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3)
- 2023(11884)
- 2022(9842)
- 2021(9183)
- 2020(7439)
- 2019(16638)
- 2018(16109)
- 2017(30640)
- 2016(16814)
- 2015(17832)
- 2014(17300)
- 2013(17272)
- 2012(15992)
- 2011(14500)
- 2010(14387)
- 2009(13009)
- 2008(12931)
- 2007(11705)
- 2006(10479)
- 2005(9180)
- 学科
- 济(69401)
- 经济(69308)
- 业(53907)
- 农(51649)
- 管理(39990)
- 农业(34898)
- 企(30069)
- 企业(30069)
- 方法(26749)
- 数学(23985)
- 数学方法(23754)
- 业经(20974)
- 中国(18334)
- 财(17219)
- 学(15349)
- 制(14506)
- 地方(14240)
- 贸(13314)
- 贸易(13311)
- 易(13046)
- 发(12917)
- 农业经济(12479)
- 收入(11209)
- 技术(10882)
- 银(10832)
- 发展(10814)
- 展(10792)
- 银行(10783)
- 策(10538)
- 体(10472)
- 机构
- 学院(236884)
- 大学(233368)
- 济(98130)
- 经济(96253)
- 管理(86917)
- 研究(86385)
- 理学(76148)
- 理学院(75278)
- 管理学(73854)
- 管理学院(73458)
- 农(72454)
- 中国(66082)
- 科学(56960)
- 农业(56319)
- 业大(49144)
- 京(48491)
- 所(45743)
- 研究所(42041)
- 财(41950)
- 中心(40275)
- 江(35545)
- 农业大学(35367)
- 财经(33165)
- 省(30613)
- 经(30540)
- 院(30169)
- 经济学(29653)
- 范(29606)
- 北京(29460)
- 业(29162)
- 基金
- 项目(168195)
- 科学(131346)
- 基金(123522)
- 研究(115712)
- 家(112424)
- 国家(111389)
- 科学基金(92946)
- 社会(75742)
- 社会科(71404)
- 社会科学(71380)
- 省(66835)
- 基金项目(65835)
- 自然(61557)
- 自然科(60157)
- 自然科学(60135)
- 自然科学基金(59120)
- 划(56071)
- 教育(50450)
- 资助(48768)
- 编号(44757)
- 农(39390)
- 重点(38178)
- 发(37706)
- 部(36839)
- 创(35257)
- 成果(34600)
- 计划(33351)
- 业(33065)
- 创新(33012)
- 科研(32960)
- 期刊
- 济(111331)
- 经济(111331)
- 农(76584)
- 研究(63067)
- 农业(51868)
- 学报(50649)
- 中国(50167)
- 科学(43666)
- 大学(37921)
- 学学(36743)
- 财(30184)
- 管理(26735)
- 业经(25473)
- 融(24813)
- 金融(24813)
- 业(24475)
- 教育(18350)
- 版(16483)
- 问题(16343)
- 经济研究(16341)
- 业大(16216)
- 技术(16006)
- 财经(15911)
- 农业经济(14907)
- 农村(14752)
- 村(14752)
- 农业大学(14221)
- 经(13620)
- 世界(13270)
- 科技(12255)
共检索到348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闫芳
2008年,我国将农村扶贫标准从绝对贫困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的低收入标准。按照低收入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年末的9422万人,下降到2008年年末的40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2%。然而,从年度间的贫困动态变化看,由于返贫人口的大量存在,受贫困威胁、非常脆弱、在一年或几年中陷入贫困的人口数要多于年末贫困人口数。而连续几年贫困的长期贫困户与仅在某年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刘家鹏
村域地理环境通过影响农户面临的风险冲击和收入能力进而影响农户贫困持续性,本文利用2005~2010年湖北农户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考察农户贫困持续性。结果表明,民族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非民族村农户,山区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平原和丘陵村农户,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他农户;非农业劳动时间对民族村、山区村和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影响效应显著减弱;村人均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时间的交叉作用对农户退出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扶贫政策应向民族村、山区村及距离乡镇5~10 km村的农户倾斜。一方面,通过适度扩大耕地规模和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全面脱贫后,防止返贫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工具,科学评估其能否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贫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及三重差分(DDD)的方法检验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期测度其在未来阻断农村家庭返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有效阻断返贫;并且户主受教育时间越长以及农村距离市场越近,农民合作社降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越大。此外,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以及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也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定松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贫困 防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伦 陆迁
农户生计能力存量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生计能力临界点,即农户生计能力积累需要达到一定存量才能促进农户摆脱持续性贫困束缚,由此对应出现"高能、低贫"与"低能、高贫"两种匹配结果。利用陕西省贫困地区微观数据,考察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门槛值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生计能力总指数和各个维度与农户持续性贫困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通过门槛回归检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96、0.763、0.808、0.611和0.235,生计能力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22。当农户生计能力存量跨过一定"门槛"值后,生计能力才会显著的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此外,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互作用才能跨过门槛值显著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关键词:
贫困 农户 持续性 区域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廷武
引言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在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去年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之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锦春 范从来
本文构建风险冲击、农村家庭资产和持续性贫困的分析框架阐释风险冲击造成农村家庭持续性贫困的成因,将CHNS数据库中1989—2015年1146户农村家庭作为样本,在测度农户分类资产指数的基础上揭示风险冲击对持续性贫困的影响,论证了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下农户风险应对方式的差异。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对摆脱持续性贫困的作用显著优于农业资产和商业资产积累,不同生产性资产配置农户风险应对机制的差异是导致低资产农户陷入持续性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索实施贫困家庭资产账户建设,加强生产性资产帮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与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均有助于实现农村贫困家庭的长效脱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邓蕾 袁伟伦 毕洁颖
数字技术既可能带来数字红利,也可能带来"数字鸿沟"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会给农村相对贫困带来什么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基于系统抽样获取的1564个样本的贫困地区农户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主观角度分析了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对贫困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效应大于"数字鸿沟"效应,数字技术可得性能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主观相对贫困。这种缓解效应是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以及促进非农就业来实现的,且在未参加小额信贷的农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快贫困地区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同时注意"数字鸿沟"和小额信贷带来的压力问题。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 贫困地区 主观相对贫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麻朝晖
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还有近 30 0 0万急需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 ,而且特别在欠发达地区 ,原已解决温饱的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近年来返贫率居高不下 ,返贫正蚕食着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果。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返贫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返贫 精神贫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返贫困 模式 阻断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返贫困 模式 阻断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和立道 王英杰 路春城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和人口迁移等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才是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和预防返贫的根本。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呈现纵横拓展的块状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点,利用中国贫困地区1996-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的支出和基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人口迁移投资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减贫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并就贫困地区涉及人力资本的公共扶持资金如何提升人力资本的效力提出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左停 唐丽霞 李小云
本文是对我国农村政策在贫困村实施情况调查的总结,本研究发现农村政策在贫困村的覆盖率普遍不高,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排挤了贫困村的受益,贫困村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农村政策对农村反贫困的作用受到了其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政策 反贫困 贫困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