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8)
- 2023(10378)
- 2022(8555)
- 2021(8169)
- 2020(6144)
- 2019(14101)
- 2018(13870)
- 2017(24210)
- 2016(14310)
- 2015(15991)
- 2014(16121)
- 2013(15400)
- 2012(14848)
- 2011(13927)
- 2010(14358)
- 2009(12896)
- 2008(12464)
- 2007(11553)
- 2006(10713)
- 2005(9996)
- 学科
- 济(59434)
- 经济(59379)
- 农(49246)
- 业(37789)
- 农业(33040)
- 中国(25770)
- 管理(24045)
- 地方(21052)
- 教育(20618)
- 业经(18751)
- 发(16251)
- 企(14655)
- 企业(14655)
- 发展(13615)
- 展(13487)
- 方法(12938)
- 农业经济(12681)
- 学(12043)
- 制(11413)
- 数学(11033)
- 数学方法(10902)
- 理论(10366)
- 银(10073)
- 银行(10064)
- 技术(10027)
- 融(10013)
- 金融(10012)
- 行(9930)
- 地方经济(9835)
- 村(9530)
- 机构
- 学院(195295)
- 大学(190533)
- 研究(77480)
- 济(76715)
- 经济(74858)
- 管理(65171)
- 中国(55243)
- 理学(54841)
- 理学院(54072)
- 管理学(53026)
- 管理学院(52628)
- 农(51412)
- 科学(44947)
- 京(43124)
- 所(39510)
- 农业(38593)
- 范(38312)
- 师范(38104)
- 研究所(35328)
- 中心(34894)
- 教育(33683)
- 江(33494)
- 业大(32932)
- 财(32227)
- 师范大学(30491)
- 北京(28301)
- 院(26674)
- 州(26555)
- 技术(25093)
- 省(24834)
- 基金
- 项目(120117)
- 研究(100698)
- 科学(95637)
- 基金(80609)
- 家(68663)
- 国家(67699)
- 社会(61695)
- 社会科(57649)
- 社会科学(57640)
- 科学基金(56550)
- 教育(51538)
- 省(51428)
- 编号(46360)
- 划(43233)
- 基金项目(41751)
- 成果(39408)
- 课题(35240)
- 发(34198)
- 自然(31235)
- 资助(30836)
- 自然科(30413)
- 自然科学(30409)
- 农(30134)
- 自然科学基金(29823)
- 年(29481)
- 发展(28509)
- 重点(28235)
- 展(27987)
- 部(27801)
- 规划(26624)
- 期刊
- 济(102969)
- 经济(102969)
- 研究(70174)
- 中国(60154)
- 农(58676)
- 教育(56490)
- 农业(39969)
- 学报(28004)
- 科学(27448)
- 业经(23953)
- 大学(23687)
- 融(22445)
- 金融(22445)
- 技术(21703)
- 管理(21079)
- 财(21052)
- 学学(20770)
- 业(18392)
- 职业(15421)
- 农业经济(15161)
- 农村(14675)
- 村(14675)
- 问题(14198)
- 经济研究(13166)
- 世界(11699)
- 版(11573)
- 坛(11060)
- 论坛(11060)
- 财经(10975)
- 经济问题(10799)
共检索到330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谭宝仪 邹心鋆 张弘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助推了精准扶贫,促进了乡村振兴。但与此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存在着响应机制不够灵敏,体系重心偏低,以及固守传统招生制度,导致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不畅等问题。基于“十四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环境,必须超越农村职业教育本原价值,确立以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为主题的多元化功能定位;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构与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对接的职业教育培训框架;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助推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娴 陈曦 周航
十四五开局,流通业的发展方向该如何锚定?十三五收官,流通业有哪些笃定之举?本文基于我国流通业发展走过的历史轨迹和现存问题,着重总结了"十三五"流通业取得的成效,结合"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涵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流通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格局:数字化转型是流通业发展的新方向,支撑"双循环"流通体系是"十四五"流通业发展的新格局。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国内循环的核心,需要实现供给与需求两端并举,供应链与产业链双链共行,技术与机制双效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处在"优势交替期""动能转换期"和"目标更替期"三期并行的重要阶段,外贸发展按照"淡化增量、结构优先"的发展思路,在商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和国内外布局等方面均实现显著优化。然而,按照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审视,中国外贸仍存在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动力短板、创新短板、制度短板和结构短板四个方面。文章提出,"十四五"时期,外贸要按照"融合发展、主体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要注重拓展"外贸+"融合度,提升外贸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力;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和扶持力度,强化外贸企业在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增长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联通内外的纽带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天阳
"十三五"时期,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传统化学产品产能稳中有降,新型化学材料供给快速增长,同时高端化工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状况有所改善。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国化工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化工产业亏损企业占比数量有所提高,专利转化率水平整体偏低,缺少引领行业的大型化工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关键新型化工材料自给率仍不足。在"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化工产业未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时,我国应延伸发展化工产业下游高端制成品,提高化工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化工企业,突破功能性化工新型材料供应瓶颈,坚守化工产业生产绿色和安全底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化工产业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任雪 张钟文 周融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那么,"十三五"时期中国平衡发展表现如何?"十四五"时期又应如何开启平衡发展新篇章?本文利用中国平衡发展指数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四个领域出发,对平衡发展进程进行监测,总结归纳平衡发展取得的成就,揭示平衡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平衡发展的一些思考,最后,从创新、收入、就业、生态以及养老和医疗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平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平衡发展 经济 社会 生态 民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思源 敬艳辉 王旭阳
"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逐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机制,为服务外包持续高质量发展锚定了城市"站点",但同时仍在体制机制创新、区域产业协调联动及离岸在岸均衡发展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迈入"十四五"阶段,服务外包面临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产业布局出现区域性转移及再分工,发展动能也将由政策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文章提出,示范城市应从推动"增量"向"增效"的优势再造,实现"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的转变,明确"接包发包并举、离岸在岸并重"发展导向,强化对区域战略的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标国际先进开展先行先试等方面入手,更好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联结国际国内市场,加紧实现创新引领,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冷淦潇 冯晓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强化后续扶持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关键。产业发展作为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安置区和搬迁户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9省4期搬迁户调研数据,对后续产业发展的特征、减贫成效、面临的问题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后续产业已覆盖72.05%的搬迁户,类别以种养殖业为主,组织方式从"农户自己发展"向"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转变。在带动模式及成效方面,后续产业发展主要通过生产带动、就业带动、资产收益带动和混合带动四种模式帮助搬迁户增收致富,可使其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5.27%。但安置区后续产业仍面临着发展不足、产业选择同质化严重、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不够、搬迁户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未来要通过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选择、完善带贫主体激励机制、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来进行提升,以巩固搬迁脱贫成果,接续乡村产业兴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主编2022年3月出版/198.00元ISBN 978-7-5201-9818-9本书从四个方面对中国能源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全面回顾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内外部环境和主要问题,并对中国能源未来发展进行研判。二是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全面系统总结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煤炭行业、油气行业和核电行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分析各行业存在的问题,对“十四五”时期能源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措施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十三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萌 朱忠琼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和必要选择,是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延伸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分析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亮点、问题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梳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十三五"期间在保障措施、网络建设、服务效能、创新亮点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联合图书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发展和创新服务提出铺排和设想,以期推动联合图书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亚西 陈沛酉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昕 杨开忠
通过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加以梳理与总结。"十三五"期间,城市群的研究热度明显提升,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持续深入,经济增长问题获得更多关注,土地利用、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也存在着理论创新不够、数据方法限制、政策支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展望"十四五"时期,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将在理论、方法、政策支撑等方面取得进展:以经济增长、生态文明等重大实践问题为导向,推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运用大数据、新方法等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开展都市圈、城市群等非行政区划的研究;加强政策的模拟与评估,为城市领域尤其是规划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支撑。
关键词:
城市经济学 文献计量 研究前沿 五年规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花鸥 曾庆琪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指出了职业教育课程发展遇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的缺失、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有限、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有脱节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未来走向: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探索完善“多重适应”的课程改革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课程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莹莹
河南省许昌市“十四五”规划(草案)已出,鉴于目前许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形势,促使许昌“十四五”时期各项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文章通过对比参照河南省其他城市“十四五”规划,分析许昌职业教育状况,对许昌规划指标微调及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许昌 “十四五” 职业教育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忠昌 侯佳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0,基于北京、上海、重庆等18个省份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从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分析职业教育“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发现这些省份在发展地区、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层次、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体制机制、重视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资源供给、拓展国际办学等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江西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 陈国英 李春根 赖文军 王雯
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分析我国“十三五”时期不同口径和维度下的宏观税负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宏观税负水平进行研判,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稳水平、优结构、强征管、抓配套”的思路,促进我国宏观税负合理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