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8)
- 2023(14789)
- 2022(12405)
- 2021(11622)
- 2020(9381)
- 2019(21401)
- 2018(20893)
- 2017(40476)
- 2016(21287)
- 2015(23634)
- 2014(23296)
- 2013(22929)
- 2012(21182)
- 2011(19001)
- 2010(18923)
- 2009(17163)
- 2008(16511)
- 2007(14628)
- 2006(12850)
- 2005(11387)
- 学科
- 济(97262)
- 经济(97073)
- 业(66433)
- 管理(56687)
- 农(50903)
- 企(44710)
- 企业(44710)
- 方法(37419)
- 农业(34029)
- 数学(31480)
- 数学方法(31111)
- 中国(28783)
- 业经(27408)
- 地方(25054)
- 财(21537)
- 制(17674)
- 发(16499)
- 学(15959)
- 贸(15579)
- 贸易(15566)
- 易(15071)
- 银(14942)
- 银行(14922)
- 融(14737)
- 金融(14735)
- 技术(14662)
- 理论(14438)
- 和(14418)
- 行(14403)
- 环境(13726)
- 机构
- 学院(297198)
- 大学(291744)
- 济(127528)
- 经济(125113)
- 管理(118513)
- 理学(102456)
- 理学院(101426)
- 管理学(99873)
- 管理学院(99314)
- 研究(98768)
- 中国(77163)
- 农(61121)
- 京(59916)
- 科学(57625)
- 财(56555)
- 中心(47839)
- 所(47408)
- 农业(46226)
- 业大(46058)
- 财经(44586)
- 江(44419)
- 研究所(42705)
- 经(40792)
- 范(40002)
- 师范(39638)
- 经济学(38334)
- 北京(36923)
- 州(35393)
- 院(35083)
- 经济学院(34482)
- 基金
- 项目(202104)
- 科学(161843)
- 研究(153439)
- 基金(147658)
- 家(126689)
- 国家(125487)
- 科学基金(109654)
- 社会(101742)
- 社会科(95414)
- 社会科学(95390)
- 省(80351)
- 基金项目(78649)
- 教育(69272)
- 自然(67682)
- 自然科(66132)
- 自然科学(66119)
- 划(65995)
- 自然科学基金(64922)
- 编号(63282)
- 资助(57894)
- 成果(50097)
- 发(48703)
- 部(45325)
- 重点(44847)
- 创(42947)
- 课题(42506)
- 国家社会(42123)
- 创新(39985)
- 发展(39483)
- 人文(39301)
- 期刊
- 济(148145)
- 经济(148145)
- 研究(86689)
- 农(64729)
- 中国(62525)
- 农业(43938)
- 财(42398)
- 科学(41622)
- 管理(41594)
- 学报(41526)
- 大学(33967)
- 学学(32198)
- 融(31902)
- 金融(31902)
- 教育(31746)
- 业经(31060)
- 技术(26664)
- 财经(21781)
- 经济研究(21384)
- 问题(20665)
- 业(20414)
- 经(18770)
- 农村(15572)
- 村(15572)
- 农业经济(15471)
- 世界(15381)
- 版(15361)
- 技术经济(14592)
- 经济问题(14514)
- 资源(13772)
共检索到44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商文莉 郑少锋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互惠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及关系网络,封闭性的社会结构是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功能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生发基础研究中引入农村社会资本,对组织所处的农村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会结构的相对封闭性在组织设立初期起到积极作用,但它制约组织的长远发展和成员的创新活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廷 任凡兴 李明
合作金融发展史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产生于农村私人借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存在增加了可供农户选择的借贷交易方式。本文从微观视角对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借贷交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分析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私人借贷市场借款成本上升和贷款收益下降的结果。本文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私人借贷市场这一变迁的原因,并基于江苏省样本数据验证了农户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的减少促使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兴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属琴 玉国华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也难免暴露出一些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异化"现象。本文基于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主要模式,结合治理机制的相关原理,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不完全契约治理状态下社员异质分层和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股权高度集中和机会主义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扶贫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建议还原其"源之于农,受益于农"的服务宗旨,建立依托合作金融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农业技术扶贫相结合的长效扶贫机制,推动互助社完善治理架构,步入稳定与发展的良性轨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属琴 玉国华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也难免暴露出一些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异化"现象。本文基于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主要模式,结合治理机制的相关原理,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不完全契约治理状态下社员异质分层和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股权高度集中和机会主义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扶贫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建议还原其"源之于农,受益于农"的服务宗旨,建立依托合作金融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农业技术扶贫相结合的长效扶贫机制,推动互助社完善治理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邬平川 王杨
金融许可证的本质是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市场准入的程序控制。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许可证存在的必要性,学界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实践中,金融许可证或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的"绊脚石",或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准入"变质为"计划准入"。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政府的关系,废除金融许可证制度,改"审批制"为"注册制"。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金融许可证 市场准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廖媛红
论文基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特征及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特征,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农村独特的社会资本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起到了促进作用,具体作用路径包括: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引导成员的主观行为、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以及弥补信贷抵押不足等。另一方面,农村社会资本相对封闭的社会网络和信任半径,不利于互助社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因而,可以通过积累和动员互助社集体社会资本、利用桥梁式社会资本、强化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建立和完善正式制度等方式,实现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文莉 郑少锋
我国农村资本市场容量巨大,激活农村"沉睡资本",增强农村经济活动是农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方式的必经之路。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活农村地区被长期压抑的资金要素,其效率如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DEA方法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效率评估和实证分析,探求基于金融许可和依托组织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样本的整体运行效率随资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加,金融许可证对互助组织的运行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无依托组织背景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运行效率更高。据此,针对不同模式下提出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贯彻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的重大意义、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对如何才能切实办好农民的信用合作提出了十条建议,特别提出各地政府要学习借鉴安徽凤阳县政府那样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信用合作的领导,是完全有可能办好的,以供探讨。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资金互助 农业科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律
本文以"潜在利润——同意一致性"为分析框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温州农村资金互助会制度创新进行理论解析。分析发现,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创新源于已有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取的潜在利润,而这些潜在利润的产生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安排实现了潜在利润,满足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当事人之间达成了一致性同意,是一种新的帕累托改进。促进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合法化是现阶段一种较优的政策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任芃兴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内部治理机制已背离合作金融所倡导的"民主治理"模式,结合已有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不禁反思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民主治理"模式为何屡屡难以实现。受相关理论和研究启发,本文首先从成员异质性视角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的原因予以探讨,并以江苏省盐城市36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异质性增大导致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逐渐偏离"民主治理"模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组织异质性的成员结构可能来源于农村圈层结构改变的社会变迁过程,据此,相关农村金融政策应该明确方向,并辅以相应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飞
本文认为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缺失,造就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而且,从实质上看,小农经济基础难以对接现代正规金融服务,它们中间需要一个桥梁和纽带,在这种背景下,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它作为合作金融的载体,连结市场和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民。它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正是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资金互助社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劲屹 张全红
农村金融存在风险大、规模小、周期长等固有弱点,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微型金融机构,是服务乡里的非盈利性组织,可以利用乡土人情网络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为农户融资提供支持。本文从交易费用角度解释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之道,为了让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金融主管机关采用非审慎监管,在存款利率上给以弹性,并让金融体系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交易费用 农村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季婵燕
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金融组织形式。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江山和龙游两县(市)为样本,对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特征及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运转高效、灵活,能够提升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但是也存在着资金仅限于内部循环和潜在信用风险的问题。因此,应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创新型模式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志坚 陈树发 徐斌
社会资本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在促进农村合作组织成员的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资本积累,通过突破由传统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等组成的传统农村社会资本的局限,建立了更广泛的业缘关系,信任也逐渐从家族信任向现代商业信任转变,现代农村社会资本资源的丰富,促进了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坤 符正平 邝婉桦
新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稳定而持续的资金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银行和农民自身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但也面临经验不足、法律依据不充分、存在潜在风险等现实困境,为此,有必要结合现有困境选取化解策略,在政策、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推动社会资本的有效参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