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5)
- 2023(11601)
- 2022(9036)
- 2021(8258)
- 2020(6554)
- 2019(14314)
- 2018(14269)
- 2017(26952)
- 2016(14992)
- 2015(16356)
- 2014(16049)
- 2013(15453)
- 2012(13915)
- 2011(12503)
- 2010(12448)
- 2009(11390)
- 2008(11148)
- 2007(10249)
- 2006(9132)
- 2005(8141)
- 学科
- 济(61639)
- 经济(61572)
- 农(49374)
- 业(46077)
- 管理(33999)
- 农业(32820)
- 企(23986)
- 企业(23986)
- 业经(21215)
- 方法(20512)
- 中国(19981)
- 数学(18382)
- 数学方法(18265)
- 地方(14042)
- 发(13125)
- 财(13116)
- 制(12584)
- 农业经济(12451)
- 贸(12268)
- 贸易(12263)
- 易(11994)
- 学(11250)
- 发展(11210)
- 展(11193)
- 策(9544)
- 村(9527)
- 银(9519)
- 农村(9509)
- 银行(9480)
- 体(9469)
- 机构
- 学院(210219)
- 大学(204420)
- 济(87396)
- 经济(85771)
- 管理(77556)
- 研究(74275)
- 理学(67826)
- 理学院(67093)
- 管理学(65905)
- 管理学院(65549)
- 农(64537)
- 中国(56867)
- 农业(49766)
- 科学(47871)
- 业大(43211)
- 京(42345)
- 所(38741)
- 研究所(35667)
- 财(35487)
- 中心(35088)
- 江(32020)
- 农业大学(31259)
- 财经(28363)
- 范(27163)
- 师范(26782)
- 省(26225)
- 经(26081)
- 经济学(26061)
- 北京(25601)
- 院(25500)
- 基金
- 项目(147780)
- 科学(115326)
- 基金(106549)
- 研究(105736)
- 家(95819)
- 国家(94852)
- 科学基金(79521)
- 社会(69191)
- 社会科(65131)
- 社会科学(65113)
- 省(60071)
- 基金项目(57364)
- 自然(50584)
- 自然科(49442)
- 自然科学(49424)
- 划(49360)
- 自然科学基金(48579)
- 教育(46060)
- 编号(43009)
- 资助(40570)
- 农(36340)
- 发(34244)
- 重点(33231)
- 成果(33145)
- 部(31985)
- 创(31145)
- 业(29674)
- 国家社会(29257)
- 课题(29121)
- 创新(29022)
- 期刊
- 济(101385)
- 经济(101385)
- 农(70070)
- 研究(55105)
- 农业(47470)
- 中国(44889)
- 学报(42012)
- 科学(36313)
- 大学(31914)
- 学学(30708)
- 业经(24752)
- 财(24501)
- 管理(23199)
- 业(22323)
- 融(21786)
- 金融(21786)
- 教育(18883)
- 问题(15385)
- 技术(15225)
- 农业经济(14846)
- 农村(14473)
- 村(14473)
- 版(14473)
- 经济研究(14266)
- 业大(13482)
- 财经(13151)
- 世界(12314)
- 农业大学(12004)
- 经(11296)
- 科技(10811)
共检索到309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婷婷 张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农村女性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弱、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低等自身原因以及性别歧视、行业需求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使得我国农村女性的非正规就业现象凸显。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素材,研究了农村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并讨论非正规就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期为政府解决农村女性的非正规就业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 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海波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本华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非正规金融在目前农村供给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诺思的制度起源理论探讨表明,我国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比正规化更为重要,但正规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和正规化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发展政策性金融,降低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程度;二是要在正规化过程中坚持渐进化和多元化原则;三是要倡导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四是要对正规化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适度监管;五是要推进农村的整体改革,降低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为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与正规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合法化 正规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甘宗坤 刘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丽莉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及缺陷进行了现论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消除其不利影响,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越 姚顺波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个人资本变量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非农劳动依旧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育阶段的孩子个数对已婚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和就业地点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于抚养阶段的孩子仍是女性放弃非农就业的重要原因;配偶工作地点与已婚女性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高度匹配性。最后从促进已婚女性非农就业角度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已婚女性 非农就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成 郭敏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作为政策目标,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主观幸福感角度对这一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发现:(1)非正规就业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主观幸福感;(2)以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非正规就业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估计表明就业保护水平越低,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主观幸福感越低;(3)分样本估计还发现,非正规就业市场上更加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幸福感损失更大,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非正规就业者就如何有效应对生活的各种风险难以做出准确预期,进而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具有国家职业标准的资格认证则可以降低非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海燕
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对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动因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农村金融 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理财
出于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供养压力等原因,许多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对村、组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取消了村民组长的设置,由村干部分片包组。例如,湖北省阳新县在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有村委会449个、村民小组3987个;到了2003年底,村委会减为312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仇文利 马建青
在对"马太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党政干部工作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村党政干部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月丽 李帅 刘志媛 周杭 Zhan Shurui
本文基于"技术内生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的影响。本文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金融利率调整的效应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名义收益效应、农户类型异质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正规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与监督问题的技术内生效应,这三种效应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呈倒"U"形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主要不是源于利率价格变动的名义收益效应,而是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密切相关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与技术内生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考虑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同时要考虑农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做好激励机制设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玉玲 李响 陈维政 万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并担任领导职位。然而,受到持续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思想”的影响,中国情境下的女性领导们不时仍面临着被污名的困境,感知到污名的女性领导在工作与生活方面均会受到负面影响。不过,目前学术界对女性领导污名感知的研究相对匮乏,特别缺少衡量女性领导污名感知的量表以及污名感知对女性领导负面影响的实证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形成了包含领导风格污名感知、成功方式污名感知、个人生活污名感知3个维度共9个题项的女性领导污名感知量表,并向350位女性领导发放问卷,检验女性领导污名感知对其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和污名应对倾向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女性领导污名感知对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具有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污名应对倾向负向调节污名感知对情绪耗竭的作用。本文拓展和细化了中国情境下女性领导污名感知的内涵结构,并为组织如何减轻污名感知对女性领导的不利影响提出管理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温琦 王厚俊
“农业、农村、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必须加以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而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璐 宋坤 谌希 张梦缘
以2010年为节点,把中国各个省份2003—2010年及2010—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比节点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分别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具体影响效果。虽然2003—2010年的检验失效,但基于2010—2015年的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对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影响不显著。同时,农村正规金融对种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比非正规金融的更强,体现出农村正规金融改革的成效。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需要规范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林牧渔业 动态面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