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2)
2023(8668)
2022(7142)
2021(6656)
2020(5349)
2019(11832)
2018(11536)
2017(21982)
2016(12119)
2015(13272)
2014(13010)
2013(12752)
2012(11599)
2011(10646)
2010(10814)
2009(10342)
2008(10358)
2007(9562)
2006(8706)
2005(7921)
作者
(32933)
(28460)
(27778)
(26478)
(17399)
(13502)
(12352)
(10713)
(10661)
(9879)
(9680)
(9271)
(8924)
(8841)
(8838)
(8365)
(8218)
(8096)
(8065)
(7971)
(7096)
(6950)
(6801)
(6581)
(6400)
(6309)
(6286)
(6192)
(5696)
(5600)
学科
(50113)
经济(50026)
(48927)
(46954)
管理(36432)
农业(32677)
(26132)
企业(26132)
业经(19686)
(17187)
(15005)
方法(14553)
(13098)
中国(13068)
数学(12565)
数学方法(12443)
农业经济(12376)
(10612)
地方(10225)
体制(9777)
(9590)
农村(9571)
发展(9058)
(9052)
(8972)
(8793)
银行(8785)
(8423)
土地(8312)
(8192)
机构
学院(172645)
大学(166986)
(74722)
经济(73247)
管理(67209)
理学(57997)
研究(57893)
理学院(57473)
管理学(56714)
管理学院(56410)
(48865)
中国(47308)
农业(36654)
(35991)
(33814)
科学(32458)
业大(31150)
(28233)
中心(28201)
(27506)
财经(27095)
研究所(24970)
(24536)
农业大学(22474)
经济学(21713)
经济管理(21217)
(21063)
(20995)
师范(20825)
(20784)
基金
项目(113900)
科学(90925)
研究(88450)
基金(83369)
(71627)
国家(70876)
科学基金(61268)
社会(58907)
社会科(55372)
社会科学(55358)
(45834)
基金项目(44458)
教育(38538)
编号(37125)
(36665)
自然(36498)
自然科(35596)
自然科学(35590)
自然科学基金(34973)
资助(31515)
成果(30046)
(29219)
(29205)
(26227)
(25556)
重点(25265)
课题(24885)
国家社会(24699)
(24024)
(23622)
期刊
(93871)
经济(93871)
(56615)
研究(50668)
中国(40572)
农业(38090)
(28237)
学报(25779)
科学(25294)
业经(22320)
大学(21644)
(21439)
金融(21439)
管理(21288)
学学(20920)
(16677)
教育(15075)
农业经济(14787)
农村(14757)
(14757)
问题(13589)
财经(13551)
技术(13424)
(11738)
(11531)
经济研究(11325)
世界(10897)
社会(10069)
经济问题(10038)
农村经济(9551)
共检索到26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辉  刘西川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中国合作金融探索的新阶段。本文在论述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揭示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的具体形式、后果及原因,进而探讨重构其治理制度的原则与路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管理、贷款产品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均体现了合作金融自愿、互助、民主以及非营利等特征,具有较小存贷利差、股权激励以及微型金融贷款办法等制度优势。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在目标、产权、管理以及贷款四个方面均有体现,结果是互助合作属性丧失、风险增大以及资金动员困难。农村资金互助社发生异化的主要根源是净储蓄者—净借款者、小户—大户以及管理者—借款者之间未能实现激励相容。重构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制度,应遵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荣华  
资金互助社对于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了。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和我国的资金互助社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改善提供很好的启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只有来自由社员组成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缺少来自组织使命、行业协会和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机制,来自诸如地方社区、储户和捐助者之类的社员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也很薄弱,来自政府的监管治理又过于苛刻。这些治理机制缺陷不利于我国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成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邬平川  王杨  
金融许可证的本质是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市场准入的程序控制。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许可证存在的必要性,学界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实践中,金融许可证或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的"绊脚石",或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准入"变质为"计划准入"。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政府的关系,废除金融许可证制度,改"审批制"为"注册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体制建设出现非均衡状态。一方面,银监会体制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权的制度设计,导致"监管过度",影响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体制下,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者非专业性等缺陷,导致"监管缺失",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事件"频发。其结果造成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失灵"。解决"监管失灵",应打破金融监管"路径依赖",实现监管权的重构:第一,中央层面统一制定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办法,并将其监管权安排下移至省级人民政府;第二,资金监管委托第三方实施;第三,规范运行由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奇明  陈立辉  刘西川  
梳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对现实中农村资金互助社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与运行绩效的考察,从规模与活动边界、治理问题、外部监管等方面探讨发挥此类组织内在优势的条件,并据此提出今后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的方向,以及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外部监管政策的相关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婷  安德宁  颜华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农村金融制度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的增长形成矛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弥补了农村金融制度的不足,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演进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不同于以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会提高社员福利,但是在演进过程中运作不规范,发展缓慢。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春平  刘艳青  
本文通过剖析山东省第一家拥有"金融牌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个案,显示其由"隐性存在"到"显性化经营"后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瓯  
通过对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发现政府管制直接或间接增加了互助社的成本;互助社缺乏来自财税部门的支持而无法享受足够的财税优惠政策;互助社缺乏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而无法开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虽是个案,其意义却未必只是个案,本该被"鼓励"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受到了不小的"抑制"。政府适当放宽监管、加大扶持,才能使农村资金互助社更好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振  陈东平  田妍  
本文以制度变迁为理论框架,讨论了作为农村金融诱致性变迁载体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文章使用D ID模型对苏北L村79户农民在样本互助社建立前后的信贷可获性与收入进行比较,发现互助社对农民的福利水平提高有显著的正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助社这一制度创新对提升农户的福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2004年7月,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如今,十年过去了,资金互助组织以各种形式在全国乡村发展、演变,资金互助制度也经历了由民间试点到国家政策认可的转变。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地区,资金互助社不再局限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它的业务范围开始拓展到扶助低保户、助学、养老等方面。但同时,一些地区爆发的所谓"资金互助社非法集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资金互助社"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质疑。针对资金互助社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小晶  杨海芬  王建中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组织,其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度。本文从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历程入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归纳和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长期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煜宇  张霞  
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内生金融需求催生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与农业生产内嵌从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信用约束下降低交易成本、以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为社员提供普惠金融支持,但法律保障缺失、发展资金匮乏、风险防控薄弱等缺陷制约着其健康发展。通过现代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从制度构建角度提出明确农民资金互助社法律地位、加强惠农政策扶持、完善全面监管机制等法律保障;以联合外部企业合作、外部金融资本转贷、构建多层次资金互助体系解决资金制约问题;通过健全内部风险监督制度、扩展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创新农村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进行风险防控。在外部金融环境的支持及制度激励下促进农民资金互助社高效、有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袁泉  
在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服务对象、经营管理以及历史问题的特殊性,作为一种支持性和补偿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政府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包括信用支持、资产支持、财政支持、资金支持、利率支持、税收支持、行政支持、信誉支持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申云  
基于四川省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信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回答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优互助金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收益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成本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二者共同决定了互助金最优规模区间。独立社和内部社的互助金规模在1500-2800万元的区间范围相对合理,能有效的避免互助金规模扩大与社员内部"软约束监督"引致风险防范的两难困境。这一决策图谱对于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依靠其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保本微利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申云  
基于四川省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信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回答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优互助金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收益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成本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二者共同决定了互助金最优规模区间。独立社和内部社的互助金规模在1500-2800万元的区间范围相对合理,能有效的避免互助金规模扩大与社员内部"软约束监督"引致风险防范的两难困境。这一决策图谱对于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依靠其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保本微利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