44886)
- 大学(43313)
- 学学(41391)
- 教育(32834)
- 业经(29863)
- 技术(27011)
- 财经(25104)
- 业(22889)
- 经济研究(22637)
- 经(21269)
- 问题(21001)
- 版(18092)
- 理论(17210)
- 科技(16262)
- 技术经济(16110)
- 实践(15800)
- 践(15800)
- 现代(15530)
- 农村(15517)
共检索到49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嵇正龙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具有明显的政府政策强制和诱导性,从渠道和主体角度可以将农村金融供给分为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保险。而农村金融供给的有效性取决于上述四个变量对农村总产出的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对农业总产出、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保险五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并未带来促进农村总产出的预期,而农业保险虽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有限。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金融供给变量供给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短期和长期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供给 有效性 实证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詹继生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存在着有效性和适应性这两个深层次问题。适应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有效性则是适应性的动力和目标。提高农村金融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金融结构,同时要妥善处理一系列有关问题,如在金融业拓展对外开放的同时搞好对内开放、建立农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炳华 张文棋
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支持作用,对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和农业产业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农村贷款和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长期正向的均衡关系。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和农村信用社农村贷款余额与农业产出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而农业银行的农业贷款余额与农业产出间存在长期反向关系。
关键词:
农村金融供给 支持作用 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秀军
目前,农村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县域,因此,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应放到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上来。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监管主体缺陷。作为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最前沿的监管主体,县监管办事处既不是一级机构,也不是一级执法主体,加之受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只能做一些站岗放哨、收集信息、流动作战等方面的工作。当辖区出现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时,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排除,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斌 廉亦玮
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不再是合格的抵押品。当下,我国农户是否参加小组联保模式主要受可获得性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无关;对社会个体的贷款发放,非正规金融组织已不再看重贷款对象的社会资本,它们更多将农户的房屋等有形财富或收入作为其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文章证明了社会资本在农村金融中的无效性,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小组联保模式的社会惩罚机制不再有效。
关键词:
小组联保模式 社会资本 金融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贵
主要问题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的监管尚未有效分类。目前,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分类监管工作尚无实质性突破。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应实行分类监管、差别监管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一是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环境不同。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总量不大,人口居住分散,使得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的半径长、成本高;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总量大,金融交易频繁,需求种类也较农村社区复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斌 廉亦玮
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不再是合格的抵押品。当下,我国农户是否参加小组联保模式主要受可获得性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无关;对社会个体的贷款发放,非正规金融组织已不再看重贷款对象的社会资本,它们更多将农户的房屋等有形财富或收入作为其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文章证明了社会资本在农村金融中的无效性,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小组联保模式的社会惩罚机制不再有效。
关键词:
小组联保模式 社会资本 金融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一青 彭非
本文运用四阶段DEA-TobiT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村金融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阶段DEA-TobiT方法与经典DEA方法所测算的农村金融效率得分存在差异;农村金融效率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综合效率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的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俏慧 金献幸
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村不同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不同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对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建设进行分析,探寻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障碍,为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 供给 需求 温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昌焕
宜昌农村地区在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金融供给趋于多元化、需求重点领域突出等特点;农村金融供求之间存在着区域间不平衡、金融需求迅速扩大与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需求类型增加与供给方式有限、金融供求扩大与配套机制不足四个主要矛盾;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应有政策倾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改革进取等多项配套措施。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供给 金融需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立民 卫刚华 陈参军
经济金融发展的"二元性"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金融抑制、交易成本、社会特性和体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指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体现在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上,总量矛盾主要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抑制而引起,而结构矛盾则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定位、业务创新、服务方式与农村金融需求总量、需求多无化趋势等难以有效对接等矛盾交织形成。本文分别从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强
"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依赖很大,但我国农村资金外流形势严峻,农业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变成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从灾害、价格、担保和外部性4个方面分析农业、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的引导与补充功能,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方式,缓解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具体做法是:拓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灾害风险补偿机制;拓展农产品期货经纪业务,提供市场风险对冲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担保业务,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风险投资业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拓展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业务,建立农业政策...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支农方式 农村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冯爱林
面对当前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滞后于现实需求的事实,如何从实证调查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判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新时期基层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的协调性出发,探求一般性规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有效需求与供给 协调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牛凯龙 李泽广
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这一共识在中国转轨阶段农村经济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发现,在旧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下,金融越发展,农村金融资源和经济增长要素流失得就越厉害,城乡差距就越大,农民增收就越困难。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必须重新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才能破解"三农"问题,避免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使农民等广大社会弱势群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关键词:
农村金融供给 农民收入 城乡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帮勇 张兵
基于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消费支出与农村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消费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响应是同向的;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也对农民消费增加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弱于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金融深化 农村居民消费 农村金融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