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8)
- 2023(15610)
- 2022(13398)
- 2021(12574)
- 2020(10239)
- 2019(23277)
- 2018(23283)
- 2017(44089)
- 2016(24139)
- 2015(27215)
- 2014(27490)
- 2013(27332)
- 2012(25437)
- 2011(23121)
- 2010(23315)
- 2009(21442)
- 2008(20770)
- 2007(18460)
- 2006(16652)
- 2005(14733)
- 学科
- 济(103436)
- 经济(103334)
- 业(68708)
- 管理(60887)
- 农(51945)
- 企(45972)
- 企业(45972)
- 方法(39423)
- 农业(34613)
- 数学(32524)
- 数学方法(32176)
- 中国(30170)
- 地方(27919)
- 业经(27753)
- 学(22490)
- 财(20517)
- 环境(18224)
- 制(18167)
- 发(17889)
- 贸(16917)
- 贸易(16903)
- 理论(16474)
- 易(16323)
- 和(16222)
- 技术(15797)
- 银(15533)
- 银行(15470)
- 行(14967)
- 融(14938)
- 金融(14936)
- 机构
- 学院(347431)
- 大学(343718)
- 管理(135674)
- 济(135523)
- 经济(132400)
- 研究(122648)
- 理学(116840)
- 理学院(115457)
- 管理学(113463)
- 管理学院(112837)
- 中国(91364)
- 科学(78444)
- 农(76612)
- 京(74971)
- 所(62574)
- 业大(59707)
- 农业(58486)
- 财(58433)
- 研究所(57026)
- 中心(56029)
- 江(53143)
- 范(49670)
- 师范(49243)
- 北京(47542)
- 财经(46040)
- 院(43992)
- 州(43144)
- 经(41850)
- 省(40054)
- 师范大学(39360)
- 基金
- 项目(237193)
- 科学(185079)
- 研究(175071)
- 基金(168823)
- 家(147709)
- 国家(146318)
- 科学基金(124268)
- 社会(109072)
- 社会科(102813)
- 社会科学(102785)
- 省(95346)
- 基金项目(90823)
- 自然(79744)
- 划(78888)
- 教育(77987)
- 自然科(77715)
- 自然科学(77698)
- 自然科学基金(76275)
- 编号(73326)
- 资助(68077)
- 成果(59179)
- 发(55350)
- 重点(52999)
- 部(51004)
- 课题(50336)
- 创(48622)
- 创新(45207)
- 科研(44598)
- 发展(44095)
- 国家社会(43962)
- 期刊
- 济(161985)
- 经济(161985)
- 研究(101184)
- 农(78160)
- 中国(72938)
- 学报(59064)
- 科学(55238)
- 农业(53028)
- 管理(46393)
- 大学(44977)
- 学学(42564)
- 教育(41119)
- 财(40077)
- 业经(32619)
- 融(32210)
- 金融(32210)
- 技术(29080)
- 业(25248)
- 经济研究(22269)
- 问题(22177)
- 财经(20919)
- 版(19367)
- 图书(18813)
- 科技(18285)
- 经(17768)
- 资源(17751)
- 业大(17040)
- 技术经济(16437)
- 农业经济(15957)
- 现代(15924)
共检索到523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顺
本文认为,从茶叶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特色研究具有穿透性的类型学意义,开发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和茶业、茶文化的双赢,并以信阳农村毛尖茶为例,论证了开展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既要重视茶业和茶文化开发,又要特别注意茶乡茶叶的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舒维霖
我国茶园面积2015年共计4316万亩,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并正在转型升级。茶叶主产区因其生态环境好、吸引茶叶消费者、茶文化旅游的价值等原因,具有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茶叶主产区乡村旅游开发要注意规划先行、旅游"六要素"、综合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加强营销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主产区 乡村旅游 茶文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翟向坤 郭凌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焕洲
在体验旅游市场的背景下,贵州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明朗的前景。本文在讨论分析贵州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化旅游 贵州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古村落旅游 后沟古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岩 董涵 仇玉凤 毕兰
本文以河北承德为例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承德乡村特征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旅游 开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静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纪念购物型、健康休闲型。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才能实现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展示。
关键词:
佛教旅游地 文化 生态 旅游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生态脆弱区 生态旅游 喀纳斯 图瓦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邱国锋 曾志军 肖明曦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晓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旨在改变日益突出的农村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国家决策,新农村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逯晓芸 侯佩旭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丝路沿线城市 文化生态旅游 张掖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霍中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逐渐细化,传统的旅游供给方式和市场需求产生矛盾,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性和参与性。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开发普洱茶文化旅游的特有资源。将旅游和普洱茶文化进行融合开发,有利于传统茶产业向精细和高效方向发展,实现从产业生产,到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新旅游业态的转变。文章立足于勐海县普洱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勐海县茶文化旅游现状,提出开发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民俗旅游体系,从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增加勐海县茶产业整体效益,培育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旅游目的地国内外知名度。
关键词:
勐海县 茶文化旅游 开发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费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价值。针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围绕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破坏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从演化视觉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可为协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消解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晓云 吴忠军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社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社区居民视角,通过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满意度的研究来探索影响发展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龙脊平安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社区居民满意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出结论:社区(含居民)是社区旅游发展中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社区旅游 居民 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