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7)
- 2023(4418)
- 2022(3563)
- 2021(3564)
- 2020(2713)
- 2019(6258)
- 2018(6015)
- 2017(11504)
- 2016(6052)
- 2015(6293)
- 2014(6112)
- 2013(6172)
- 2012(5613)
- 2011(5219)
- 2010(5345)
- 2009(5068)
- 2008(4882)
- 2007(4680)
- 2006(4384)
- 2005(3760)
- 学科
- 农(49974)
- 农业(34105)
- 济(28166)
- 经济(28131)
- 业(27462)
- 业经(13804)
- 农业经济(12279)
- 村(9487)
- 农村(9469)
- 发(8776)
- 收入(8712)
- 管理(8605)
- 分配(8018)
- 发展(7905)
- 展(7901)
- 地方(7581)
- 中国(7145)
- 土地(7015)
- 建设(6851)
- 制(6777)
- 劳(6539)
- 劳动(6539)
- 农业劳动(6335)
- 人口(6190)
- 动力(5800)
- 劳动力(5772)
- 及其(5755)
- 农业人口(5726)
- 方针(5716)
- 方法(5628)
- 机构
- 学院(86729)
- 大学(79417)
- 农(40992)
- 济(38177)
- 经济(37506)
- 管理(34218)
- 农业(30553)
- 理学(29993)
- 理学院(29767)
- 管理学(29351)
- 研究(29307)
- 管理学院(29222)
- 中国(24875)
- 业大(21864)
- 农业大学(18552)
- 科学(17468)
- 中心(15492)
- 京(15455)
- 所(14536)
- 业(14121)
- 财(13649)
- 江(13640)
- 经济管理(13599)
- 研究所(13071)
- 发(12414)
- 省(12027)
- 范(11580)
- 师范(11513)
- 发展(11466)
- 展(11448)
- 基金
- 项目(58606)
- 研究(47420)
- 科学(46289)
- 基金(42040)
- 家(36082)
- 国家(35575)
- 社会(31319)
- 科学基金(30332)
- 社会科(29038)
- 社会科学(29033)
- 农(26185)
- 省(24833)
- 基金项目(22879)
- 编号(22173)
- 教育(18862)
- 划(18672)
- 成果(17180)
- 自然(16864)
- 自然科(16433)
- 自然科学(16430)
- 自然科学基金(16139)
- 资助(14874)
- 发(14695)
- 村(13633)
- 课题(13152)
- 国家社会(13139)
- 业(13030)
- 部(12972)
- 制(12969)
- 性(12520)
共检索到131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郁步生
农村贫困户难以脱贫的症结在哪里据对江苏省滨海县5个贫困村50户农民家庭经营情况调查分析,发现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外,多数是属以下几种贫困类型:(1)“志短”型。这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怕经大风大浪。同样看中一条致富之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廖文梅 邱海兰 秦克清 彭泰中
本文通过识别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5种中间传导变量,构建了"健康水平——中间传导机制——贫困退出"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西省789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水平影响农村贫困户退出贫困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贫困户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对贫困退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会阻碍贫困退出;村庄为贫困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健康水平对贫困退出的阻碍作用更为显著;健康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贫困户退出贫困。可见,扶贫政策若仅关注收入增长,忽视贫困户收入增长可持续机制,容易造成脱贫假象,政府扶贫政策应长期化和精准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华
通过与秦巴山区某县B村村三委会班子的座谈以及对该村29户贫户的入户调查,笔者发现B村"穷根子"拔除难度较大,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医疗教育支出占比极高,残障、疾病、年老、上学是致贫主因;收支结余较低,房屋居住危漏率较高。除了贫困户自身制约因素外,当前实施的各项脱贫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用精准的视角加以审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再"精准发力",持续细化落实"一户一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协同各项帮扶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关键词:
农村 脱贫攻坚 实践困境 路径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竹晴 仝广顺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形势依然严峻,受多种因素影响,深度贫困农村的脱贫任务重、成本高、难度大,如何以更有效的举措让深度贫困农村摘掉帽子,不仅关系到我国脱贫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本文对深度贫困农村脱贫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 农村 脱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褚春阳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褚春阳(河南省洛阳市统计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被列入了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力度。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贫困地区而言贫困人口的脱贫出路在于:(1)选好基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明 李小云 李鹏
对农民家庭的贫困进行多维测量和识别是解决2020年后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前提。使用修正的A-F多维贫困测量法,以"能力—权力"框架构建评估维度和指标体系,评估全面脱贫后中部农村地区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结果显示: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发生率依然较高,脱贫户与非建档立卡户的多维贫困指数差异较大,但两者的贫困强度接近。进一步分解发现,中部农村地区呈现出两极差异化的减贫成效。一方面,社会权力对农户多维贫困贡献率较低,贫困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权力得到极大彰显;另一方面,表征农户发展能力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农户多维贫困贡献率达到84.4%,且脱贫户与非建档立卡户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发展能力 社会权力 农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思峰 朱永达 李炳军
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经济监测户和农户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低收入户的主要特征和原因,提出了尽快使农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措施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贫困户,基本特征,深层原因,对策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兰剑 慈勤英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进行兜底脱贫,但当前部分农村居民想方设法获得低保,"主动要低保"、"争当低保户"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不少困扰。通过对低保"准入—管理—退出"运行过程的分析,发现低保"申请-审核"程序冗繁、资格认定存在可操作空间、过程管理欠缺、退出机制"形同虚设"等共同形成了低保依赖"陷阱"。"争当低保户"现象的存在,主要缘于低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执行偏差以及农村贫困化解路径欠缺、低保依赖文化。应加快构建畅通的准入机制和规范的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与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扶持功能,加强救助政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整合等。
关键词:
社会救助 低保 救助依赖 贫困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张银银
在精准脱贫考核评估过程中,脱贫认同是衡量贫困户是否真正脱贫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已脱贫农户的脱贫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脱贫程序规范性、家庭发展能力、脱贫公平感和脱贫成效满意度均对已脱贫户的脱贫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县、村、户不同层面的脱贫考核评估中,应重视脱贫认同这一主观性指标;在脱贫客观标准上,应重视家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的构建,对发展后劲不足但收入暂时达到脱贫线的农户不应强制脱贫,对"硬伤户"的剔除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问题,还应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农户的长期发展能力问题;精准脱贫不仅要通过鼓励农户参与以体现互动性公平,更要理顺精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体现脱贫考核的过程公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认同 贫困户 参与式扶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莲 王若男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全国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同时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和对扶贫政策的认知、评价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脱贫致富比较有信心,仅有8.96%的受访者比较没信心,10.17%的受访者非常没信心,对脱贫致富没信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等、靠、要"的主体。户主的健康状况良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更大;合理的人情往来支出有助于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超出合理限度之后的人情往来支出越多,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没有信心;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程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认为扶贫资源分配公平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