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6)
- 2023(19297)
- 2022(15938)
- 2021(14892)
- 2020(11882)
- 2019(27319)
- 2018(27105)
- 2017(50736)
- 2016(27884)
- 2015(31669)
- 2014(32012)
- 2013(30605)
- 2012(27962)
- 2011(25431)
- 2010(25445)
- 2009(22718)
- 2008(21924)
- 2007(19387)
- 2006(17113)
- 2005(14784)
- 学科
- 济(114421)
- 经济(114310)
- 业(75656)
- 管理(72924)
- 企(54260)
- 企业(54260)
- 农(52037)
- 方法(48234)
- 数学(41849)
- 数学方法(41273)
- 农业(34577)
- 中国(34124)
- 业经(31693)
- 地方(26039)
- 财(25724)
- 教育(24701)
- 学(24303)
- 理论(21446)
- 制(18977)
- 技术(18123)
- 发(17992)
- 贸(17605)
- 贸易(17598)
- 易(17062)
- 环境(16942)
- 和(16580)
- 银(15135)
- 银行(15100)
- 策(14896)
- 务(14750)
- 机构
- 学院(389388)
- 大学(389291)
- 管理(151557)
- 济(149696)
- 经济(146243)
- 理学(132373)
- 理学院(130869)
- 研究(128720)
- 管理学(128407)
- 管理学院(127660)
- 中国(91649)
- 京(83009)
- 科学(79753)
- 农(72830)
- 财(65537)
- 所(62440)
- 范(60605)
- 业大(60527)
- 师范(60177)
- 中心(59766)
- 江(57609)
- 研究所(57144)
- 农业(55509)
- 财经(52937)
- 北京(52106)
- 师范大学(48734)
- 经(48485)
- 院(46739)
- 州(46565)
- 经济学(44413)
- 基金
- 项目(271149)
- 科学(215232)
- 研究(206755)
- 基金(193778)
- 家(167305)
- 国家(165719)
- 科学基金(143053)
- 社会(129497)
- 社会科(122196)
- 社会科学(122164)
- 省(107856)
- 基金项目(102533)
- 教育(99636)
- 划(90802)
- 自然(90131)
- 编号(88064)
- 自然科(87959)
- 自然科学(87941)
- 自然科学基金(86301)
- 资助(77564)
- 成果(71696)
- 课题(61679)
- 重点(61478)
- 部(60760)
- 发(59630)
- 创(56318)
- 国家社会(52591)
- 教育部(52504)
- 创新(52286)
- 项目编号(51980)
- 期刊
- 济(164115)
- 经济(164115)
- 研究(116084)
- 中国(81491)
- 农(73430)
- 教育(71049)
- 学报(59247)
- 科学(54826)
- 管理(50569)
- 农业(50255)
- 财(47583)
- 大学(47351)
- 学学(43167)
- 技术(39085)
- 业经(32504)
- 融(30198)
- 金融(30198)
- 财经(24690)
- 经济研究(23455)
- 业(23240)
- 问题(22442)
- 图书(22308)
- 经(21124)
- 版(19556)
- 职业(19462)
- 科技(18125)
- 技术经济(17731)
- 资源(17668)
- 理论(17136)
- 坛(16553)
共检索到566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艾杰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与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包括高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组织领军型人才及公共服务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的历程中发挥着创新驱动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职业技能培训打破"学术漂移"惯习,赋能技能资本;创新创业教育打破"就业守业"惯习,赋能人力资本;理想信念教育打破"旁观角色"惯习,赋能心理资本;能力培训服务打破"被动参与"惯习,赋能社会资本。因此,应当积极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平台,完善"技术支持"的教学服务,打造"立体网络"的支援队伍,采取"理实结合"的培训模式,完善"训后指导"的服务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婷婷 张益刚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能量供给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矛盾: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对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角色冲突;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非兼容,共生模式失范;物质与生态双重共生环境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贫瘠。对此,提出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统筹共生单元的价值取向,厘清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升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优化共生模式;营造优良共生环境,培育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共生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光铭 兰霞萍
在乡村振兴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双重促使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乡村社会的变化特征出发,梳理数字乡村社会信息全对称、联结性增强及多元主体协同特征,进而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框架,最终从农民数字化发展意愿、内容、条件、目标等维度提出以农民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乡村推进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影 尉京红
数字乡村建设对当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喜与忧,探寻化解建设数字乡村与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矛盾的着力点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梳理了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村劳动力的理论机理,并分别从岗位创造效应、人才磁吸效应、岗位替代效应与人才外溢效应四个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数字赋能”以及“数字负能”影响,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 数字赋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红霞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可赋能并助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素质农村从业人才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然而,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受重视程度偏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具体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予以突破和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芩 阿木古楞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赋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宏涛 郑之帆
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强大的本土人才队伍,与乡村社会联系紧密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协同育人以化解生存和发展危机,明确培养扎根乡土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人才振兴、传承和孵化先进技术助力产业振兴、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思想助力文化振兴等基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县域中等职业教育要夯实发展根基,坚持扩容提质相结合;调整办学方向,坚持在农离农相结合;深化育人内容,坚持培技修身相结合;提升育人成效,多元主体鼎力办学。
关键词: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队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多维度助力“五个融合”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科教融合、城乡融合、金融与产业融合。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贯通衔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政策,畅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以推动形成返乡创业潮,造就更多数智化人才,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伯启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旅游职业教育一直承担着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乡村旅游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长效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旅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桂生 吴合庆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与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深入开展,数字技术“解构-重构”乡村空间形态的数字治理转型进程愈发加快。按照空间生产理论的逻辑,“物质生产-社会治理-精神文明”相耦合的空间治理模型可适用于乡村“空间转向”的数字化治理实践。从空间区隔问题看,数字赋能乡村空间治理在“物质生产-社会治理-精神文明”三维分别存在乡村产业的内生动能乏力、乡村社会治理功能弱化、乡村文明的情感价值嬗变等治理顽疾。为提升数字乡村治理效能,从空间重构的理路,数字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数字融合乡村社会结构、数字孪生乡村公共生活场景等因应之策,将有助于数字乡村物质生产空间的丰富、社会治理空间的拓展以及精神文明空间的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