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7)
2023(18839)
2022(16108)
2021(14924)
2020(12458)
2019(28390)
2018(27994)
2017(53905)
2016(29536)
2015(32793)
2014(32652)
2013(32217)
2012(29395)
2011(26335)
2010(25929)
2009(23594)
2008(22786)
2007(20158)
2006(17454)
2005(14653)
作者
(87008)
(72776)
(72036)
(68649)
(45578)
(35219)
(32579)
(28648)
(27501)
(25697)
(24646)
(24559)
(22885)
(22665)
(22360)
(22315)
(22174)
(21501)
(20839)
(20721)
(18321)
(17802)
(17608)
(16743)
(16348)
(16110)
(16004)
(15944)
(14756)
(14608)
学科
(115758)
经济(115629)
(83976)
管理(78740)
(61339)
企业(61339)
方法(53566)
(52761)
数学(47332)
数学方法(46712)
农业(34837)
(30326)
业经(29707)
中国(29508)
(25849)
地方(22890)
(21024)
(20867)
贸易(20862)
(20320)
技术(18762)
理论(17725)
(17720)
财务(17645)
财务管理(17611)
环境(17322)
企业财务(16717)
(16389)
银行(16309)
(16161)
机构
学院(415266)
大学(412785)
(163138)
管理(161800)
经济(159842)
理学(142289)
理学院(140721)
研究(138827)
管理学(137959)
管理学院(137226)
中国(101914)
(93423)
科学(91209)
(85955)
业大(74129)
农业(72766)
(70757)
(70524)
研究所(65337)
中心(64392)
(59840)
财经(57760)
(53440)
(53082)
师范(52778)
北京(52647)
(49719)
经济学(48900)
(47898)
农业大学(46543)
基金
项目(298332)
科学(232995)
基金(216607)
研究(210434)
(192446)
国家(190814)
科学基金(162326)
社会(132902)
社会科(125684)
社会科学(125649)
(117777)
基金项目(115493)
自然(108139)
自然科(105648)
自然科学(105613)
自然科学基金(103713)
(98967)
教育(95944)
资助(88541)
编号(84665)
重点(66904)
成果(66642)
(64892)
(63552)
(61807)
科研(58133)
创新(57798)
课题(57630)
计划(56351)
国家社会(55091)
期刊
(172610)
经济(172610)
研究(111241)
(91902)
学报(77524)
中国(76596)
科学(67662)
农业(62746)
大学(58311)
学学(55805)
管理(53839)
(51836)
教育(39959)
业经(34469)
(33846)
金融(33846)
技术(33799)
(30151)
财经(27089)
经济研究(26195)
问题(24034)
(23711)
(23179)
业大(22555)
科技(21562)
资源(18982)
技术经济(18951)
农业大学(18868)
图书(18599)
理论(18059)
共检索到583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寇荣  李鹏  谭向勇  
依据四川、安徽、吉林和河南4个粮食主产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年龄、性别以及所处地区的差异对其工资性收入差异有着显著影响。要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需从两方面入手:农村转移劳动力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政府要从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等方面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权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寇荣  李鹏  谭向勇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帅  潘烜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佳  李丰  何玉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治理国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因而,提高粮食的安全生产能力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9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单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大量优质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与农业技术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甚至还出现抑制生产的现象。为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村科技教育素质水平、扎实推进粮食主产区的空间合作,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元  吴伟平  潘慧  
本文利用有全国代表性的CHIP2013数据检验了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和农业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个因素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转移既促进了耕地的流转,又促进了留守户农业生产性资本的投入,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二,信贷约束抑制了留守农户耕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三,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留守户耕地经营面积的促进作用和对生产资本投入水平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产区相对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瞄准粮食主产区,鼓励主产区的劳动力转移和降低主产区留守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元  吴伟平  潘慧  
本文利用有全国代表性的CHIP2013数据检验了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和农业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个因素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转移既促进了耕地的流转,又促进了留守户农业生产性资本的投入,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二,信贷约束抑制了留守农户耕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三,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留守户耕地经营面积的促进作用和对生产资本投入水平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产区相对更加明显。因此,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刘雅娟  黄甜甜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背景下,粮食安全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全国主要的11个粮食主产区分为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粮食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欠发达主产区,该效应显著为负。因此,考虑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流动和粮食安全政策,例如在欠发达主产区更关注耕地的使用效率和农业技术推广,在较发达主产区更关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从粮食供给安全视角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麦尔旦·吐尔孙  杨志海  王雅鹏  
文章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轻户"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规模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环境变量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家庭非农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比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润芝  魏君英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平均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种植者收益,努力缩小农业经营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的差距,降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确保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平稳运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本文利用我国17个玉米主产区省份2005-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玉米价格、价补分离政策、玉米生产率、土地成本、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对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玉米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正向效果明显,现阶段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玉米价格对农民收入作用不明显;玉米生产率、土地成本、城镇化率对农民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升  张士云  蒋和平  江激宇  栾敬东  
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是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来自17个地市54个行政村的村干部调查问卷资料,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主要因素包括村干部的受教育程度、行政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所在的地理环境及人口特征等,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较多,而贫困落后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则较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面子工程"和"人情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凡振   陈会广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后疫情时代影响世界粮食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以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2000—2023年上半年国内外权威期刊的468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动向与领域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利用NVivo软件对国内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并构建三级编码体系。[结果]研究表明,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非同步性,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分布特征。从研究热点来看,中国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单一影响向多维转变,国际上则更关注移民、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研究前沿来看,消除饥饿、关注气候变化、以及突发因素等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影响是国际社会更感兴趣的话题,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更均衡与健康的可持续粮食安全将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结论]结合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今后可围绕战略化、国际化以及数智未来等方向进一步研究,以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鑫  
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的农户数据,在综合考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情况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虽然由于减少了农户粮食生产劳动投入而对其粮食产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却由粮食生产资本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得到较大程度的补偿,最终使得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产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这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全国粮食总产量依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上述研究结论的一个潜在政策含义就是,未来持续推进城市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并不必然伴之以粮食产出水平的显著下降。当然,在此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抵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也属应有之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钰莎  赵颖文  
【目的】旨在探究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及增产影响因素,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及制定差异化粮食政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拟借助集中度、基尼系数、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和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品种结构、增产贡献、资源承载、生产成本等诸多维度定量分析2000—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看,我国粮食增量的95%以上来自主产区,其中北方主产区增产贡献更为突出,尤其是山东、河南和黑龙江长期占据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前三位。②从不同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看,小麦、玉米、豆类生产重心长期稳定在北方主产区,稻谷、薯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主产区,但稻谷生产重心逐渐表现出向北迁移的倾向。③从粮食增产贡献因素看,主产区粮食增产主要依赖单产能力的提升,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61.16%,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源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单产的共同作用,南方主产区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产生负向效应,增产对单产和复种指数依赖度更高。④从粮食生产的资源承载力看,水土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长期未得到改善,北方主产区水资源约束日趋加强,南方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持续偏高。⑤从粮食生产成本变化及结构看,主产区粮食平均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其中北方主产区土地成本较高,南方主产区人工成本较高,北方主产区粮食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全国及南方主产区,且抬升速度略快于南方主产区。【结论】 从构建产销区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和差异化补偿机制;严守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区域品种结构;夯实粮食增产科技支撑、促进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