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8)
2023(11024)
2022(9030)
2021(8428)
2020(6658)
2019(15097)
2018(14670)
2017(27714)
2016(15223)
2015(16833)
2014(16423)
2013(16160)
2012(14795)
2011(13580)
2010(13799)
2009(13035)
2008(12980)
2007(12034)
2006(10937)
2005(9847)
作者
(43203)
(37270)
(36561)
(34592)
(23069)
(17669)
(16171)
(14092)
(13977)
(13145)
(12761)
(12261)
(11780)
(11636)
(11561)
(11135)
(10898)
(10708)
(10538)
(10526)
(9338)
(9206)
(8891)
(8724)
(8390)
(8265)
(8207)
(8081)
(7459)
(7428)
学科
(61036)
经济(60929)
(50925)
(50204)
管理(41310)
农业(33719)
(29264)
企业(29264)
业经(21474)
方法(18465)
中国(18375)
(18312)
(16289)
数学(15761)
数学方法(15510)
地方(13405)
(13129)
农业经济(12500)
(12096)
(11926)
(11008)
贸易(11004)
(10787)
(10560)
银行(10533)
(10203)
(10143)
发展(10119)
(10104)
人口(9982)
机构
学院(220231)
大学(215401)
(91110)
经济(89229)
管理(81316)
研究(77743)
理学(70183)
理学院(69387)
管理学(68198)
管理学院(67810)
中国(60161)
(57534)
科学(46380)
(44813)
农业(43664)
(42746)
(39709)
业大(38793)
中心(36327)
研究所(35706)
(35118)
财经(32795)
(29740)
(29681)
师范(29419)
北京(27375)
(27228)
经济学(27165)
农业大学(27078)
(27060)
基金
项目(147163)
科学(116559)
研究(111999)
基金(106595)
(92949)
国家(92018)
科学基金(78243)
社会(72724)
社会科(68353)
社会科学(68335)
(59040)
基金项目(56497)
教育(49943)
(48437)
自然(47705)
编号(46862)
自然科(46539)
自然科学(46526)
自然科学基金(45712)
资助(41084)
成果(38681)
(33925)
(33454)
重点(33168)
(32974)
(32928)
课题(32345)
(30792)
国家社会(30417)
(29378)
期刊
(112068)
经济(112068)
研究(65274)
(63634)
中国(51061)
农业(42905)
学报(35833)
科学(34776)
(31899)
大学(28747)
学学(27570)
管理(26542)
业经(24912)
(24201)
金融(24201)
教育(23335)
(19336)
技术(17434)
财经(16050)
问题(15900)
农业经济(15121)
农村(15088)
(15088)
经济研究(14676)
(14444)
(13765)
世界(12654)
经济问题(11277)
业大(11250)
社会(11083)
共检索到338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恒  彭文慧  
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分割形成了农村转移人口无法从根本上离农的制度困境,小农模式的传统生产状态和农民直面市场的分散决策结构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就业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又决定了离乡不离土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针对学术界广为认同的以扩大非农就业为目的的农村人口转移思路,本文认为,城乡经济势差只提供了农民城乡流动的动力,只有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市场化进程以消除劳动市场的二元分割,才能在结构转型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融合及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广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和目标模式的设定,更多地拘泥于形式和数量上的调整、管理权利的重新分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并且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应确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观点创新农村信用社机构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约束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聂召英  王伊欢  
农村电商的兴旺与发展,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建构关于农村电商的制度内容,以便于为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多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电商制度供给内容、运行机制与制度困境,探讨农村电商制度供给的创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制度内容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进行建构,从而实现激励内生性力量和建构长效机制的目的,进而以外部供给型和下沉公共品型两种形态进行运作,为农村电商的运行提供了制度基础。但是农村电商制度供给面临着激励机制非正式化、竞争与资本渐趋失控的风险性、电商资源悬浮于需求方等困境。因此,提出地方政府需要进行激励农村电商发展机制正规化、公共服务内容精准化与本土化、构建风险预防与庇护机制等路径创新,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在外贸政策、新劳动合同法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等制度倒逼下,沿海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破产或转向东南亚,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减少了低素质、低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原有和潜在的农民工转移困难。此文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应注重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搞好东西部加工制造与贸易业务承揽的分离,增强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艳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地土壤污染所带的消极后果逐渐凸显。我国农地土壤治理需要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政策相契合。由此,我国应当正视农地土壤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超越原有的治理路径,在解析农地之上农户、集体、国家等多元利益主体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约束——激励"的双重路径实现对农地土壤的治理,并完善农地登记、财政支持等制度加以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露霜  郭凌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活动仍面临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成本分担机制不成熟、时序不协调、空间分布不均衡以及农业转移人口思想观念落后与自身素质偏低等现实困境。因此,我国应从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分担、生存空间打造、市民观念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琳  高山  董继刚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做支撑。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特征,总结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并从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支农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路径,以期改善农村金融供求现状,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琳  高山  董继刚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做支撑。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特征,总结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并从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支农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路径,以期改善农村金融供求现状,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