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6)
2023(6942)
2022(5614)
2021(5461)
2020(4143)
2019(9437)
2018(9502)
2017(16943)
2016(9664)
2015(10835)
2014(10954)
2013(10726)
2012(9806)
2011(9113)
2010(9529)
2009(8489)
2008(8531)
2007(7873)
2006(7252)
2005(6454)
作者
(26872)
(22864)
(22203)
(21133)
(13980)
(11025)
(10170)
(8854)
(8668)
(8229)
(7628)
(7551)
(7176)
(7012)
(6941)
(6884)
(6739)
(6583)
(6344)
(6253)
(5769)
(5684)
(5537)
(5523)
(5463)
(5167)
(5136)
(4863)
(4739)
(4689)
学科
(48264)
(36841)
经济(36793)
(33683)
农业(32305)
管理(21177)
业经(16286)
(13532)
企业(13532)
农业经济(12326)
中国(10888)
(9782)
(9498)
(9407)
农村(9386)
地方(9377)
方法(8589)
发展(8482)
(8462)
(8338)
建设(7699)
土地(7693)
人口(7675)
(7377)
理论(7260)
(7094)
收入(6936)
(6923)
劳动(6922)
技术(6878)
机构
学院(134895)
大学(126311)
(50216)
管理(49720)
经济(48760)
研究(44269)
(44193)
理学(41956)
理学院(41529)
管理学(40827)
管理学院(40589)
中国(36324)
农业(32989)
(26864)
科学(26764)
业大(26728)
(24131)
中心(22816)
(22351)
(21466)
农业大学(20141)
(19953)
师范(19791)
研究所(19613)
(19168)
(18161)
北京(16401)
经济管理(16369)
技术(16211)
财经(15872)
基金
项目(83419)
研究(69119)
科学(64266)
基金(56051)
(47744)
国家(47075)
社会(41306)
科学基金(39911)
社会科(38362)
社会科学(38355)
(36079)
编号(33690)
教育(31181)
基金项目(30138)
(28076)
成果(27561)
(26948)
自然(22816)
自然科(22178)
自然科学(22175)
课题(21862)
自然科学基金(21753)
资助(20822)
(19572)
(18865)
(18105)
重点(18027)
(17809)
(17622)
(17182)
期刊
(70020)
经济(70020)
(52648)
研究(38891)
中国(37757)
农业(35723)
教育(22348)
学报(19919)
业经(19854)
科学(19569)
大学(16420)
(16294)
(15780)
学学(15258)
(14838)
金融(14838)
农业经济(14426)
技术(14042)
农村(13881)
(13881)
管理(13833)
问题(10413)
(10281)
农村经济(9173)
图书(9148)
经济问题(8499)
社会(8459)
世界(8253)
社会科(7889)
社会科学(7889)
共检索到218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徐云鹏  
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态度与实践,在国外通称为KAP,K(Knowledge)指的是育龄妇女对于计划生育的知识,A(Attitude)指的是态度,P(Practice)指的是实践。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有利于各级计划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国恩  王钊  鲍贻倩  李洪  
2006年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的支持下,陕西和甘肃省的6个贫困县启动了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预防健康教育项目,通过电视广播、板报标语、宣传T恤、科普讲座和医生宣教等途径宣传乙肝预防知识。此次教育干预项目使被干预县医务人员和育龄妇女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乙肝携带者的交往意愿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肯定了教育干预在乙肝预防方面的效果并筛选出今后教育干预可能采用的有效途径,提示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提高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是预防乙肝垂直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冬生,谢韦克,王绍贤  
自从1823年Blundell首创输卵管结扎术以来,女性绝育术以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到1988年年中,我国绝育夫妇的总数字已超过7000万。在各种避孕方法中,女性绝育术占38.24%,仅次于IUD(41.48%),成为我国育龄妇女最主要的节育措施之一。可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  
无论是对人口生育状况的分析还是对人口预测来说,妇女按龄生育率都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按龄生育率反映了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也称为生育模式。因此,探讨生育模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