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7)
2023(16668)
2022(13629)
2021(12615)
2020(10473)
2019(23857)
2018(23679)
2017(45166)
2016(25128)
2015(28259)
2014(28326)
2013(28026)
2012(26046)
2011(23565)
2010(23848)
2009(22304)
2008(22474)
2007(20513)
2006(18499)
2005(16693)
作者
(73325)
(62201)
(61523)
(58692)
(39139)
(29730)
(28003)
(23935)
(23557)
(22211)
(21256)
(20813)
(19892)
(19571)
(19440)
(19138)
(18770)
(18015)
(17983)
(17908)
(15606)
(15364)
(15035)
(14296)
(14015)
(13991)
(13893)
(13734)
(12550)
(12505)
学科
(104003)
经济(103870)
(72259)
管理(67951)
(52192)
(50104)
企业(50104)
方法(38973)
农业(34678)
数学(33534)
数学方法(33124)
中国(30585)
业经(28935)
(26841)
(25211)
地方(24292)
(21696)
(18245)
贸易(18235)
(17666)
(17454)
(17143)
银行(17093)
(16528)
(16300)
(16023)
金融(16015)
环境(15592)
理论(15238)
(14820)
机构
学院(361709)
大学(359818)
(146704)
经济(143415)
管理(132143)
研究(127595)
理学(112925)
理学院(111560)
管理学(109505)
管理学院(108821)
中国(97443)
科学(78519)
(78509)
(77141)
(69426)
(66234)
农业(60529)
研究所(59738)
中心(59468)
(58599)
业大(58527)
财经(53606)
(50060)
师范(49590)
(48442)
北京(48074)
(45803)
(45007)
经济学(44752)
(42170)
基金
项目(236983)
科学(185303)
研究(176131)
基金(169322)
(147891)
国家(146562)
科学基金(123752)
社会(111098)
社会科(104729)
社会科学(104697)
(94701)
基金项目(90026)
教育(80336)
(78967)
自然(77689)
自然科(75769)
自然科学(75743)
自然科学基金(74351)
编号(73267)
资助(67224)
成果(60889)
重点(53968)
(53012)
(52382)
课题(51350)
(48928)
(46836)
创新(45791)
国家社会(45772)
(44908)
期刊
(173798)
经济(173798)
研究(108416)
中国(79427)
(79336)
学报(59953)
科学(55486)
(54752)
农业(53376)
管理(45852)
大学(45762)
学学(43054)
教育(41049)
(37042)
金融(37042)
业经(32814)
技术(31041)
(27064)
财经(26496)
经济研究(25096)
问题(24482)
(22822)
(21072)
世界(18055)
资源(17501)
技术经济(17181)
图书(16840)
农村(16797)
(16797)
(16619)
共检索到557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茂林  李雄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质是再一次的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即合理配置农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扩大消费市场的双向改革。市场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动力,三种不同市民化路径反映出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作用存在重建市场微观主体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两大前提。从法学层面分析,重建市场微观主体,重点需重新明确农村资源产权,实现户籍与财产权利的分离;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要在适当保留农民特殊国民待遇的前提下实现权利义务的均等。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应该成为上述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文章从资本禀赋的视角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整体水平仅为62.63%,其中除物质资本表现尚可外,权利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权益保障水平均存在过低的现象。必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革除土地、户籍与收入分配等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逐步提高物质资本、还赋权利资本、增加社会资本、培植人力资本,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综合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李冬梅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祥禄  侍慧宇  李华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芳  
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到两个重要家庭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在外务工人数和家庭供养的老人数量,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有负向影响。另外,农村转移人口在外务工的年均收入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年龄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不只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决策不只是个体决策,也是家庭权衡得失后的最优化决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家远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是公共财政制度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改革创新内容。四川省试点区(县)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这种探索总体仍较滞后,同时还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下一步四川省构建财政转移支付与农民市民化挂钩机制应从资金来源、具体挂钩机制、激励机制、资金使用监督四个方面明确推进路径并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云兰  余丽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宪威  楚晓琳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耿进昂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建立个人社会保障专用账户——个人发展账户,尽快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抓紧建立城乡统一大病统筹的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宇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过程。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并未改变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的基本格局。文章在简要回顾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出其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